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01012-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38H指数:7
相关作者:田自强孔海南张雷郑丙辉陈雪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太湖
  • 2篇植株
  • 2篇植株密度
  • 2篇湿地
  • 2篇克隆
  • 2篇湖滨带
  • 2篇功能比较
  • 2篇表型
  • 2篇表型可塑性
  • 1篇底泥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对景
  • 1篇遗传毒性
  • 1篇遗传毒性研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评价
  • 1篇有机氮
  • 1篇预处理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孔海南
  • 4篇田自强
  • 3篇张雷
  • 3篇郑丙辉
  • 3篇陈雪初
  • 2篇吴德意
  • 2篇安树青
  • 2篇关保华
  • 2篇董蕾
  • 2篇张大磊
  • 2篇蒋金辉
  • 2篇申瑞玲
  • 2篇蔡颖
  • 2篇刁文彬
  • 1篇沙舟
  • 1篇徐德琳
  • 1篇谢晓玲
  • 1篇费敏锐
  • 1篇黄莹莹
  • 1篇王欣泽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河北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粒粉煤灰的磷吸附特征及其对景观水的直接净化效果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造粒粉煤灰的磷吸附特征,以及采用造粒粉煤灰为填料的滤床对实际景观水的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造粒粉煤灰的最大磷吸附容量达5.95mg/g,用于对初始浓度≤5mg/L的模拟水进行处理,最终处理水中磷浓度低于0.1mg/L。针对污染浓度较低的实际景观水,在0.25m/h的较低滤速下运行时,磷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在1.5m/h的高滤速下运行时,21d内磷的去除率始终维持在30%~40%之间;同时景观水中的PO3--P、NH3-N、COD、浊度等水质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H略有上升。
陈雪初孔海南吴德意张大磊王新泽
关键词:富营养化景观水
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关键理论与技术被引量:8
2004年
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类干扰的结果,现代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为退化生态的恢复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污染源的顶端控制和水体污染的末端治理是恢复退化生态的关键技术。
白峰青卢兰萍田自强郑丙辉
关键词:湖泊生态系统生态恢复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被引量:36
2006年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张雷郑丙辉田自强刁文彬
关键词: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有机氮
粉煤灰改性制备深度除磷剂的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以NaCl为活化剂,15%H2SO4为改性剂,采取高温活化后再进行酸处理的方式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制备深度除磷剂AFA。经正交试验确定优选的工艺参数为盐灰比1∶20,煅烧温度900℃,酸灰比3∶1。利用该工艺制备的AFA去除二级出水中的磷,15 s后除磷过程基本完成,当投加量为80 mg/L以上时,处理出水磷的质量浓度低于1 mg/L,其除磷pH值范围与实际污水相符,最佳除磷pH值为6.5。
陈雪初孔海南张大磊王欣泽张爱平
关键词:粉煤灰改性除磷
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被引量:17
2007年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已恢复湿地群落结构趋于完整,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较高,一般在1.7~3之间,均匀度在0.5~0.9之间波动。退化湿地物种丰富度低,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在0.3~1.5(H′),0.15~0.65(J)之间波动。在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的群落内,种类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仅在0.3~1(H′)和0.1~0.3(J)之间波动,群落结构严重退化。(2)在植物生长旺盛期,1m2湿地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及茭草(Zizania latifolia)分别为42,18株和17株。其在湿地内的生物量分别为:4692,5142kg和2182kg;(3)上述物种单位干物质中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88mg/g和2.09mg/g;沉水植物作为滨岸带湿地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的生物量,而且吸收氮磷能力强,单位干物质氮、磷含量分别达到7.27mg/g和4.14mg/g;(4)植物对水体及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有效吸收以及颗粒态磷的自然沉降作用,使得上游来水中的总氮浓度流经湿地时,降至0.15~0.89mg/L之间,平均下降了85%;总磷浓度则由进水时的0.248~0.598mg/L,降至出水时的0.002~0.083mg/L;(5)滨岸带湿地对河水中悬浮物的有效拦截、滞留和吸附作用,使得入湖河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降低了90%以上;(6)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中,滨岸带湿地表现出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且由河心向河岸逐渐增强的趋势。近河心处测定的N2O通量为0.034~0.068之间,到河岸处升至0.046~0.089。反硝化作用是削减水体中氮负荷的有效途径。
田自强韩梅张雷
遮光围隔中铜绿微囊藻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07年
为了解遮光控藻技术的机理,研究了遮光围隔中铜绿微囊藻的时空分布特征.2006年10月末在人工围隔内诱发铜绿微囊藻水华后开展遮光试验,遮光前水中叶绿素a浓度、DO、pH值分别为107.1μg/L、9.7mg/L、9.1,遮光7d后显著下降为44.5μg/L、2.6mg/L、8.0.在群体形态方面,遮光前约71.4%群体直径>50μm,而遮光后几乎都在50μm以下,证实了遮光法对铜绿微囊藻水华的控制效果.对水体不同深度处的叶绿素a浓度的监测结果表明,遮光后5d内铜绿微囊藻群体出现上浮聚集现象,分析认为该现象与藻类自身的浮力调控机制有关.
