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40036)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司汉武李博李伟海莉娟李蓓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知识
  • 2篇社会建设
  • 2篇农业
  • 2篇精细化
  • 1篇代文
  • 1篇人类文明
  • 1篇社会
  • 1篇市场化
  • 1篇农户
  • 1篇农业机械
  • 1篇农业机械化
  • 1篇农业机械化水...
  • 1篇农业技术
  • 1篇农业技术推广
  • 1篇农业技术推广...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文明
  • 1篇现代社会
  • 1篇现代文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司汉武
  • 3篇李博
  • 2篇李伟
  • 1篇李蓓
  • 1篇海莉娟

传媒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技术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是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层面出现漏洞和"真空"的主要原因。"真空"和漏洞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控制失调,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粗放型社会向精细化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精细化发展对中国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技术作为精细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是构建精细社会的核心与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总动力。
李博司汉武
关键词:精细化
陕西三大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评价——基于主成分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对陕西省三大区域10个地市,由11个指标组成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差异评价。结果是关中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陕北次之,陕南农业机械化水平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地区之间在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因地制宜选择关中、陕南、陕北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推动陕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李博司汉武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主成分分析
知识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漏洞和真空所致。粗放意识和粗放制度,构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也是社会问题积累和集中爆发的总根源。粗放社会的精细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新的观察维度。作为精细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具有专门化、科学化、技术化或操作化等特点。知识是构建精细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司汉武海莉娟李伟
关键词:现代社会精细化知识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变迁中的技术与市场被引量:2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变化尤为明显。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种类日益增多,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究其原因,则是耐用消费品中隐含的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种类和性能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尽管技术进步收益的城乡步伐并不同步。
李蓓司汉武
关键词:技术进步市场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高校与农户关系的研究——基于某大学示范站的调查被引量:4
2013年
农业技术推广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途径,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高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大主体,近年来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地位逐渐凸显,这种以大学为依托的推广模式开启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送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由于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以一所农业大学的示范站为例,分析了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构需要加大对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给予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农户政策上的优惠,高校需要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
李博司汉武李伟
关键词:农业高校农户
间接知识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直接知识是指能够直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或者对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带来直接效用的知识;不能带来日常功利生活的直接改善,但能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工艺和技术,间接改善物质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知识,都属于间接知识。间接知识的形成,受制于人们纯粹的求知需要,受制于对事物的类型化研究,受制于实验(实证)验证和演绎逻辑思维,同样受制于对人的自由思想的制度保护。作为间接知识代表的科学知识和由以推进的技术进步,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核心和基础。
司汉武
关键词:间接知识现代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