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081)

作品数:8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叶创兴高昆石祥刚王秀娟袁长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生化成分
  • 2篇可可碱
  • 2篇茶树
  • 1篇性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茶
  • 1篇野生茶树
  • 1篇引种
  • 1篇英文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溶出
  • 1篇溶出率
  • 1篇山茶
  • 1篇山茶属
  • 1篇生茶
  • 1篇生化
  • 1篇生理效应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四甲基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作者

  • 8篇叶创兴
  • 3篇王秀娟
  • 3篇高昆
  • 3篇石祥刚
  • 2篇李成仁
  • 2篇郑新强
  • 2篇黄华林
  • 2篇何玉媚
  • 2篇李家贤
  • 2篇袁长春
  • 2篇张宏达
  • 1篇晏嫦妤
  • 1篇赵艳萍
  • 1篇乔小燕
  • 1篇彭力
  • 1篇邓懿祯
  • 1篇吴华玲
  • 1篇宋晓虹
  • 1篇施苏华
  • 1篇李法雄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富含酚类的茶类植物叶中提取纯净的总DNA被引量:43
2001年
采用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方法,改进研磨方法并适当延长研磨时间至20-30min。选择合适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为60℃条件下水浴保温1.5h。从野生可可茶(Camellia ptillopylla)和栽培茶类(C.assamica,C.sisnensis)植物中提取到量多且较纯的总DNA,平均含量为1267ng/μL,能直接用于PCR扩增。经玻璃粉纯化系统(DPS)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DNA,平均含量约为136ng/μL,纯化回收率平均为11%,能完全满足RAPD、ARLP、RFLP分析及测序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袁长春施苏华叶创兴
关键词:DNACTAB法
香花糙果茶——广东糙果茶一新种被引量:5
2004年
描述了山茶属CamelliaSect FurfuraceaChang一新种。新种以其芳香的花10~13较多的苞被,苞被内面被向顶的毛,较外面的花瓣内面亦被向顶的毛而与其余已发表的种不同。
王秀娟石祥刚李家贤叶创兴
关键词:山茶属
冲泡过程中可可茶生化成分溶出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可可茶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蒸青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每次沸水冲泡后茶汤中各生化成分的溶出量,并与标准程序下测定的相应生化成分的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10次定量沸水冲泡后,以可可绿茶的各生化成分溶出率最高,可可红茶次之,可可乌龙茶最低。经过5次冲泡后,可可茶不同成茶大部分生化成分均已溶出。
何玉媚李晶李成仁李家贤黄华林叶创兴
关键词:茶汤生化成分溶出率
可可茶无性系品种的生化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可可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茶树资源,具有天然不含咖啡碱的特性。本研究以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可可茶1号和可可茶2号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蒸青样、绿茶、黄茶、红茶的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黄酮类总量、儿茶素组分、生物碱、茶氨酸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可可茶1号和2号优势嘌呤生物碱为可可碱,含量分别为3.98%~6.06%和4.21%~6.26%;可可茶鲜叶、绿茶和黄茶的优势儿茶素组分为(-)-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含量分别为5.26%~14.88%和6.51%~13.58%。(2)在鲜叶和各类成茶中,可可茶的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对照品种白毛2号,但是茶氨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种;可可茶和栽培茶树白毛2号制成红茶后,茶多酚含量均比其蒸青样、绿茶、黄茶低。(3)可可茶嫩梢所含的茶叶生化成分呈季节性变化,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茶多酚、总黄酮、生物碱及主要儿茶素的含量为夏季〉春季〉秋季。(4)可可茶红茶的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特别是茶褐素远高于白毛2号红茶。
何玉媚彭力李成仁李家贤黄华林乔小燕晏嫦妤吴华玲叶创兴宋晓虹
关键词:无性系生化成分
无咖啡因茶树新资源可可茶研究综述被引量:20
2001年
叶创兴郑新强袁长春高昆石祥刚张宏达
关键词:茶树可可碱生理效应生物学性状生化成分
博白油茶和红皮糙果茶分类学问题的讨论(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通过对由原产地引种的博白油茶 (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和红皮糙果茶 (C.crapnel-liana Tutcher)成长植株的形态、花、果实以及馆藏相关标本的详细比较和观察 ,认为这两个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博白油茶树皮被灰绿色的粉末 ,红皮糙果茶树皮被砖红色的粉末 ;博白油茶侧脉 9~ 1 0对 ,叶缘具细锯齿 ,叶下偶见微毛 ;红皮糙果茶的侧脉 7~ 8对 ,叶缘具浅细圆齿 ,叶下永远无毛 ;博白油茶花瓣数目 6~ 7枚 ,为倒卵形到宽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花瓣数目常为 8~ 9枚 ,甚至更多 ,为倒卵形到窄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达 4 mm;博白油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达 5~6 mm。因而应该将博白油茶 (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看作一个独立的种。
石祥刚王秀娟叶创兴
关键词:分类学引种
一种野生茶树的新嘌呤碱模式(英文)被引量:13
2003年
通过单株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发现中国特有的变种苦茶Camelliaassamicavar kuchaChangetWang其芽叶嘌呤碱依含量高低分别由 1 3 7 9_四甲基尿酸、咖啡碱、可可碱组成 ,其中 1 3 7 9_四甲基尿酸的含量占芽叶干质量的 1 3%~ 3 4% ,其次是咖啡碱 ,其质量分数为 0 2 6 %~ 2 8% ,再其次是可可碱 ,质量分数为 0 1%~2 1%。苦茶嘌呤碱各组成成份在植株间存在差别 ,但多数植株 1 3 7 9_四甲基尿酸始终表现为优势嘌呤碱 ;少数植株咖啡碱表现为优势嘌呤碱 ,而 1 3 7 9_四甲基尿酸是第二位的嘌呤碱。在调查植株间嘌呤碱时还发现有的植株时而表现为 1 3 7 9_四甲基尿酸是优势嘌呤碱 ,时而表现为咖啡碱是优势嘌呤碱。这些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仍然有待于研究 ,但苦茶嘌呤碱的组成模式是有花植物中尚未发现的。
叶创兴HIROSHI Ashihara郑新强王秀娟高昆张宏达
关键词:嘌呤碱
可可茶经栽培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与传统茶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野生茶树可可茶 (CamelliaptilophyllaChang)由于其芽叶中的嘌呤生物碱主要为可可碱 ,因而不同于传统茶叶。通过化学筛选 ,在纯种无性苗建立的可可茶基地上 ,随机进行单株取样 ,对可可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水溶性糖、茶多酚、儿茶素类、花青素、嘌呤生物碱等成分进行了检测。将这些结果与野生可可茶相关成份进行比较 ,发现可可茶经人工栽培后 ,含优势可可碱的特点保持不变 ,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儿茶素类含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与传统茶叶比较后 ,得出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是可可茶含可可碱 ,不含咖啡碱 ;传统茶叶含咖啡碱为主 ,同时伴生相当于 0 .5~ 1%咖啡碱量的可可碱。
高昆王冬梅赵艳萍郑新强张钟徽邓懿祯李法雄叶创兴
关键词:嘌呤儿茶素类可可碱咖啡碱茶经游离氨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