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42)

作品数:3 被引量:180H指数:3
相关作者:郑勇葛粲熊熊宋美琴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构造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震源深度
  • 1篇山西地震
  • 1篇山西地震带
  • 1篇小震
  • 1篇接收函数
  • 1篇泊松比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太原大陆裂谷...

作者

  • 3篇郑勇
  • 2篇熊熊
  • 2篇葛粲
  • 1篇倪四道
  • 1篇李斌
  • 1篇谢祖军
  • 1篇王行舟
  • 1篇张炳
  • 1篇宋美琴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被引量:64
2012年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谢祖军郑勇倪四道熊熊王行舟张炳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
华北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被引量:54
2011年
华北地区地壳结构和物理性质是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收集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区域的323个宽频带地震台记录到的2007年8月到2009年3月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6.5级到8.5级的共93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较完整地得到了华北及其周边区域台站下方的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华北克拉通地壳厚度大范围减薄不仅仅发生在东部,而是已经到达南北重力梯度带附近;(2)在鄂尔多斯的周边裂谷盆地,地壳也出现了减薄现象;周边裂谷区的泊松比大于鄂尔多斯内部,局部区域的泊松比高达0.3左右;(3)从地壳厚度和地形的相关性来看,华北地区的地壳厚度与地表地形存在着明显负相关的关系,这与艾利均衡假说相一致,可能意味着华北地区的地壳正在经历着缓慢的破坏与均衡同时进行的过程;而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北部则显示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葛粲郑勇熊熊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
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被引量:67
2012年
利用山西1981—2001年模拟观测台网和2002—2008年间数字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山西及其周边地区中小地震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结果表明:(1)重新精确定位后,震中水平误差≤5km的地震由原来65.8%提高到86.2%;7498次原始无震源深度的地震取得了深度结果.(2)精确定位后震中分布格局与原始结果相比变化不大,绝大多数地震集中在中部断陷盆地带内,两侧隆起区则相对较少,与山西地质构造的区域性和成带性相吻合;震源深度北浅南深,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特点.(3)重定位结果可以大致勾勒出各构造盆地发震层下界,较清晰地分辨出断陷盆地、盆间隆起的位置.(4)地震深度分布与盆山构造形态有较好的相关性.
宋美琴郑勇葛粲李斌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地震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