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6B06)

作品数:15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胡志桥包兴国张久东马忠明杨荣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石羊河流域
  • 4篇作物
  • 4篇小麦
  • 4篇流域
  • 4篇绿洲
  • 4篇灌溉
  • 4篇耗水
  • 4篇耗水量
  • 4篇河流域
  • 3篇玉米
  • 3篇水分
  • 3篇水分利用
  • 3篇土壤
  • 3篇绿洲灌区
  • 2篇叶面
  • 2篇叶面肥
  • 2篇沼液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能源
  • 2篇农田

机构

  • 10篇甘肃省农业科...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黄河水土保持...

作者

  • 9篇张久东
  • 9篇包兴国
  • 9篇胡志桥
  • 7篇马忠明
  • 4篇杨荣
  • 4篇黄高宝
  • 3篇柴强
  • 3篇田霄鸿
  • 2篇苏永中
  • 2篇王文丽
  • 1篇廖杰
  • 1篇韩致文
  • 1篇颜长珍
  • 1篇杨彩红
  • 1篇齐万海
  • 1篇宋翔
  • 1篇刘文杰
  • 1篇罗照霞
  • 1篇吕晓东
  • 1篇王健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节水灌溉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道压实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固定道耕作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作物收获后土壤容重总体表现出固定道最大、平作区次之、垄耕区最小的变化趋势,固定道压实显著增加了固定道内0~20cm土层土壤容重,但避免了机械和灌溉对作物生长区的影响,与播种前相比,固定道耕作作物生长区收获后土壤容重与播种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而平作区土壤容重比播种前显著增加;灌溉后固定道内土壤含水量的减小明显滞后于平作区,表明压实增强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了固定道内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紧实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机械压实明显增加了土壤紧实度,固定道在不同时段测定的土壤紧实度值均高于相应平作区,尤其在0~20cm土层,而且随着灌溉后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20cm土层以下,这种差异相对较小,表明固定道压实对土壤紧实度的短期影响没有到达20cm以下土层;固定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固定道耕作技术具有减少作物生长区机械和灌溉干扰的作用,而且机械行走区所形成的土壤隔水层能起到减缓裸露地土壤水分蒸散发的作用。
杨荣黄高宝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量
石羊河流域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作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个轮作模式而言,不同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等价产量、耗水量和经济效益表现为:充分灌溉>轻度调亏>重度调亏,等价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水分利用率表现为:轻度调亏>充分灌溉>重度调亏;对不同轮作模式而言,在不同调亏灌溉条件下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模式具有增产、节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潜力,与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相比,等价产量分别提高14.1%~29.5%和-0.4%~28.7%,分别节水42.5~96.5 mm和47.9~58.7 mm,等价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4.8%~37.3%和8.2%~36.0%,经济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9.8%~149.2%和-0.1%~26.1%,经济收入分别增加25 785~29 656 Yuan.hm-2和-614~5 501 Yuan.hm-2。因此,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轮作模式为比较理想的模式,对其进行轻度调亏时,可在少量减产的情况下起到节约灌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经济利用率的效果,替代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实现石羊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胡志桥田霄鸿张久东包兴国马忠明
关键词:调亏灌溉轮作耗水量
石羊河流域高产高效节水种植模式的探索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因种植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探索选用了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2种种植模式,和常规的单作小麦和单做玉米从产量、经济效益、耗水量和灌水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在灌水量分别与单做玉米和单作小麦一致的情况下,前者与小麦和玉米相比较,纯收入分别增加3.375万元/hm2和2.803 5万元/hm2,耗水量分别增加170mm和69 mm,灌水效益分别提高340%和139%;后者与小麦和玉米相比较,纯收入分别增加2.770 5万元/hm2和2.199万元/hm2,耗水量分别增加6 mm和-95 mm,灌水效益分别提高284%和109%。2种模式采用经济效益较高、耗水较低的经济作物替代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将夏季过度集中灌溉分散到不同季节,从而优化了种植结构,缓解了灌水的需求矛盾,而且还起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应,为实现石羊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胡志桥田霄鸿马忠明包兴国张久东
关键词:耗水量
西北内陆灌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及发展对策构建
基于西北绿洲灌区资源背景,分析发现该区现有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存在技术间耦合度不足、循环效率不高、农田投入物结构不合理、有害物质输入量大、配套机械落后等不足。从共性技术、接口技术和模式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内陆灌区发展循环农业的...
柴强黄高宝
关键词:绿洲灌区循环农业
文献传递
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胡志桥包兴国张久东马忠明
关键词:钾肥河西绿洲吸钾量
