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80066) 作品数:24 被引量:163 H指数:8 相关作者: 何侃 王姣艳 张立松 徐冬晨 张伟锋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中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社会学 更多>>
儿童康复专业“教育助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2012年 以儿童康复专业学生担任教育助手的方式在特殊学校或随班就读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既能促进其专业成长,也能使实践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教育助手应和实践学校教师建立合作关系,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育助手可以从教学、康复、班级管理等方面协助实践学校教师的工作,同时通过做中学进一步完善自身能力。建议采用分层参与的方式组织儿童康复专业学生担任教育助手,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 王姣艳 刘景景 姜攀关键词:儿童康复 实践教学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0 2012年 本文总结了我国近30年来0~14岁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状况,反思了特殊教育法制建设滞后、基础特殊教育投入不足、残疾儿童入学率偏低、教育教学水平差强人意等存在问题。从弱势群体和差异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关于各类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政策架构及行动策略问题。按照基础教育顶层设计理念,结合国内外融合教育等先进经验,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整体发展思路是以特殊教育、早期教育及家庭教育为核心,其融合特征是公平性、长效性与规模化、多样化,展望了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受区域差异、改革深化、权利均衡、职业倾向与跨文化等因素影响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何侃关键词:残疾儿童 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 早期教育 权利保障 “特殊儿童心理康复”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3年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儿童康复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调适。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的儿童康复专业,始终定位于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教师,并将特色课程群建设列入品牌专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以品牌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群"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系列课程为例,探讨了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王娟 何侃关键词:特殊儿童 心理康复 课程群 课程体系 震灾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复杂巨系统研究 目的站在汶川地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复杂巨系统工程第三阶段关口,从震灾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常态出发,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和长期任务是可持续发展与均衡化服务。方法1针对当前儿童心理重建复杂性特征,运用综合集成法与综合... 何侃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复杂巨系统 叙事疗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实践教学改革 2012年 文章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社区康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实践教学中,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考试成绩优秀率、学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改善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徐冬晨 何侃关键词:实践教学 残疾预防视阈中的儿童权利保护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残疾预防视阈探讨儿童权利保护问题时,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系统思考:一是三级残疾预防体系与儿童权利保护体系(四项基本权利)之间的多元交互作用关系;二是在残疾预防过程中如何保护儿童权利(三项基本原则)和促进残疾预防。针对残疾儿童特殊性和复杂多样性,首次从系统科学和适应性思维角度提出残疾儿童基本权利应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救济权、养育权等六项内容。对照国内外权威文件的规定,探讨了如何全面、有效地推动残疾儿童权利保护长效机制与残疾预防策略问题(以孤独症儿童康复与教育为例),认为在一级预防为主的当下应重新认识二、三级预防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残疾预防视阈中的儿童权利保护,既是崭新话题,也是综合集成方法论问题,应加强相关基础研究。 何侃关键词:残疾预防 儿童权利保护 孤独症 儿童康复 特殊教育 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多元需求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我国8300万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现状的分析表明,残疾人康复需求仅有20%得到满足,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专业康复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成为制约社区康复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亟待加强社区康复服务人才的培养。为今后5—10年尽快提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需从专业设置、目标定位、模式创新等方面突破困境,以缩小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结合我国目前一线社工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和相关调查分析,探讨了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社会需求,分层分类分批发展,加快以实务为导向的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实行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机制等若干问题。 何侃关键词:残疾人 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 ICF原则视角下的中外特殊教育 2012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正式发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这是WHO分类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是WHO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人群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结构工具。ICF秉承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Universality)、公平性原则(Parity)、中立性原则(Neutrality)、与环境相关原则(Environmental factors)[2]。 何胜晓关键词:特殊教育立法 残疾儿童 中立性 公平性原则 《世界残疾报告》及对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启示 被引量:8 2012年 介绍《世界残疾报告》的出台背景、理论架构和主要建议,分析评述"第四章康复"的表述;认为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应更新残疾观念和重构模式,体现现代康复的内涵与价值,分析残疾人的康复障碍及其解决策略,倡导《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理念并推进"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落实;提出我国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行动策略:倡导康复服务理念变革,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服务,采纳多专业合作的康复服务模式,建设专业化的康复服务人才队伍。 何侃 肖敏 张跃 张立松关键词:残疾 康复 论复杂性视阈中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 被引量:15 2010年 文章运用复杂系统观,从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两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指出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解读了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整体性与非线性作用、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作用、开放性与主动适应性作用、自组织性与协同性作用、突变性与连续性作用,进而就如何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提出了五项策略。 何侃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