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GWZX0202)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4H指数:7
- 相关作者:唐晓峰周晔陈波刘银陆紫敏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用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对4 5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聚凝胺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1)2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三种方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完全相符;4 28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全自动血型仪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完全相符;(2)20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20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8例不相容,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实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实验结果可永久保存,便于查询和医疗举证。
- 蒋天舒周晔陈波刘银唐晓峰
- 关键词: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
- HLA-B* 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呤醇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关联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呤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关联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HighwirePress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1983年1月~2013年5月,收集所有关于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呤醇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所有数据文献收集均由2位评阅人独立进行。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收集整理进行Meta分析,探讨病例组和对照组HLA-B*580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计包含病例组123例,对照组276例,经Egger’S检验未见显著偏倚。经综合分析:OR=7.33,95%CI:5.41~9.93(P〈0.05),认为月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呤醇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结论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呤醇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关联性。
- 张琦乌宇波曹曰针王苑夏荣
- 关键词:META分析严重不良反应
- 靶向RNA干扰TIM4表达对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靶向RNA干扰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域蛋白4(TIM4)基因的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分析TIM4基因对T细胞的影响。方法根据Gene Bank报道的TIM4 mRNA序列(NM_178759.4)设计干扰片段,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靶向RNA干扰TIM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DCs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基因干扰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DCs。MTT实验表明TIM4-DC组T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ELISA检测显示:TIM4-DC组IL-12和IFN-γ的分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NA干扰TIM4基因在DCs表达后,可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 张琦张艳霞方勇杨李辉夏荣
- 关键词:RNA干扰树突状细胞TH细胞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硬化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针对实施手术的3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FCR-3000F型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将肝移植术中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立即回输给患者;统计术中自体及异体的输血量,输血前后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5例肝硬化患者中3例(8.6%)未输注异体血,术中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9 800±5 400)ml,其中自体输血量(5 850±5 000)ml(56.16%);输血后APTT、PT、TT及FB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脂肪栓塞及全身感染症状。结论:临床上在肝硬化肝移植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血液技术能够避免或减少输注异体血,对于保证手术用血量和患者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段。
- 陈波葛春红林艳刘银周晔唐晓峰
-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液回收输血安全
- Rh血型系统各抗原分布特点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在恶性血液病中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Rh血型系统表型鉴定并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Rh血型系统表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血液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表型分布趋势不相一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ee分布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血液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比值较高(OR=2.99);CCDee表型相对危险度比值较低(OR=0.61)。结论 Rh血型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CcDee表型比较容易患恶性血液病,CCDee表型患恶性血液病风险明显低于Rh血型系统其他表型。
- 陆紫敏梁萍郑伟萍李雪晨方琦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RH血型系统
- CYP3A5基因型与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药物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他克莫司是大环内酯类基础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排异反应[1]。它具有治疗窗窄、个体间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大的特点,目前一直采用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调整用药剂量。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Evans等人发现由于药物吸收、分布的差异导致不同个体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 周晔傅尚希朱有华唐晓峰
-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他克莫司CYP3A5肾移植受者药物基因组学
- 骨椎体、椎骶肿瘤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与围术期用血量相关性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用TEG测定372名骨椎体、椎骶肿瘤患者的凝血象,以检测结果高凝、低凝及正常图像状态分成实验组1、2、3组,对照组25人为正常健康献血者;结合患者术前凝血象的检测结果,及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用血量的状况,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TEG高凝状态(1组)占37.10%(138/372)、低凝状态(2组)占5.38%(20/372)、正常图像状态(3组)占57.53%,与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有着直接相关性;实验组患者的凝血象(除TT之外)、D-D检测结果都呈现异常现象,与患者的TEG高、低凝状态结果无直接相关性(P>0.05)。实验结果证实了TEG检测实验1组、2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3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根据术前TEG的检测结果来判断骨椎体、椎骶患者围手术期用血量的状态,正确估算、申请围手术期备血量。
- 陈波刘银刘业周晔唐晓峰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骨肿瘤围术期输血用血量
- 两个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试验、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实验和多聚体分析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抽提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VWF基因的52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结果2例先证者出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血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功能均显著降低,多聚体分析显示2例先证者多聚体均缺无,先证者A基因分析发现第17外显子的纯合插入突变g.82888—82889insCATG,导致740位蛋氨酸往后编码10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先证者B基因分析发现第20外显子g.94865G〉A(Trp856X)和第28外显子g.110698—110699delinsG导致1481位甘氨酸往后编码42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的复合杂合突变。结论g.82888—82889insCATG纯合插入突变和g.94865G〉A(Trp856stop)与g.110698—110699delinsG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了2例先证者的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 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鸿利奚晓东
-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突变插入突变
- 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未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影响因素及采集效果。方法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该院130例未动员采集者进行PBSC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白细胞(WBC)、CD34+细胞数分别与采集前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WBC、血红蛋白(Hb)、MNC等指标,以及采集时循环数、循环血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其中50岁以下的2组(健康组与疾病组)的PBSC采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采集者均采集成功:(1)其外周血中是存在并能够采集到一定数量的MNC、CD34+细胞的。(2)50岁以下采集者比较:健康组采集物中MNC、WBC计数均高于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采集物CD34+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集物的MNC总量和CD34+细胞数量与采集前自身的apoB、PLT、WBC、Hb、TG均无明显相关性。采集前的外周血MNC、BMI、Hct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对采集效果有相关影响,其中外周血MNC水平与采集物MN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未作动员的采集者其外周血可安全采集到一定浓度的、并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PBSC。采集者自身PBSC采集效果与采集前MNC、BMI、Hct水平及采集时循环血量、循环数有关联,其中采集前MNC数量可预测采集者PBSC采集效果。
- 郑伟萍方琦陆紫敏刘承重李雪晨
- 关键词: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 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1 2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①1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结果完全相符;②1 082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30例次侧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25例次侧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8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18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7例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1000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可永久保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 蒋天舒周晔陈波刘银唐晓峰
- 关键词: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