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92300410030)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韩润平王玥露行念东杨杰王玥璐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麦秸秆热解炭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麦秸秆热解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特征。溶液pH、吸附时间和染料浓度影响吸附量。当pH>8时有利于MB的吸附,吸附时间增加,单位质量的吸附剂的吸附量增加,随着MB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Freundlich、Sip模型拟合,Sip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93K时最大吸附量为12.03±0.41mg/g,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 行念东王玥露杨杰韩润平
- 关键词:热解炭亚甲基蓝
- 柠檬酸和乙二胺改性前后麦秸秆的红外光谱分析比较
- 2012年
- 对天然麦秸秆(NWS)、柠檬酸改性麦秸秆(CWS)、乙二胺改性麦秸秆(EWS)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NWS的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NWS表面的羟基吸收峰出现在3405.16cm-1、2916.81cm-1处的吸收峰来自亚甲基中C—H的伸缩振动。1736.02cm-1和1602.21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 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峰出现在1511.33cm-1;1425.47cm-1处的吸收峰是来自羧基的C—O伸缩振动,1376.19cm-1处为CH2的弯曲振动峰。与NWS的红外光谱图相比,CWS的主要变化为1738.13cm-1和1592.06cm-1处C O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加;EWS的主要变化为3405.16cm-1处的吸收峰蓝移至3417.43cm-1,且强度增加,1736.02cm-1处的吸收峰消失,CH2的C—H伸缩振动峰(2903.49cm-1)和弯曲振动峰(1382.91cm-1)强度显著增加.结果说明改性后分别引入了羧基和胺基。
- 韩攀王玥璐张丽君韩润平
- 关键词:麦秸秆红外光谱柠檬酸乙二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