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101) 作品数:21 被引量:71 H指数:4 相关作者: 刘风光 李晨 邹德艳 薛兵 樊倩 更多>> 相关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更多>>
认知指示语维度下诗歌语篇的多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艾略特提出的"诗歌的三种声音"理论与斯托克韦尔构建的认知指示语视角下小说语篇多层结构分析互益互补,二者结合为诗歌语篇的认知文体研究提供启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为研究语料可三分为第一人称视角隐性叙述诗、第一人称视角显性叙述诗、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诗。三类诗歌的认知指示转移多层结构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认知指示语的推进与抽离以及三种声音的转换,旨在探讨诗歌语篇多层结构的诗学效果。 刘风光 杨诗妍关键词:多层结构 诗歌语篇 罗伯特·弗罗斯特 动宾搭配内部差异性及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从大规模语料库中考察汉语常用动词组成的动宾V+N①的搭配情况,发现动宾搭配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表现为:动词组成的动宾V+N的数量存在差异;动宾V+N中名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形式呈不均衡态势,存在高频搭配及高频名词。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词库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阐释,认为形成差异性的原因既包含语言内部因素也包含语言外部因素。 辛平 方菊关键词:词语搭配 动宾搭配 认知语用文体视角下政治演讲语篇的指示探析 2013年 指示语研究由来已久,其自我中心性和语境依赖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在此以认知语用学为视角,探讨分析政治语篇中的指示映射;以2012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运用指示语转移理论(Deitic Shift Theory),建构分析该类语篇的多层结构,旨在揭示其在结构和指示语使用上与其他类语篇的不同,以期为政治演讲语篇的语用分析带来启示并丰富认知语用文体学研究范围。 刘风光 薛兵关键词:政治语篇 多层结构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 被引量:3 2012年 联络口译译员应该正确定位自身在口译活动中的角色,努力做到既能够把握适度的"中立",不"过分参与",又能够适时地通过"客户教育"和"讲者教育",发挥自己在口译进程中的能动性,真正成为口译活动中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促进者。 邹德艳 刘风光关键词:译员角色 认知语用文体研究——文学语篇诠释新视角 被引量:1 2014年 认知语用文体学是认知、语用和文体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是一种诠释文学语篇的新视角。本文梳理了认知语用文体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并通过言语行为、认知指示、会话含义等理论模式深入探讨了认知语用文体学的具体应用,指出目前认知语用文体学研究虽然缺乏系统性,但是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 刘风光 史红艳关键词:文学语篇 言语行为 会话含义 霍利戴非文化本质主义视域下的称呼称谓语新解 被引量:1 2014年 跨文化交际称呼语的研究不应该局限在不同语言使用者刻板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描述上,相反研究关注点应该是交际的双方(无论是持不同语言者,还是同种语言者)如何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协商和构建相互的身份,并且如何在这样动态的过程中产生他者化,同时,对于这个社会通过媒体、专业或日常话语再现的偏见、刻板印象、预设、他者化、文化本质主义等保持敏感和深刻的认识。 郭铁妹 刘风光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认知中的语言: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介评 2014年 Cedric Boeckx.2010.Language in Cognition:Uncovering Mental Structures and the Rules behind Them.Malden,MA.:Wiley-Blackwell.xi+248pp.1.引言随着语言学日益融入认知科学,语言学家亟待回答:人的语言能力与视觉、音乐等其他认知能力有何区别?语言与思想之间存在什么关系?Cedric Boeckx的《认知中的语言: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一书, 李建波 刘风光关键词:语言学家 心智结构 语言能力 英语社论中互动元话语之功能与句法分析模式探究 被引量:4 2014年 区分基本话语与元话语的关键是确定话语材料是否带有命题意义,传统的功能分析模式并不能对此做出充分解释。笔者提出了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英语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功能与句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能够有效判断话语是否具有命题意义,为互动元话语的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王强 成晓光关键词:互动元话语 社论 不礼貌理论应用于戏剧语篇的认知语用探析 被引量:17 2012年 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不礼貌的研究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不礼貌也是人类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更是和言语不礼貌相随相伴,在戏剧语篇中尤为如此。研究戏剧语篇的不礼貌现象对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礼貌理论为基础,对"逆礼貌"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根据构建的逆礼貌模式,以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的具体实例为语料进行语用文体分析,旨在探讨认知语用学理论与文学语篇结合的新路向。 刘风光 樊倩“面子”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的运作模式 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人的"面子"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特性,不同于西方人对"face"的理解。先行研究表明汉语言文化背景下的"面子"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与西方人的隐晦式表达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的礼貌原则及"face"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予以合理明晰的阐释,因此,用于分析研究这一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的运作模式亟待建构。鉴于汉语言文化特有的社会文化属性以及个体的认知推导机制,本研究拟从"社会—文化—认知"三个维度,融合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视角,探究中国人特有的这种明示性表达的运作模式,以期能够对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明示性表述言语行为给予有效合理的解读。 周凌 刘风光关键词: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