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E00739)

作品数:18 被引量:237H指数:9
相关作者:曾馥平彭晚霞杜虎王克林宋同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土壤
  • 8篇喀斯特峰丛洼...
  • 8篇峰丛
  • 8篇峰丛洼地
  • 4篇地统计
  • 4篇地统计学
  • 4篇物量
  • 4篇干热
  • 4篇干热河谷
  • 3篇小流域
  • 3篇空间异质性
  • 2篇养分
  • 2篇元谋干热河谷
  • 2篇元谋干热河谷...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矿物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量
  • 2篇土壤养分
  • 2篇退耕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云南省水文水...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美国百绿集团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百绿国际草业...

作者

  • 9篇曾馥平
  • 7篇杜虎
  • 7篇彭晚霞
  • 7篇王克林
  • 6篇宋同清
  • 5篇鹿士杨
  • 4篇纪中华
  • 4篇刘新有
  • 3篇何光熊
  • 3篇金杰
  • 3篇史亮涛
  • 3篇陈洪松
  • 3篇龙会英
  • 3篇张明忠
  • 3篇付同刚
  • 3篇沙毓沧
  • 3篇高鹏
  • 3篇谢飞帆
  • 2篇何大明
  • 2篇黄国勤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刈割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 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以10 cm为宜,其平均再生速度达2.50 cm/d,鲜草产量可达125.76t/hm^2,同时在10 cm留茬高度下各茬间生物量变化较为稳定,持续生长能力较强。
史亮涛何光熊邰建辉张明忠龙会英金杰沙毓沧纪中华
关键词:刈割元谋干热河谷
怒江流域云南区段降雨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及其毗邻地区77个站点1980~2009年雨量资料,以及怒江干流道街坝站1957~2015年和南汀河支流姑老河站1960~2015年降雨、径流资料,研究该流域降雨区域分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多年平均面雨量达1 336.7 mm,远大于全省平均降雨量;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上游贡山地区和下游支流苏帕河流域,以及支流南汀河流域下游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 500 mm以上,而干流的中游怒江坝干热河谷不足1 000 mm,降水空间分布格局与西南季风强弱及纵向岭谷地形密切相关;怒江流域云南区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与怒江上游西藏区域相反,支流南汀河流域面雨量减少速率(56 mm/10 a)大于怒江干流云南区段(29 mm/10 a);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1%,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与支流南汀河流域降水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怒江流域云南区段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怒江干流道街坝站、支流南汀河姑老河站降雨量长周期分别为36 a和33 a左右,从降雨变化长周期来看,2002年以来的少水期将持续到2018~2020年。怒江干流云南区段降水量变化的Hurst指数值为0.69,表明其未来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将延续降水量减少的变化趋势。
刘新有刘新有李自顺刘永兴
关键词:降雨量怒江流域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矿物质的组成特征与作用被引量:22
2012年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作区、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4类典型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200 m×40 m)土壤矿质养分因子(7个)、植被(9个)、地形(4个)、土壤理化性状(10个)共计30个指标的全面调查取样分析,采用经典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矿物质的组成特征、作用以及与植被、地形、其他土壤性状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矿物质组成以SiO2、Al2O3、K2O、Fe2O3为主,明显低于全球土壤平均背景值和同区域地带性红壤,CaO、MgO含量居中,MnO含量很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矿物质组成和变异不同,土壤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植被和土壤的原生性呈同比正相关,均有潜在的石漠化风险;4类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高,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效果不好,土壤矿物质均为各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且与植被、地形、其他土壤性状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SiO2、CaO和MnO,其中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则为有机质、全氮、全钾等主要养分.土壤矿物质是影响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之一,有效利用矿物质资源、合理施用矿质养分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作用重大.
韩美荣宋同清彭晚霞黄国勤杜虎鹿士杨时伟伟
关键词:土壤矿物质主成分分析喀斯特峰丛洼地
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被引量:45
2011年
植物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7种代表性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5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7种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不一一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全体模式中的位置也并不完全一致,退耕种植任豆+桂牧1号的植被效应和退耕种植香椿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退耕5年后各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还不十分理想,除香椿和撂荒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时期外,其他退耕模式均还处于失调衰退和过度发展时期,耦合协调度模型只有桂牧1号和撂荒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应同步提高植物生长抚育和土壤管理水平。
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王克林杜虎鹿士杨
关键词:植被土壤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峰丛洼地