固定道结合垄面覆盖种植模式对春小麦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进一步丰富固定道耕作技术理论体系,2005年在河西走廊中部小麦种植区通过结合垄面覆盖试验,探讨了固定道耕作技术对春小麦株高、叶分布、叶面积指数、群体内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等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道结合垄面覆膜(CTP)、固定道结合垄面秸秆覆盖(CTS)、固定道无覆盖(CT)处理的小麦株高分别比平作(对照,LT)低2.09、3.27和5.65cm。CTS和CTP处理的旗叶与倒3叶间距、旗叶与倒2叶间距以及倒2叶与倒3叶间距的比值接近3:2:1,有利于光能在群体各个层次均匀分布。叶面积指数在6月25日后呈LT>CTP>CTS>CT的变化规律,3个固定道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都小于LT处理,而垄面覆盖可以减弱这种影响。LT处理入射光线的97.2%被小麦群体截获,其中77.3%在旗叶层被截获,旗叶光合速率较低,光能利用率不高;CTP和CTS处理的群体内光分布较均匀,漏射损失的光线分别占入射光线的8.0%和11.2%;CT处理生长中期旗叶光合速率较高,但入射光线的透射损失率较高,占入射光线的23.7%,而且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偏低。总之,CTP和CTS处理构建的"松塔型"结构有利于光能有效利用,增加作物产量;而LT和CT处理则分别由于群体过于密闭遮蔽和稀疏导致光能反射和透射损失严重而降低了作物生产力。
杨荣黄高宝
关键词:秸秆覆盖冠层结构
水氮配合对绿洲沙地农田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和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研究了不同的水氮配合对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在剖面中的累积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48.22%~108.6%,施氮量超过225kghm-2,玉米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硝态氮在土壤中呈"W"型分布,即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20cm、140~160cm和260~300cm土层均出现峰值,并随施氮量增加,峰值增高。在常规高灌溉量处理硝态氮含量峰值最高值出现在260~300cm土层,节水25%灌溉处理硝态氮含量峰值最高值出现在土壤表层0~20cm土层。在常规高灌溉量处理0~300cm土层中200~300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介于27.56%~51.86%之间;节水25%灌溉处理在0~300cm土层中100~200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比例最高,介于32.94%~38.07%之间;表明低灌溉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在土壤浅层累积较多,而高灌溉处理使更多的硝态氮淋溶至土壤深层。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不施氮处理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均明显减少;而施氮处理变化很小,在低灌溉处理甚至表现出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表明施氮是土壤硝态氮累积的主要来源,而灌溉则使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平均介于27.66~116.68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平均介于77.35~260.96kghm-2,和施氮量均呈线性相关,即随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均增加,相关系数R2介于0.79~0.99之间,相关均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总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增加,氮的农学利用率降低,而灌溉的影响较小。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地上部植株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开始有降低趋势。所以,在沙地农田,节水10%~25%的灌溉水平和225kghm-2的施氮水平可以在避免水肥过量投入的基础上减少土壤有机氮淋溶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威胁。
杨荣苏永中
关键词:玉米氮肥用量氮平衡
垄作和灌水量对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与灌溉量组合对啤酒大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量为330 mm时,垄作沟内覆草模式产量较对照增产695 kg/hm2,增产率为10.2%;在灌溉量为270 mm时,垄作和垄作沟内覆草处理较对照没有减产,可节水60 mm;不同栽培模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从210~330 mm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且都在280 mm时达最大值,其中垄作沟内覆草模式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57 kg/(mm.hm2)。在河西内陆河灌区,垄作沟内覆草模式是啤酒大麦增产节水的最佳栽培模式。
张久东胡志桥包兴国马忠明王健刘应朝
关键词:河西绿洲啤酒大麦垄作水分利用效率
绿洲灌区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7
2010年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产量及WUE较单作显著提高。在低、中、高3个灌水水平下,间作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0、1.35、1.38;净占地面积上间作小麦经济产量较单作小麦分别提高了20.96%、28.34%、33.10%,间作玉米经济产量较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38.30%、41.65%、41.98%,间作增产作用显著;间作耗水量较相应单作耗水量的加权平均分别增加了5.37%、4.71%、4.18%;WUE间作较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55.97%、63.86%、68.46%和8.29%、12.71%、14.02%,WUE间作与单作小麦差异显著,但与单作玉米差异不显著。
柴强罗照霞杨彩红齐万海邓文文
关键词: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沼液叶面肥对脱水油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制以沼液为主要成分的叶面肥,为农业生产服务。[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配方沼液叶面肥对脱水油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处理沼液2倍清水稀释+化肥和处理沼液3倍清水稀释+化肥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比对照增产15.77%和12.71%;其次是处理沼液4倍清水稀释+化肥和处理沼液2倍清水稀释+尿素,分别比对照增产5.68%和1.73%;处理沼液2倍清水稀释比对照增产0.96%。处理沼液2倍清水稀释+化肥的油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多。各处理的脱水油白菜维生素C含量都有所增加,处理沼液2倍清水稀释+化肥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显著。[结论]不同浓度的沼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脱水油白菜的产量和品质。
张久东包兴国王文丽胡志桥
关键词:沼液清洁能源叶面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