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707008)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江振洲张陆勇宋聿明苏钰文王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微管在有丝分裂及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抗肿瘤药物都以其为作用靶点。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不仅能通过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功能,使肿瘤细胞无法获得养分死亡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然而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当中也受到了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性和药物自身毒性的困扰。本文将对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毒性方面作一综述,以期能够研发出更具针对性、低毒、对耐药机制不敏感的微管抑制剂。
- 段华琴江振洲张陆勇
- 关键词:微管肿瘤细胞肿瘤血管耐药性毒性
- 雷公藤甲素对ERα蛋白介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和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能有效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对ERα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 刘晶江振洲张陆勇肖婧薇王涛张爽王荣荣梁忠良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
- 中药中马兜铃酸肾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1年
-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是一种硝基菲类化合物,是马兜铃属植物如关木通、马兜铃中的主要成分。含有AA的中药或中成药,在临床上曾用于风湿病、毒蛇咬伤和癌症的辅助治疗等。我国也曾将以马兜铃酸I(AAI)为主的总酸称为“增噬力酸”,并应用于临床。1993年Van—heiweghemjI。等报道了比利时妇女因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药而出现急性肾间质纤维化、。肾功能不全,并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herbnephropathy,CHN)”的概念。
- 胡玥江振洲张陆勇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毒性
- 原料雷公藤多苷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ilforlide B(1),wilforol A(2),demethylregelin(3),3-hydroxy-2-oxo-D:A-friedoolean-3-en-29-oic acid(4),3β,22β-dihydroxy-urs-12-en-30-oic acid(5),orthosphenic acid(6),wilforol B(7),regelindiol B(8),tripterygicacid A(9),tripfordine A(10)。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5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 郭建龙刘利民江振洲毕志明汪豪叶文才
-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三萜化学成分
- 栀灯注射液中栀子苷、灯盏花素的大鼠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样品中栀子苷和灯盏花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栀灯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其剂量设置提供依据。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栀灯注射液高、中、低3个剂量后检测不同时间血浆中栀子苷和灯盏花素的浓度,并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对灯盏花素的线性范围为0.2-40μg/mL,对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mL,回收率大于85%,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0%。静注给予栀灯注射液后,灯盏花素和栀子苷的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1.6和72.6 min,分布容积分别为0.23-1.24和0.37-1.05 L/kg。结论建立的大鼠血浆中灯盏花素和栀子苷HPLC测定方法适合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 梁忠良江振洲张陆勇秦勇王荣荣刘晶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灯盏花素栀子苷药代动力学
- 雷公藤甲素经由内质网应激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渗透性增高
- 目的雷公藤是卫矛科藤本植物,临床用于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见效快、疗效确切,但其毒性在传统中草药中排第三,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主要为生殖、内分...
- 孙丽新江振洲张爽黄啸张陆勇
- 文献传递
- 血清微小RNA在中药肝毒性临床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对19种具有潜在肝脏毒性的中草药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观测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同时,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作为新型候选标志物在中草药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血清miRNA-122水平显著升高的给药组有6组,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的分别为2组和3组,其中五倍子组表现为急性药源性肝损伤。在血清miRNA-122的时间相关性和剂量相关性分析中,与血清ALT和AST相比,血清miRNA-122呈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表现为更早期和更大幅度的显著升高。说明血清miRNA-122可作为中草药肝损伤的新型候选诊断标志物,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较传统血清生化学指标更为敏感。
- 苏钰文江振洲邢同岳宋聿明王欣之王玉荣吴美娟张云王佳颖王涛张陆勇
- 关键词:中草药药源性肝损伤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标志物微小RNA
- 黄药子肝脏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药子具有抗甲状腺肿、抗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但其肝脏毒性的发生大大局限了黄药子特有疗效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黄药子肝脏毒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宋聿明苏钰文江振洲张陆勇
- 关键词:黄药子肝脏毒性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