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1013)

作品数:16 被引量:419H指数:10
相关作者:屈建军俎瑞平拓万全郑本兴赵爱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地貌
  • 4篇风洞
  • 4篇风沙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库姆塔格沙漠
  • 3篇风洞模拟
  • 3篇尘暴
  • 2篇雅丹地貌
  • 2篇沙地
  • 2篇沙丘
  • 2篇风沙地
  • 2篇风沙地貌
  • 1篇导线
  • 1篇典型区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力
  • 1篇电荷量
  • 1篇电位影响
  • 1篇东北部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兰州铁路局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屈建军
  • 4篇俎瑞平
  • 3篇董光荣
  • 3篇拓万全
  • 3篇赵爱国
  • 3篇郑本兴
  • 2篇言穆弘
  • 2篇张克存
  • 2篇张鸿发
  • 2篇肖正华
  • 2篇俞祁浩
  • 2篇李芳
  • 2篇雷加强
  • 2篇刘贤万
  • 1篇张伟民
  • 1篇薛娴
  • 1篇黄宁
  • 1篇于志勇
  • 1篇王熙章
  • 1篇董治宝

传媒

  • 10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疏天然植被对输沙量的影响被引量:69
2003年
在内陆沙漠和海滨沙丘地区,均生长着不同类型低密度的天然植被,它对风沙流活动和风成地貌形态的形成与演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足以防止风沙危害的。因此,为了达到防沙的要求,其中就存在着一个稀疏天然植被的有效临界密度问题。为此,通过对3个不同类型植物种、10组植株密度的风洞模拟研究表明,当平均输沙率减少到流沙表面的50%左右时,其相应的植物株密度为:呈紧密结构半球状植株密度为6株·m-2;呈漏斗形上密下疏者为7株·m-2和呈线状具有弯曲弹性的植株介于6~10株·m-2之间。在各种植株密度的影响下,输沙率与有效起沙风呈正比关系,即q=a×(VL-Vt)b。
凌裕泉屈建军金炯
关键词:输沙量天然植被风沙流输沙率风洞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风沙地貌及其环境演变被引量:6
2002年
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面积的冰碛物沉积及寒冻风化是高寒区风沙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 .风沙地貌的发育与高寒区环境密切相关 ,冻结作用使沙丘发育以加积作用为主 ,形成了高大的新月形沙丘 .沙丘的侵蚀与移动主要发生在暖季 ,新月形沙丘运动速度相当缓慢 ,年平均水平移动量约 1 .8~ 0 .5cm·a- 1 ,加积速率约 0 .3~ 0 .0 8cm·a- 1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的环境变化主要受温度条件制约 ,沙丘腐殖质层沉积年代与我国东部沙区古沙丘、敦德冰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以认为西南季风的强度对本区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原下垫面的变化造成太阳辐射差异 ,是引起西南季风强弱 ,造成高原腹地温度与降水随之变化的重要原因 .
张伟民姚檀栋李孝泽屈建军韩添丁
关键词:普若岗日冰原风沙地貌冰川作用风沙沉积冰碛物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尘暴变化趋势的Markov模型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从概率的角度出发 ,应用Markov模型分析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近 2 0a来沙尘暴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 :①2 0 0 0年发生的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的概率各为 0 .5 ,而事实上 2 0 0 0年发生沙尘暴 11次 ,接近预测结果。② 2 0 0 0年发生伴随降雨的特强沙尘暴概率为 0 .2 5 ,不伴随降雨的沙尘暴概率为 0 .5 ,这和 2 0 0 0年中国北方干旱 ,很少发生伴随降雨的沙尘暴的事实一致。③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 ,Markov模型可成为预测沙尘暴发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屈建军孙宏义李金贵
