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011102471)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鲍根良骆荣挺陶荣祥王雪艳左晓旭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被引量:5
- 2005年
-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品种“浙粳20”纯系干种子,在其后代发现2个粳稻耐旱突变体G1和G2。经(生殖生长期)海南和杭州(营养生长期)耐旱性鉴定,2个突变体耐旱性明显优于原亲本“浙粳20”,也优于巴西陆稻“IAPAR-9”。普通灌溉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测试表明,2个突变体对水陆环境具有较好的双重适应性。G1综合性状优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G2产量偏低,可作为新的优质耐旱种质利用。
-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富田桂小林麻子
- 关键词:晚粳稻耐旱性辐射诱变耐旱性鉴定^60CO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 粳稻伞穗型突变体的诱发与特性评价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密穗型材料U5纯系干种子,经加代筛选后,获得了粳稻伞状穗型突变体,取名为ET2。与原亲本比较,ET2穗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异,其一次枝梗着生角度显著增大,与穗轴的张开角达30°~40°;其未成熟粒、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减少41.8%、39.8%和59.1%;其籽粒产量提高4.15%。分析ET2穗部不同部位籽粒特性表明,在未成熟粒和垩白改良方面,其穗下部显著优于穗中部,而穗中部又优于穗上部。ET2的诱发可能是培育籽粒优良、密穗型高产晚粳稻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 鲍根良郑涛骆荣挺左晓旭王俊敏俞法明吴益芳
- 关键词:晚粳稻辐射诱变突变体
- 晚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耐旱性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在海南和杭州两地分别对晚粳稻耐旱突变体G1、原亲本浙粳20及旱稻对照巴西陆稻IAPAR-9进行耐旱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1旱后再生能力明显强于亲本浙粳20和巴西陆稻IAPAR-9,表现为再生苗发生早,总再生苗数占干旱处理前总分蘖数的比例高。在干旱胁迫育秧处理时,G1最长根长、根茎长比及单苗干鲜重比显著大于亲本浙粳20,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巴西陆稻IAPAR-9比较,G1最长根长稍短,但根茎长比和单苗干鲜重比明显大。
-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郑涛
- 关键词:晚粳稻辐射诱变突变体耐旱性根系
- 富铁水稻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05年
- 本文简述了水稻品种间铁含量的差异性及其遗传控制,综述了采取提高铁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开展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对富铁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诱变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作了探讨。
- 王雪艳左晓旭舒小丽吴殿星
- 关键词:水稻生物有效性水稻研究转基因技术常规育种诱变育种
- 浙江与日本粳稻品种品质的比较
- 2006年
- 对2个浙江晚粳优质米品种(秀水11和秀水63)和日本品种(越光和日本晴)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2个浙江品种的平均垩白粒率(28.85%)、平均垩白度(6.0%)分别是日本品种均值的约3倍和约6 倍;平均直链淀粉含量(17.65%)较日本品种高约2%,差异达显著水平。蒸煮试验表明,2个浙江品种蒸煮品质除饭香味相仿外,其余蒸煮指标显著不及相应蒸煮处理的日本品种,其先浸后蒸处理的蒸煮品质优于现淘现蒸处理的日本晴,与越光相仿。越光籽粒外观品质明显不及日本晴,而蒸煮品质明显优于日本晴,说明理化分析指标与食味品质具有不一致性。因此晚粳稻品质育种及稻米品质鉴定应当在评价稻米理化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注重对食味品质的评价。
-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郑涛骆荣挺富田桂
- 关键词:晚粳稻
- 密穗型水稻品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 (EG2 3)改良粳稻密穗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 ,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型品系EA6 ,与原亲本浙粳 2 0比较 ,其穗部长度缩短 ,每穗总粒数增加 ,着粒密度增大 ,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表明在穗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 ,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穗型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 ,穗顶部和穗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穗基部。设计的 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 ,以反回交配组方式 (浙粳 2 0 /EG2 3//浙粳 2 0 )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 ,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 ,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穗型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对于培育既有密穗型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鲍根良王俊敏富田桂左晓旭张小明叶胜海
- 关键词:穗型籽粒穗部性状改良种籽
- 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
-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品种浙粳20纯系干种子,在其后代发现2个粳稻耐旱突变体,取名为G1和G2。经海南(生殖生长期)和杭州(营养生长期)2季耐旱性鉴定,无论营养生长期还是生殖生长期,2个突变体耐旱性...
- 鲍根良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张小明叶胜海富田桂小林麻子
- 关键词:晚粳稻耐旱性辐射诱变突变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