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117)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范允卿喻大昭龚艳张舒姚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稻曲病
  • 1篇毒素
  • 1篇砷形态
  • 1篇病原
  • 1篇病原菌
  • 1篇病原菌毒素
  • 1篇大米

机构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篇王明锐
  • 1篇张舒
  • 1篇袁友明
  • 1篇廖李
  • 1篇龚艳
  • 1篇姚晶晶
  • 1篇喻大昭
  • 1篇范允卿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分析仪器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2年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病害。稻曲病病原菌次生代谢产生稻曲病病原菌毒素(Ustiloxins),该毒素是一类具有阻断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环肽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对人畜和植物有毒害作用,也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对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毒性特点、获取方式、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初步展望了稻曲病病原菌毒素的研究前景。
范允卿张舒喻大昭龚艳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的4种砷形态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砷的新方法。该方法对4种砷形态的检出限为0.005~0.008μg/L,线性范围达2个数量级以上。将该方法用于大米中无机砷的检测,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5.7%~107.5%之间,样品连续进样5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
姚晶晶袁友明王明锐廖李
关键词:砷形态大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