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258)

作品数:2 被引量:8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村
  • 2篇农村金融
  • 2篇金融
  • 1篇农村金融服务
  • 1篇农村金融抑制
  • 1篇金融扶贫
  • 1篇金融服务
  • 1篇金融排斥
  • 1篇金融抑制
  • 1篇扶贫

机构

  • 2篇湖北大学

作者

  • 2篇吴秋实
  • 2篇朱小梅
  • 2篇王鸾凤

传媒

  • 2篇国家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75
2012年
本文通过研究湖北省农村金融对扶贫的影响,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信贷投放量不断增多,而服务主体单一;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创新能力增强,但农村金融排斥严重。由此对扶贫的效应不明显,既没有带来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也没有缩小地区间、城乡间以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金融业对扶贫工作的作用有限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所致,而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全的产权制度、保险制度、信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特别是造成了农村贫困人口的金融排斥。因此,为使贫困群体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应通过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产权市场建设、提高农业保险制度的质量、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以及建立恰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而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增强农村金融扶贫的效力。
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
关键词:金融扶贫农村金融金融排斥
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及对策——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武汉市属于中部比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农村金融服务既有农村金融的一般性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利用金融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研究武汉市农村金融服务抑制的原因,认为制约武汉市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实体经济缺乏资金盈利机会的经济因素所致,而根本原因是产权制度、保险制度、信用担保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为核心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由此得出从完善制度体系角度推动武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结论。
吴秋实王鸾凤朱小梅
关键词:农村金融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