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XA-AM-200912)
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XA-AM-200912)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卫星单民瑜颜海燕寇开昌王丽玲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聚(3-噻吩乙酸)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 2013年
- 以3-噻吩乙酸为单体,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3-噻吩乙酸甲酯),将其水解后得到聚(3-噻吩乙酸),聚(3-噻吩乙酸)在强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 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证实所得聚合物的结构以HT-HT键接方式为主;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聚(3-噻吩乙酸)数均分子量为1.2万,分子量分布指数1.5;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化转变温度(Tg)为164℃;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得出聚(3-噻吩乙酸)吸收光谱范围是200~550nm,光学能隙为2.43eV.
- 米巧艳陈卫星张苏艳
- 关键词:聚噻吩光伏材料能隙
- 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探讨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聚苯胺结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氧化法将HCl,H2SO4,DBSA(十二烷基苯磺酸),TSA(甲基苯磺酸),SSA(磺基水杨酸)分别制备了二次掺杂聚苯胺.通过FTIR,Uv-Vis、四探针法、四态四端口测试系统分析了掺杂聚苯胺光谱特性、电导率、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光谱特征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电导率在0.12~0.79S/cm范围,属有机半导体材料.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微波吸收主要以介电损耗为主,在9.3GHz的最大微波吸收达到-5dB.
- 颜海燕陈卫星寇开昌
- 关键词:聚苯胺质子酸掺杂吸波
- Cu掺杂量对ZnO∶Cu纳米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考察Cu掺杂量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在PVA溶液中制备出Cu掺杂ZnO纳米粉体的前驱体,经500℃煅烧3h获得ZnO∶Cu纳米粉体.利用XRD、TEM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FS分析了Cu掺杂量对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Cu的掺杂量不高于3∶100(摩尔比)时不影响产物的晶体结构;制得的粉体呈球形,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0~25nm.在以325nm波长激发的室温PL光谱中可以观察到Cu掺杂显著地抑制了本征态ZnO粉体的带边发射,随着Cu的掺杂量的增加,在400~428nm范围内出现较弱的蓝紫光发射,发射峰出现红移,且发射强度下降;在458nm和486nm处出现较强的蓝光发射,其中458nm的蓝光发射尤为显著,发射强度随着Cu的掺杂量的增加而下降;由于Cu的掺杂也导致520nm处的绿光发射减弱.
- 单民瑜陈卫星张文治
- 关键词:掺杂量光致发光聚乙烯醇
- 煅烧温度对Cu掺杂ZnO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在PVA溶液中制备ZnO∶Cu纳米粉体的前驱体,经过煅烧获得ZnO∶Cu纳米粉体,考察煅烧温度对制备过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TEM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形貌,XRD分析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高于500℃时,可以使PVA完全分解,制备出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Cu粉体。TEM结果表明,粉体呈球形,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0~25 nm。在342 nm波长光的激发下,在ZnO∶Cu的室温PL光谱中可以观察到两个中心波长位于458 nm和486 nm的较强的蓝光发射峰,经400℃煅烧处理的ZnO∶Cu纳米粉体的蓝光发射最强。煅烧后的ZnO∶Cu只有微弱的绿光发射(510~530 nm),Cu的掺杂使ZnO的绿光发射变为蓝光发射。蓝紫光的发射波长随煅烧温度的升高产生明显的红移,由300℃时的404 nm红移至600℃时的422nm,发射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 单民瑜陈卫星王丽玲刘秀兰
- 关键词:氧化锌掺杂聚乙烯醇煅烧温度光致发光
- 不同烷基取代对聚噻吩衍生物电子结构的影响
- 2013年
-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优化和计算了3-烷基噻吩及低聚物的电子性能,给出了单体、低聚物的LUMO、HOMO图,全部的优化采用6-31G*基组。3-烷基噻吩四聚体的能隙分别为1.90 eV,2.20 eV,2.83 eV。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环与环之间的共轭程度增大,聚合物的能隙逐渐减小,可以作为设计低能隙导电聚合物给体材料。
- 顾永强陈卫星张小龙谭育虎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