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5-1006)

作品数:13 被引量:143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春盛宿志宇武军元刘朝霞韩奕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肺
  • 10篇心肺复苏
  • 8篇骤停
  • 5篇心搏
  • 5篇心搏骤停
  • 4篇心脏
  • 3篇心肺复苏后
  • 3篇心肺复苏术
  • 3篇心脏骤
  • 3篇心脏骤停
  • 3篇复苏术
  • 2篇代谢
  • 2篇心肌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颤动
  • 2篇胸外
  • 2篇胸外按压
  • 2篇炎症
  • 2篇氧代谢
  • 2篇肾上腺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

  • 13篇李春盛
  • 3篇宿志宇
  • 2篇韩奕
  • 2篇刘朝霞
  • 2篇武军元
  • 1篇张明月
  • 1篇卢一
  • 1篇占志刚

传媒

  • 9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9篇2010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盐水灌注对猪心肺复苏后肝肾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心肺复苏(CPR)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I/R)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直接作用可由缺血、缺氧激活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的发生。炎症反应涉及各种细胞信号系统的激活、效应分子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蛋白分子合成、释放的增加。在这一复杂的炎症反应网络中,
韩奕李春盛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核转录因子-ΚB
低温疗法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0年
心搏骤停因其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救治时间窗窄,给临床及时抢救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困难。据文献报道,约有50%的心搏骤停患者因医务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存活送达医院的患者中又有50%因心脏疾病、脑疾病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
宿志宇李春盛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低温疗法亚低温
低温复苏对猪心搏骤停后肺酶学和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低温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血清炎症因子、肺组织酶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10只猪诱导心室纤颤(室颤)4min后给予标准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低温组立即给予4℃的生理盐水以1.33ml·kg^-1·min^-1补液22min,继之以10ml·kg^-1·h^-1补液4h;常温组采用室温生理盐水按相同用量和速度输入。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室颤前、ROSC后10min、2h、4h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于ROSC后24h取肺组织检测ATP酶活性,同时行普通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除可降低体温外,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低温组ROSC后10min、2h、4h血清TNF—α[(15.55±1.65)、(17.06±0.86)、(12.52±1.82)ng/L]和IL-6[(173.80±15.01)、(184.09±13.44)、(73.17±6.95)ng/L]均较常温组[TNF-α:(20.09±1.32)、(26.18±1.16)、(29.18±1.20)ng/L,IL-6:(176.92±16.68)、(239.17±13.18)、(405.48±55.49)ng/L3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低温组较常温组能显著降低细胞膜Na+-K+-ATP酶活性[(3.78±1.14)U/L比(6.22±1.23)U/L,P〈0.013。低温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常温组损伤轻。结论4℃生理盐水诱导的低温疗法能减少猪心搏骤停模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肺泡细胞膜ATP酶的活性,并对肺组织形态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宿志宇李春盛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炎症因子三磷酸腺苷酶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高血压灌注对猪心搏骤停复苏后肝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高血压灌注状态对猪心肺复苏成功后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诱导猪出现心室纤颤4min后给予标准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应用NE干预治疗,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ROSC的10只猪均分为两组;高血压组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为基础血压的130%,正常血压组维持MAP为基础血压水平,均予以10ml.kg^-1·h^-1的生理盐水补液;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别于基础状态及ROSC后10min、2h、4h抽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于ROSC后24h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检测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高血压组在ROSC后心率、MAP、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灌注压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氧摄取率较正常血压组降低。与正常血压组同时间点比较,高血压组血清AST于ROSC后2h、4h显著降低[R0sC后2h:(110.5±12;1)U/L比(141.8±8.1)U/L,R0sc后4h:(118.2±14.1)U/L比(175.0±14.3)U/L,均P〈O.053,ROSC后4hLDH显著降低[(18.1±1.9)μmol·s^-1·L^-1比(20.7±1.9)μmol·s^-1·L^1-,P〈0.053,而两组间ROSC后各时间点ALT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组肝脏ATP酶活性[Na+-K+-ATP酶:(2.054±0.716)U,Ca2+-ATP酶:(1.889±0.450)U]较正常血压组[Na+-K+-ATP酶:(3.274±0.710)U,Ca2+-ATP酶:(2.746±0.788)U]有所下降,但并无显著差异(均P〉0.05)。与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肝脏细胞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程度较轻。结论NE诱导的高血压灌注状态对维持ROSC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氧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对ROSC后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韩奕李春盛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肝脏组织学
多巴胺对恢复自主循环猪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模型猪采用多巴胺升压,观察不同灌注条件对氧代谢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结果.方法 心室纤颤(VF)前将猪右股静脉连接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左颈内静脉置管并放置电极到右心室,分别行主动脉、颈动脉置管,采用电击致12头实验猪心搏骤停,VF 4 min后进行CPR,达到ROSC,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高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两组在4 h内均给予15 ml·kg-1·h-1生理盐水补液;高灌注组同时给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升压,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复苏后基础血压的130%左右.于ROSC基础状态(0 h)及ROSC后0.5、1、2、4 h记录各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氧代谢各指标;24 h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价.结果 与正常灌注组比较,高灌注组ROSC 0.5、1、2、4 h氧输送量(DO2)、氧消耗量(VO2)明显升高[DO2(ml/min):556±43比375±25、660±56比381±53、674±53比362±44、685±44比400±38,VO2(ml/min):288±35比191±13、260±37比204±38、223±27比169±21、212±19比163±15,P<0.05或P<0.01];ROSC 1、2、4 h氧摄取率(ERO 2)明显下降[(39±4)%比(53±3)%、(33±2)%比(47±1)%、(31±3)%比(41±3)%,均P<0.05];颈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但颈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无差异;ROSC 0.5、1、2、4 h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升高(38±4比33±1、42±2比36±2、40±2比36±2、43±2比38±1,P<0.05或P<0.01);ROSC 1、2、4 h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混合静脉血-颈动脉血乳酸含量差(PCLac)均升高[SvO2:0.60±0.04比0.45±0.03、0.66±0.02比0.52±0.01、0.68±0.03比0.58±0.03,PCLac(mmol/L):1.2±0.2比0.7±0.4、1.0±0.3比0.6±0.2、1.1±0.2比0.5±0.2,P<0.05或P<0.01];颈动脉氧含量(CAO2)升高,颈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脑组织氧摄取率(C-ERO2)下降,颈动-静脉血乳酸含量差(VALac