关键词:沙尘暴MARKOV模型腾格里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垄形态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库姆塔格沙漠东北部羽毛状沙垄的分布面积为4016km2,由新月形沙垄和垄间舌状沙丘构成.新月形沙垄与舌状沙丘、舌状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在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光照反射率的差异致成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的羽毛状景色.对该区输沙势的测量结果表明,羽毛状沙垄的起沙风可分为北北东、东和东北东三组,与新月形沙垄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落沙坡大致对应.研究认为,由新月形沙丘顺主风向连接而成的新月形沙垄不是横向沙垄而是纵向沙垄;舌状沙丘与近似沙丘形态明显有别,是一种新的横向沙丘类型.羽毛状沙垄,按McKee的沙丘形态分类,不属沙丘变型类型,而是综合型或复杂型沙丘类型;按吴正的沙丘形态与成因分类,不属单向风或两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沙垄或复合型沙垄,而是三个锐角相交风形成的综合型沙垄.
屈建军廖空太董光荣牛清河井哲帆韩庆杰
探地雷达在沙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4年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沙丘形成机理、发育过程的研究多依靠短期的风沙观测分析,或者对浅层内部构造的取样分析。对于这些研究手段,难以从三维空间角度对其内部整体构造加以研究,从而也难以对形成机理、发展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在国内率先应用探地雷达开展有关沙丘内部构造和下部古地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垄沙南段的成因主要由风成作用形成,而与下伏地形无关,由其内部构造可见三垄沙的形成为典型的在地势平缓地区,单风向为主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沙丘的整个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反映了其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同时该研究成果显示应用探地雷达开展有关沙漠内部结构研究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新途径。
俞祁浩屈建军郑本兴赵爱国
关键词:探地雷达库姆塔格沙漠探地雷达内部构造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被引量:34
2003年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 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m,平均为309 43m,最高可达465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 148164)。
屈建军常学礼董光荣王熙章陆锦华钟德才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风沙地貌分维数
Blowing Sand Problem in the District of the Mokao Grottoes in Dunhuang
2000年
敦煌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长期以来,这里受风沙侵害,并已危胁到洞窟的安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但因防护位置不当,事倍功半。根据风沙运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评估了已经建立的防沙工程的效果,强调了防止吹沙和保护莫高窟的“六带一体”防沙体系的必要性和持久性。据此方案,阻沙带应建立在窟顶大沙山前缘作为前壁,窟顶戈壁作为输沙带。
关键词:风沙危害
尼龙网栅栏防沙效应的风洞模拟实验被引量:87
2001年
通过尼龙网栅栏防风沙效应的风洞模拟实验 ,发现采用尼龙网制成的栅栏 ,其作用兼有疏透和通风两种形式 ,是一种比木质栅栏更优良的新材料 ,其最佳孔隙度为 40 %~ 45 % ,保护区达 30H以上。其积沙效率在中速时超过 70 % ,在特大风时也超过 5 0 %。同时 ,尼龙网栅栏具有一定的导沙性能 ,其临界角约为 45°。如果超过 45° ,导沙效率将降低。
屈建军刘贤万雷加强李芳于志勇
关键词:风洞模拟优化设计孔隙度
戈壁风沙流结构特性及其意义被引量:77
2005年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λ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屈建军黄宁拓万全雷加强董治宝刘贤万薛娴俎瑞平张克存
关键词:戈壁
扬沙和沙尘暴对导线电位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被引量:10
2004年
根据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扬沙和沙尘暴过程中:①导线电位随风速及输沙量的增大,呈指数规律递增;②随沙粒粒径的增大,电位差随高度的变化具有上扬的趋势;③粒径愈大,电位差反而减小;④沙尘暴中导线电位高于扬沙天气;⑤伴雨状况下的沙尘暴较之非伴雨状况下具有较强的电位差;⑥导线材料相同时,导线直径越小,电位差愈大;⑦导线直径相同时,铝线较之铜线具有较强的电位差,且当裸铝线两端加电压2~4kV时,出现尘端放电现象。
屈建军俎瑞平言穆弘张鸿发肖正华拓万全
关键词:扬沙沙尘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