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1023)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谭支良王敏邓近平王荣颜志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瘤胃微生物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饲料中的脂肪除了供能以外,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方面。笔者就反刍动物饲料中脂肪组成,瘤胃内脂肪水解、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微生物氢化和脂肪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吴端钦贺志雄谭支良
-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脂肪氢化
- 硝酸钠对奶牛瘤胃氢气、发酵模式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 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是反刍家畜营养的重要研究课题,日粮添加硝酸盐是减少瘤胃甲烷排放的一种有效方式。瘤胃内硝酸钠降解生成氨气的过程需要消耗氢而该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自由能明显低于甲烷生成,因此硝酸钠可与甲烷菌竞争氢而阻断甲烷生成,...
- 王荣王敏邓近平龙栋磊张秀敏毛宏祥谭支良
- 关键词:硝酸钠甲烷氢气瘤胃发酵奶牛
- 文献传递
- 基于挥发性脂肪酸化学计量模型体外预测山羊瘤胃甲烷产量的精度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化学计量模型[CH4=0.5Ace-0.25Pro+0.5But-0.25Val,模型1,式中,CH4、Ace、Pro、But和Val分别表示甲烷、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产量]预测瘤胃甲烷产量的精度.选用常见的10种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的饲料原料(包括4种精饲料和6种粗饲料)进行体外模拟反刍家畜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72 h后的VFA组成和CH4产量.利用模型精度分析方法比较CH4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1估算的CH4生成量普遍高于实测值,其偏差、斜率和随机误差分别为62.6%、11.7%和25.7%,固定误差>70%.考虑到VFA代谢生成氢的80%用于合成CH4,VFA化学计量模型表达为模型2[CH4=0.8(0.5Ace-0.25Pro+0.5But-0.25Val)].与模型1相比(均方预测误差=0.60),模型2的预测精度大大提升(均方预测误差=0.18),模型2的偏差、斜率和随机误差分别为2.1%、5.7%和92.3%,固定误差<10%.模型1认为VFA生成过程所产生的氢全部被甲烷菌用于合成CH4,没有考虑氢代谢的其他途径,这是导致预测值大于实测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 王荣杨玲媛王敏邓近平颜志成汤少勋周传社谭支良
- 关键词:体外发酵碳水化合物
- 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被引量:5
- 2012年
-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微生物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并在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群体内微生物众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并在调控微生物间的共生或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家畜瘤胃适宜的环境(如恒定的温度、pH及充足的养分)为众多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这些瘤胃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时存在着复杂的共生、竞争关系。目前,研究人员经研究证实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同样具有群体感应,本文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 冉涛谭支良
-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 大黄和大黄素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氢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本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大黄和大黄素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氢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浏阳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设对照组(A,没有任何处理)、大黄组(B1、B2、B3和B4组,添加量分别为0.5、1.0、2.0和2.5 mg/mL)和大黄素组(C1、C2和C3组,添加量分别为0.06、0.12和0.24 mg/mL),进行24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大黄组产气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大黄素组均呈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黄(≥1.0 mg/mL)和大黄素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黄(≥2.0 mg/mL)和大黄素(≥0.24 mg/mL)后,氢气含量(发酵瓶顶部空间)及产量显著增加(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上升的变化趋势(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黄(≥1.0 mg/mL)和大黄素显著降低了乙丙比,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结果提示,适当添加大黄(≤1.0 mg/mL)没有改变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可能不会影响反刍家畜对饲料的降解、消化和利用;而大黄素会显著降低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影响反刍家畜对饲料饲草的降解、消化和利用。添加大黄(≥1.0 mg/mL)和大黄素,可以降低甲烷的生成,增加氢气产量,并且改变瘤胃的发酵模式,使其向丙酸发酵型转变。
- 王荣颜志成王玉诗谢天宇王敏邓近平谭支良
- 关键词:体外发酵甲烷减排蒽醌类
- 大黄和大黄素对瘤胃还原当量生成的影响
- 反刍家畜瘤胃内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伴随着还原当量(educing equivalents)的产生。瘤胃内还原当量包括NADP-H、FADH2、NADH等,而...
- 王荣王敏邓近平颜志成谢天宇杨玲媛谭支良
- 关键词:甲烷减排
- 文献传递
- 纤维素酶来源对粗饲料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长柄木霉和李氏木霉三种来源纤维素酶在4种活性水平(0 IU/kg DM、1200 IU/kgDM、3700 IU/kg DM、6700 IU/kg DM)下对粗饲料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饲料添加来源于李氏木霉的纤维素酶时,48h、72h产气量及最大产气量显著低于来源于瘤胃真菌和长柄木霉组及对照组。粗饲料添加来源于瘤胃真菌,李氏木霉和长柄木霉来源的纤维酶时各时间点干物质平均消失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5%(P<0.001),20%(P<0.001)和6.8%(P<0.05)以上。干物质消失率随纤维素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三次曲线(P<0.01)增加,酶的添加量为1200 IU/kg DM时48h及72h干物质平均消失率达到最高。添加瘤胃真菌及李氏木霉来源纤维素酶时,粗饲料甲烷产量显著(P<0.001)低于对照组和长柄木霉组。各时间点粗饲料甲烷产量随酶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三次曲线降低(P<0.001)。结论认为:添加纤维素酶虽然对产气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提高粗饲料干物质消失率及降低甲烷产量,纤维素酶的来源可影响粗饲料的发酵特性。
- 邹瑶汤少勋谭支良刘勇冉涛
- 关键词:纤维素酶粗饲料体外发酵甲烷产量
- LE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其解释体外瘤胃发酵气体生成曲线的应用研究
- 体外瘤胃发酵气体生成曲线研究是反刍动物营养的重要方向,因为发酵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饲草的消化利用情况,是研究反刍家畜能量代谢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数学模型是研究体外瘤胃发酵气体生成过程的必要工具,而构建曲线...
- 王敏汤少勋周传社韩雪峰康劲翮谭支良
- 关键词:体外发酵反刍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