刘朝霞李春盛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多巴胺氧代谢
胸外按压器械AutoPulse在急诊科心搏骤停的应用及对血气和N末端B型钠尿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胸外按压器械AutoPulse在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发生心跳停止的病例,依据胸外按压方式分成徒手标准胸外按压组(42例)及器械胸外按压的AutoPulse复苏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给予100%纯氧通气;其他抢救措施如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等依据2005 CPR指南进行.剔除20 min内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例,复苏超过20 min者取股动脉血,检测复苏前及复苏20 min后血气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并观察两组全部患者2 h及24 h的复苏成功率.结果 复苏超过20 min者,AutoPulse复苏组(29例)复苏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标准胸外按压组[28例,pH值:7.142±0.134比7.010±0.136,PaO2(mm Hg,1 mm Hg=0.133 kPa):71.92±9.59比65.61±7.66,均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NT-proBNP低于标准胸外按压组[PaCO2(mmHg):39.43±14.09比51.07±16.31,NT-proBNP(ng/L):548.18±256.93比699.40±303.35,P<0.01和P<0.05].AutoPulse复苏组2 h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胸外按压组[74.4%(32/43)比52.4%(22/42),P<0.05];24 h复苏成功率高于标准胸外按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3)比4.8%(2/42),P>0.05].结论 AutoPulse装置改善了心搏骤停患者的组织灌注,短期内对病情有一定改善,但对患者预后无决定性意义.
刘庆鱼李春盛
关键词:AUTOPULSE心肺复苏血气分析N末端B型钠尿肽
高血压性灌注对心肺复苏成功后肺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猪心肺复苏成功后,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高血压性灌注,研究其对血清TNpa和IL-6、肺组织Na^+-K^+-ATP酶以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0只家猪室颤4min,给予标准心肺复苏,复苏成功后分两组:(1)高血压组(n=5)立即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室颤前血压的130%4h;(2)正常血压组(n=5)给予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为室颤前水平4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在室颤前、复苏成功后10min,2h,4h取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6;复苏成功后24h取肺组织,检测Na^+-K^+-ATP酶,并行普通病理和超微结构检测。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除影响血压和心率外,对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能够减少TNF-α和IL-6的释放(P〈0.01),增强肺泡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高血压性灌注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肺泡细胞ATP酶的活性,对肺脏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宿志宇李春盛
关键词:心肺复苏去甲肾上腺素ATP酶组织病理
应用程控刺激的心脏骤停模型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评价应用S1S2程控刺激诱发猪室颤制作心脏骤停模型的效果。方法18头家猪经麻醉,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左颈外静脉置管放置电极导管,左股动脉置管测动脉压后,应用程控刺激仪经右心室内膜给与40V S1S2(300/200ms,步长-10ms)程控刺激诱发心室颤动。结果16头家猪应用S1S2程控刺激致颤成功,致颤间期范围在110~190ms,均数±标准差为(168±23)ms。2头家猪在应用S1S1(350ms)固频刺激判断电极位置时就诱发室颤。所有18头家猪室颤3min后除颤均能成功。结论该致颤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脏刺激较小,是制作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武军元李春盛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室颤动
细胞凋亡与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0年
心搏骤停因其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学影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复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高,对此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其中有20%~40%的患者可以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
张明月李春盛
关键词:细胞凋亡心肺复苏心肌功能障碍心肌顿抑
心肺复苏质量对心博骤停猪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应用Q-CPR技术控制心肺复苏(CPR)质量,以观察在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实施不同质量的CPR对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8头体质量为(30±1)kg的北京长白猪麻醉后,右侧股静脉送入Swan—Ganz导管并连接爱德华Vigilance Ⅱ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并放置电极到右心室,并分别行主动脉、右心房置管,连续记录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然后使用医用程控刺激仪电击致动物心博骤停,在室颤4min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2组,标准CPR组和不标准CPR组,利用飞利浦HeartStart MRx监护仪/除颤器的Q—CPR进行质量控制,监测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和回弹等。其中标准CPR组在复苏时进行标准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为30:2,按压深度为38~51mm,胸廓充分回弹;不标准CPR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不变,但是按压深度为标准按压的60%~70%,每次胸廓回弹均不完全。在按压和通气9min后开始电除颤。在各个时间点监测心排血量(CO)、平均主动脉压(MAP)等,计算冠脉灌注压(CPP),监测动静脉血气并计算氧输送量(DO2)和氧耗量(VO2)等,记录复苏成功的实验猪头数。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两个样本的t检验。结果标准CPR组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成功率达90.9%,明显高于不标准者的28.6%(P=0.013),标准CPR组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标CPP、CO、MAP高(P〈0.05),全身血液氧合程度好,DO2和V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室颤心脏骤停猪模型中,应用规范化标准心肺复苏较不标准者能够明显提高CPP和CO,改善复苏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并可以提高DO2和VO2,对氧代谢的改善产生积极作用,因此ROSC成功率明显提高。
刘朝霞李春盛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