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072110053)

作品数:12 被引量:247H指数:8
相关作者:石忆邵王贺封尹昌应吴婕田丽雯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城镇化
  • 2篇地城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市民
  • 2篇市民化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农民工市民化
  • 2篇民工
  • 2篇民工市民化
  • 2篇开发区
  • 1篇道路拥堵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表形态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石忆邵
  • 4篇尹昌应
  • 4篇王贺封
  • 2篇吴婕
  • 1篇史守正
  • 1篇唐强
  • 1篇田丽雯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城市病”的症结、根源、诱发力及其破解障碍被引量:15
2014年
我国"大城市病"的主要症结在于人口的空间分布欠合理。"大城市病"的深层根源在于优质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不均衡。过快的土地城市化机制是"大城市病"的重要诱发力,顶层制度设计缺陷是破解"大城市病"的最大障碍。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结构、推进优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扭转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机制、构建城乡合治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是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配套举措。
石忆邵
关键词:人口分布土地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研究目的: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定量估算2020及203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量。研究方法:针对现有估算方法和结果的不足,分别从区域差异性和城市等级规模差异性两个层面,定量估算2020年及2030年中国存量农民工和增量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总量。研究结果:若要在2020年解决2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则资金需求总规模约为279935—296508亿元;若要在2030年再使2亿农民工市民化,则新增资金需求总规模约为282932—296132亿元。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是高成本的城镇化,只有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才能筹措巨额的建设资金,进而完成新型城镇化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石忆邵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与效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2003年以来,国家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些遏制工业用地的粗放扩张政策,那么其控制成效如何,工业郊区化只是工业转移还是带来更好的用地效益。针对这些问题,采用GIS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边际效益建模等方法,探讨政策调控对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的作用效果和对工业用地效益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郊区工业用地扩张明显,空间上趋于分散,工业用地效益有所提升,但相比国外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政策驱动效果明显,工业郊区化转移并未给中心城区工业带来衰败迹象,郊区工业也并未体现出相应实力,控制工业用地扩张政策效果不佳;工业用地边际效益分析发现,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工业用地的增加,粗放型增长未得到有效改善。
王贺封石忆邵
关键词:GIS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及其变化被引量:46
2014年
选取21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探究2006-2011年上海市开发区整体和不同类型用地效率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开发区用地综合效率处在一般水平,大多数开发区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效率是影响开发区用地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分类特征看,国家级开发区用地效率明显高于市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用地效率偏低是导致整体开发区用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从时间序列看,近郊区开发区用地效率要略高于远郊区并仍处于一般水平;"独立园区"模式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高于"一区多园"模式。用地效率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整体及不同类型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市级高于国家级、近郊区高于远郊区、"独立园区"模式高于"一区多园"模式,技术变化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提升贡献较大,除国家级技术效率变化受规模效率下降影响外,其他类型更多的是受纯技术效率下降的影响。
王贺封石忆邵尹昌应
关键词:开发区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规划情景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被引量:17
2014年
以上海市为例,采用遥感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Dyna-CLUE模型模拟土地资源利用规模在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情景约束下的空间格局,旨在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特别是土地利用宏观需求的空间配置提供技术思路。结果表明:遥感、GIS和Dyna-CLUE模型的集成应用,可从地理空间上定量刻画土地变化的驱动力,是模拟政策情景约束条件下土地资源空间分配问题的有效手段。
尹昌应石忆邵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地表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8
2015年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Landsat7-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道路交通网络数据计算城市景观形态参数以表征地表特征,从行政区(县)、5km间距同心环带和局部区块3个水平上划分空间单元建立数据样本,分析城市地表形态对热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景观混合度和景观分裂度对地表温度有恒定的负向影响,区块连通性与地表温度负相关;(2)景观分裂度对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地类属性:分裂度大的增温地类,地表增温效应弱;分裂度大的降温地类,地表降温效应强;(3)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可对地表温度产生恒定正向影响;(4)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例和房屋建筑比例是分布在区(县)尺度、同心圆环尺度和典型区块尺度上影响地表热环境最显著的地表形态要素。
尹昌应石忆邵王贺封吴婕
关键词:城市形态景观设计城市热岛地表温度土地利用
上海建设用地极限规模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在供给控制和需求增长的形势下,部分大城市的建设用地已经逼近其极限规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分类回归法和反推法两种具体方法,定量估算和比较分析未来上海建设用地的极限规模。结合"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全生态"的多重目标,预测上海市2015年和2020年的建设用地极限规模分别为26.92—27.17万hm2和26.00—29.15万hm2。研究结果既可为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又有助于丰富建设用地极限规模估算的方法。
石忆邵吴婕
关键词:建设用地反推法
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碳排放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从上海开发区整体、开发区个体及不同工业行业等层面,测算了工业碳排放量变化情况,揭示了不同尺度上工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上海市开发区工业碳排放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近郊开发区工业碳排放量小,而远郊开发区工业碳排放量大的空间差异特征明显;不同工业行业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较为复杂;工业总产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工业碳排放量的关系密切,并从时空差异的视角,提出了上海开发区低碳演进的主要路径。
石忆邵唐强田丽雯
关键词:开发区工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被引量:101
2013年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石忆邵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就地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
基于智能公交数据的道路拥堵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苏州智能公交系统自2009年运行以来,已积累了大量的GPS时空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道路拥堵信息,为此开发了一个适用性较强的智能公交数据分析系统。借助该系统,从公交线路、道路路段、城市主干道和城市圈层等四个层面分析公交速度数据,提取苏州道路拥堵信息,获取道路拥堵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苏州道路拥堵主要集中在古城区,且双休日比工作日拥堵更甚。最后,从交通政策、交通规划、线网调整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史守正石忆邵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公共交通GPS数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