梁瑜陈雪初孔海南吴德意黄莹莹
关键词:遮光铜绿微囊藻光补偿点
克隆植物乌菱对底泥磷含量及植株密度的表型可塑性响应被引量:7
2007年
植物,尤其是克隆植物,能够通过表型变化来缓解外界压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文研究了水生克隆植物乌菱(Trapa bicornis)对底泥磷含量(Sedim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P)、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PD)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可塑性响应,探讨可塑性是否能促进其在富营养化环境中的生长。结果显示,底泥磷含量对乌菱的主菱盘叶数、同化根比根长、吸收根比根长以及叶、茎、同化根、吸收根与植株总磷含量等都有显著影响(p<0.05),而植株密度对乌菱各生长及生理生态参数均无显著作用(p>0.05);SP与PD的交互作用弱化了底泥磷含量对乌菱的效应。底泥磷含量和植株密度甚至改变了同化根、吸收根、茎、叶与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乌菱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主要受底泥磷含量的影响,乌菱通过器官生物量分配、形态结构及生理生态特征的调整来响应底泥磷含量的变化;同时,高的植株密度也可以提高其在富营养化生境下的生态适应性。
蔡颖关保华安树青申瑞玲蒋金辉董蕾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植株密度克隆植物生态适应性
底泥高磷浓度提高了喜旱莲子草的入侵性被引量:7
2007年
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和生态生理特征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做出响应,这种表型可塑性能增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力。该文研究了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底泥磷浓度、植株密度以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可塑性响应,探讨可塑性是否能使其获得更高的入侵能力。结果表明:低密度×底泥高磷浓度处理条件下的叶重、茎重、总重、叶数、分枝数和茎长等明显高于低、中磷浓度处理;高密度×底泥高磷浓度条件下的叶数、茎长和比茎长的值最大;植株的含磷量随底泥磷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说明喜旱莲子草响应底泥磷浓度变化时改变了自身的形态与生态生理性状。泥底含磷量对叶重比、叶数、茎长、茎磷含量、叶磷含量和植株总含磷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株密度对茎重、比茎长、叶磷含量和植株总磷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入侵能力相关的叶重比、叶数、茎长在底泥高磷浓度处理中显著增加,说明底泥的高磷浓度增强了喜旱莲子草的入侵能力。
申瑞玲关保华蔡颖安树青蒋金辉董蕾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植株密度入侵性克隆生长喜旱莲子草
太湖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蓝藻爆发是环境污染引发的重要事件之一,随之产生的蓝藻毒素又直接危及区域水安全。该论文采用蚕豆和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研究了太湖蓝藻暴发期间蓝藻滤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同阴性对照相比,所有试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显著增加;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而言除蓝藻滤液8倍稀释液的影响不显著外,其它水平效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暴发期蓝藻滤液原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发生率影响显著高于阳性对照(0.8 mg.mL-1环磷酰胺)的效应,从而说明蓝藻暴发时期蓝藻滤液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通过微核试验效果分析,蚕豆作为植物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大蒜材料。
谢晓玲徐德琳邓自发
关键词:蓝藻微核试验遗传毒性
藻类显微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2007年
针对一类实时、量大、速度和自动处理要求高的图像处理任务,研究构造了一种图像预处理的快速算法RMP和一种基于饱和度阈值方法的彩色图象去干扰算法。通过比较,表明了该算法不仅处理效果不亚于传统算子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可靠,可有效去除大量不规则背景图象等优点,而且可以同时完成去噪声、保细节和锐化边缘的任务,实际的海洋湖泊藻类显微图像预处理仿真结果进一步显示了本文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姚志红费敏锐孔海南沙舟殷秀蓉宋海翔
关键词:图像预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