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102)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4
- 相关作者:冉隆贤李正楠向妙莲郝梁丞赵嘉平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非寄主植物可培养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研究
- 2009年
- 为筛选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内生细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从青枯菌的非寄主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对青枯菌的拮抗作用,并分别在水培和土壤系统中测定其防治作用以及内生特性。结果表明:从蒜、葱、洋葱和葡萄内分离的14种可培养内生细菌中,只有菌株SH、SB、PT、C1和C2对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SH对C1具有拮抗作用,C2对SH有拮抗作用;在水培系统中,菌株SH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土壤系统中菌株PT、SH具有防治作用;菌株SH具有内生性,将桉苗浸于SH菌液中24 h,内生菌能侵入到桉苗茎部。
- 鄂华郝梁丞李正楠冉隆贤
- 关键词:桉树青枯菌内生细菌
- 土壤及潜伏期桉树组织内青枯菌的PCR检测被引量:5
- 2010年
- 为早期发现桉树幼苗和土壤带菌情况,本试验利用PCR技术对桉树林地土壤及潜伏期桉树青枯菌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DS法与简单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青枯菌DNA,PCR检测灵敏度均达2.5×104CFU/g,简单提取法与SDS法相比具有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CTAB法提取人工接菌的桉树组织中青枯菌,PCR检测灵敏度达3×102CFU/g。利用浸泡法处理1年生桉树茎段,用1×107CFU/mL菌悬液处理后,第4天开始发病,至第8天发病率达100%,利用该数据得到了一种制备桉树青枯病潜伏期材料的方法,通过CTAB法提取潜伏期桉树青枯菌的DNA,利用OLI1和Y2引物进行PCR扩增后,检测出288 bp的条带。因此,PCR可以有效地检测土壤和感病潜伏期组织中桉树青枯病菌。
- 郝梁丞赵嘉平陶晡冉隆贤
- 关键词:桉树青枯病分子检测潜伏期
- 在液体培养系统中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快速测定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水杨酸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作用。在液体培养中,用0.5mM或1.0mM的水杨酸浸泡按树幼苗,可以显著地提高幼苗对青枯病的抗性,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30.4%和60.2%。幼苗浸泡1d后,即表现较强的抗病性,但以预处理3~5d适宜。当水杨酸浓度超过3.0mM或浸泡时间达7d以上时,幼苗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过量的水杨酸对桉树幼苗有毒害作用。液体培养系统操作简单,苗木发病时间仪为盆栽苗木发病时间的1/3或1/2,且容易观察苗木发病情况,可以代替土壤盆栽系统测定水杨酸对桉树苗的诱导抗病效果,也可应用于筛选大量外源物质和生物制剂的诱导抗病作用。
- 冉隆贤向妙莲李正楠
- 关键词:桉树青枯病水杨酸诱导抗病性
- 桉树抗青枯病的鉴定技术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 王艳丽李正楠李会平冉隆贤
-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青枯病抗病性根系分泌物
- “生长停滞”症状桉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2005年以来,在广东地区大面积桉树人工林无性系出现了"生长停滞症"的现象,为了确定该症是否与微量元素有关,本研究采用具有典型生长停滞症状和林分健康3个样品组的尾叶桉U6成熟叶片进行了微量元素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品组叶片在微量元素B、Cu、Zn、Mn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对3个样品组的15个样品聚类分析表明,立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来源同立地的10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具有生长停滞症的样品基本上分为一类,而林分健康的样品基本上分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桉树生长停滞症与桉树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 赵桂香廖泽毅周旭东
- 关键词:桉树微量元素
- 将两种抗病机制结合控制桉树青枯病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以对桉树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CS417r为对照,用水杨酸和产生PCA抗生素(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的荧光假单胞杆菌(P.fluorescens)2-79进行了桉树青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将水杨酸与2-79、WCS417r分别组合,将诱导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结合起来共同控制桉树青枯病的发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菌液蘸根的方法,2-79和WCS417r分别比对照的发病率降低18.4%和33.8%,差异显著(α=0.05).在组合防病试验中,经水杨酸、2-79、WCS417r分别处理后的桉树苗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7.2%、42.9%和37.2%,而用水杨酸和生防菌共同处理(SA+2-79,SA+WCS417r)后的发病率则比对照分别低54.3%、51.5%,且比分别用三者单独处理的显著降低,防病效果显著增强.此结果表明,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性与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结合,能显著提高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效果.
- 冉隆贤向妙莲李正楠姬惜珠
- 关键词:尾叶桉荧光假单胞杆菌青枯菌水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