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11524) 作品数:7 被引量:44 H指数:5 相关作者: 陈德松 方有生 顾玉东 林浩东 官士兵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根损伤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4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8个月。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行电生理检查。指环电极置于手指,依次在颈部各臂丛神经根记录,测定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刺激拇、食指,臂丛各神经根均可引出感觉动作电位,C5-7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8、T1神经根,波幅大于C8、T1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中指,C7、8、T1神经根可引出感觉动作电位,C7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8、T1神经根,波幅大于C8、T1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环指,C8、T1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7神经根,波幅大于C7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小指,T1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7、8神经根,波幅大于C7、8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存在交叉,拇、食指主要由C5-7神经根支配;中指的感觉支配较多来自C7神经根;环指的感觉支配主要来自C8、T1神经根;小指的感觉支配主要来自T1神经根。 林浩东 陈德松 方有生 顾玉东关键词:臂丛神经根 神经支配 背阔肌功能恢复后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经神经移位修复胸背神经而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3年6月,共有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经多组神经移位术后屈肘功能无恢复而背阔肌恢复良好者5例,屈指功能无恢复,背阔肌功能良好者3例,均采用恢复的背阔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 a^3 a 6个月,移位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肘关节活动度为伸肘10°~25,°屈肘100°以上,肌力达Ⅲ~Ⅳ级。手指可抓握,各指屈距掌纹2 cm左右,肌力达Ⅲ级。[结论]利用经神经移位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疗效可靠,因此在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时应常规修复胸背神经以恢复背阔肌功能。 林浩东 方有生 陈德松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屈肘 屈指 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林浩东 方有生 陈德松关键词:斜方肌 肱三头肌长头 肩外展 大鼠胸背神经和背阔肌在脊髓节段及脊神经节的定位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胸背神经和背阔肌在脊髓及脊神经节的定位,为临床作同侧C_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一组在胸背神经内注入30%HRP,另一组在背阔肌内注入30%HRP。术后48h经升主动脉灌注处死,取双侧C_4~T_2脊髓节段和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后利用TMB法进行呈色反应,观察切片内HRP标记细胞的情况。结果胸背神经和背阔肌注射HRP后,在脊髓可见标记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分布在同侧C_6~C_8前角,主要分布在C_7、C_8。两组C_7的HRP标记细胞数分别为[(19.60±2.61)个,x±s,下同]和(10.90±1.27)个,C_8的HRP标记细胞数分别为(21.30±3.24)个和(11.80±1.66)个。感觉神经纤维来自于同侧C_6~C_8脊神经节,各神经节的HRP标记细胞数量相近(P>0.05)。结论背阔肌主要由C_7、C_8神经根支配,胸背神经的运动纤维主要来自C_7和C_8脊髓节段,因而临床开展同侧C_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林浩东 顾玉东 王劼 陈德松关键词:胸背神经 背阔肌 脊神经节 脊髓 副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 ,观察副神经的行程及其分支支配 ,为更合理的利用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显微解剖 30侧颈肩部人体标本 ,观测副神经在颈后三角区以及斜方肌深面的主干行程、分支部位及其毗邻和肌支支配情况。结果 :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方 (5 .2± 1.8)cm处穿出 ,向后、外、下斜行跨过颈后三角区 ,在锁骨中点后方 (5 .0± 1.6 )cm处进入斜方肌深面筋膜内 ,在斜方肌的深面副神经仍呈单干向下走行 ,沿途发出 3~ 6个分支支配斜方肌 ,在肩胛冈下方 (5 .0± 1.5 )cm副神经不同平面分出的终支水平进入斜方肌。结论 :在肩胛冈下方不同平面选择性的切断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而保留斜方肌上部的神经支配和部分功能是可行的。 官士兵 陈德松 方有生 蔡佩琴 顾玉东关键词:副神经 解剖学 斜方肌 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后进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以恢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后进路术式。方法 选用陈旧尸体 10具 2 0侧 ,新鲜尸体 4具 8侧 ,解剖观测在肩胛冈上缘水平副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的关系。设计后进路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新术式 ,并试用于临床。结果 肩胛上神经 10 0 % (2 8/ 2 8)位于肩胛横韧带深侧的肩胛上切迹内 ,位置恒定 ;副神经降支行于斜方肌深面、筋膜下 ,在肩胛冈上缘水平位于肩胛骨内侧缘 [(10 .42± 4.2 4)mm , x±s,下同 ] ,在该水平与肩胛上神经的最近距离为 (4.94± 1 2 2 )cm。游离切断后 ,可与肩胛上神经在无张力下直接拉拢缝合。临床试用于 10例病人 ,均顺利完成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术后检查斜方肌上部肌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后进路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术式是安全的。 官士兵 陈德松 方有生 蔡佩琴 陈琳 彭峰 顾玉东关键词:后进路 副神经移位 肩胛上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上臂桡神经卡压的诊治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上臂桡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16例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上臂桡神经卡压患者,16例均先作颈部及上臂麻痛点封闭。7例因症状反复发作而改作手术治疗,其中4例单纯松解了锁骨上臂丛神经,3例臂丛神经和上臂段桡神经均作了松解。结果随访6个月~3年,按成效敏等的评定标准优7例,良8例,差1例。结论胸廓出口综合征合并上臂桡神经卡压客观存在,此类患者可先保守治疗,以颈部和上臂压痛点局封为主,若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可先松解臂丛神经,再松解上臂桡神经。 林浩东 陈德松 方有生 顾玉东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桡神经 臂丛 神经卡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