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量C、N、P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推动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被公认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以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碳氮比(MBC/MBN)、碳磷比(MBC/MBP)适宜,MBC、MBN、MBP变异均很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除MBP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外,其他指标均为指数模型。C0/(C0+C)均<25%(4.9%—6.2%),呈强烈的空间相关,这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MBC、MBN的高值区集中在坡中上部;MBP的格局明显不同,高值区集中在坡脚;MBC/MBN斑块较大,变化缓和;MBC/MBP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斑块多而破碎。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很多,其中,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主要因子有土层厚度、pH、碱解氮。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小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不同土壤微生物属性的空间分布不同。因此,应采取适宜措施,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
范夫静黄国勤宋同清曾馥平彭晚霞杜虎文丽何铁光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坡地地统计学
金沙江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改良效应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林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效应,土壤有机质明显高于CK,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中,比CK分别高52.61%,51.09%和43.52%,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中,比CK分别低8.28%,2.41%和2.19%。全N含量上层土壤明显高于下层,水解N比CK高43.7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水解N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全P含量比CK高0.05 mg/kg,相差不是很明显。有效P含量与CK相差不是很明显,在不同土层深度有效P含量的变化非常一致。全K含量比CK高0.98 mg/kg,银合欢的生长对土壤全K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速效K含量平均为136.79 mg/kg,变化幅度较大,比CK高69.45 mg/kg,银合欢的生长对土壤速效K含量的影响明显。
方海东魏雅丽刘刚才杨艳鲜潘志贤纪中华
关键词:银合欢人工林土壤养分干热河谷金沙江
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引种与适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引入的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King)Stapf.]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生育期95 d,种子黑亮,平均株高220.0 cm,再生能力强;刈割后分蘖数增多,可达58个,具褐色中脉特性;在元谋干热气候粗放管理条件下,年可刈割3~4次,平均鲜草产量达81.16t/hm^2,干草产量达19.03t/hm^2;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17.64%;适口性好,可用于牛羊鱼等草食动物饲养。总之,元谋干热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但其优良功能性状及生态功能在试验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何光熊史亮涛张明忠邰建辉龙会英闫帮国金杰沙毓沧纪中华
关键词:干热河谷引种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黄荆(Vitex negun-do)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密度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次生林群落0—6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密度不同,依次为黄荆>八角枫>盐肤木,盐肤木的碳含量显著低于黄荆和八角枫群落,碳密度显著低于黄荆;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碳含量和密度都与土壤深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0—60 cm各层次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0—10 cm土层;不同次生林群落土壤各层次碳含量和密度均表现为黄荆>八角枫>盐肤木,其中盐肤木群落10—40 cm 3个层次的碳含量及20—30 cm的碳密度显著低于另外2个群落。由此可见,喀斯特峰丛洼地退化生态系统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是促进该区域生态重建和碳贮存的关键。
何宁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王克林杜虎鹿士杨卢凌霄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次生林喀斯特峰丛洼地
怒江干流水沙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1
怒江研究基础严重滞后于流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需求。利用怒江干流贡山、道街坝和木城3个水文站历年月径流和悬移质输沙观测数据,运用集中度与集中期、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怒江干流1964-201...
刘新有袁树堂谢飞帆
文献传递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森林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成因被引量:17
2012年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 m×40 m)的网格(10 m×10 m)取样,以农作区为对照,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和原生林3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15 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很高,沿着农作区-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的恢复梯度,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农作区和3类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农作区试验半变异函数C0/(C0+C)值为26.5%,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3类森林的C0/(C0+C)值为9.0%—22.6%,呈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农作区和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呈单峰分布,次生林呈凹型分布,原生林呈凸型分布;不同森林的主导因子不同,农作区的主导因子为主要土壤养分,人工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为森林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原生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且同一因子在不同森林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正负作用关系和相关程度也不同。因此,农作区和3类森林应根据其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制定相应的固碳措施。
宋敏彭晚霞邹冬生曾馥平杜虎鹿士杨
关键词:有机质喀斯特峰丛洼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