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12K08-10)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周飞李乐张珍孙先锋刘鹤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铵盐
  • 3篇季铵
  • 3篇季铵盐
  • 2篇生物修复
  • 2篇微生物修复
  • 2篇抗菌
  • 2篇抗菌活性
  • 2篇活性
  • 2篇复合菌
  • 2篇复合菌群
  • 2篇改性
  • 2篇除藻
  • 1篇对景
  • 1篇乙醇
  • 1篇乙醇胺
  • 1篇油污泥
  • 1篇有机蒙脱石
  • 1篇有机粘土矿物
  • 1篇载银
  • 1篇粘土

机构

  • 7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7篇周飞
  • 3篇张珍
  • 3篇李乐
  • 1篇卢薇
  • 1篇孙先锋
  • 1篇王少东
  • 1篇马澜
  • 1篇姜昕宇
  • 1篇李俊明
  • 1篇陈鹏涛
  • 1篇刘鹤

传媒

  • 2篇当代化工
  • 2篇广州化工
  • 1篇印染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绿色有机蒙脱石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菌活性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提高天然粘土矿物的除藻能力,并降低其对环境的毒性,本研究使用环境友好型季铵盐[1,5-(戊撑)双(N,N'-乙酸十二酯溴化铵)对粘土矿物进行了改性,制备了新型的有机粘土矿物O-MMT2。对O-MMT2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抗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粘土矿物有机粘土矿物O-MMT2的表面疏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O-MMT2的抗菌活性不但优于天然的粘土矿物,而且也优于单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的粘土矿物O-MMT1。在使用量分别为0.6 g/L和1.0 g/L时,O-MMT2就可以完全杀死藻类和细菌,而对于O-MMT1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则分别需要1.0 g/L和1.2 g/L。
陈鹏涛姜昕宇马澜王少东李俊明周飞
关键词:抗菌活性有机粘土矿物表面疏水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有机改性粘土矿物除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水华的频频发生给环境,经济,生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天然粘土安全无毒,来源丰富低廉,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改性粘土除藻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藻类,因此,如何改性粘土,提高除藻率引起各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除藻的方法以及有机改性粘土除藻的研究,指出了有机改性粘土除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珍周飞
关键词:粘土矿物改性除藻
季铵盐改性蒙脱土对景观水硅藻和蓝藻的去除被引量:2
2017年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季铵盐为表面活性剂制备改性蒙脱土,并用FT-IR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其对景观水体中不同藻类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CTAB季铵盐已插入蒙脱土的层间,其改性蒙脱土去除硅藻的最优条件组合是:质量浓度30mg/L,温度25℃,pH=6,时间36h;改性蒙脱土去除蓝藻的最优条件组合是:质量浓度40mg/L,温度35℃,pH=7,时间24h.最优条件下CTAB季铵盐改性蒙脱土在对硅藻的去除率比未改性原土提高了20.73%,对蓝藻的去除率比未改性原土提高了22.89%.
李乐周飞张珍孟久灵刘鹤
关键词:季铵盐改性蒙脱土除藻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群的构建被引量:8
2018年
从陇东油泥处理站的含油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LD3、LD5、LD7、W6、XB。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XB属于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Migula sp.),W6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 sp.),LD3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LD5和LD7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对5株菌的最佳降解条件进行探索,在降解温度为30℃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77.80%;在培养液初始p H为7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82.43%;LD3、LD7、XB的最佳接种量为6%,LD5的最佳接种量为4%,W6的最佳接种量为1%,通过对单个菌株的原油降解产物GC-MS分析,获得了各个菌株的原油组分的降解范围,采取互补原则,充分结合各菌株的降解优势,选取LD3、LD7、W6构建复合菌群,复合菌群对石油总烷烃的去除率为92.06%,复合菌群的降解残油组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能降解原油中所含C13~C35之间的大部分烷烃,为含油污泥的实际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李乐周飞孙先锋
关键词:含油污泥微生物修复复合菌群
绿色双酯链季铵盐蒙脱石插层剂的合成及生物降解性
2014年
合成了一种绿色多链季铵盐蒙脱石插层剂:N-甲基-N-乙基-N,N'-双软脂酸乙酯氯化铵(MEH),代替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难以降解的季铵盐蒙脱石插层剂: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1821)。利用N-甲基-N,N'-二乙醇胺和软脂酸的酯化反应合成软脂酸双酯二乙醇胺,再利用氯乙烷季铵化合成了目的物MEH,研究了MEH的最佳合成条件参数,并采用活性污泥法检测了MEH的生物降解性。结果显示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软脂酸:二乙醇胺的投料比为2.5∶1、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4.5 h,在此条件下双酯含量达到70%以上。季铵化的最佳条件为:氯乙醇与酯化产物的投料比为1.2∶1、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季铵化率达到90%以上。一周以后MEH的生物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而D1821在同条件下的降解率仅为5%。MEH合成成功,生物降解率远远高于D1821,理论上完全可以代替D1821。
周飞张珍卢薇
关键词:二乙醇胺插层剂蒙脱石生物降解性
离子交换型载银非织造布
2014年
通过脱水、磺化和离子交换处理,制备一种新的离子交换型载银PVA非织造布,其优化的制备工艺为:脱水温度160℃,脱水时间90 min;磺化温度90℃,磺化时间70 min。采用摇瓶振荡接触法测定离子交换型载银PVA非织造布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载银PVA非织造布的Ag+交换量为2.29 mg/g,30 min内对E.coli K12 W3110和S.aureus IFO 12732的杀菌率均达90%以上,2 h内均达到99%,比吸附型载银PVA非织造布的抗菌活性高一倍。
周飞
关键词:抗微生物整理载银抗菌活性离子交换非织造织物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选取前期实验中从长庆油田措施废液集中处理后残渣中筛选的3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D1、D2、D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3.0g/100 m L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2.0 g/100 m L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pH为7.0,草炭和木炭固定化的最佳pH为7.5;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35℃。在未灭菌的含油土壤40d的室内原位模拟修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74.12%>木炭固定化菌剂70.25%>秸秆固定化菌剂60.74%>游离混合菌35.48%>不加菌对照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69.90%>秸秆固定化菌剂68.28%>游离混合菌44.30%>不加菌对照2.21%。
张琪雯周飞陈啸郑建芳杨伟李乐
关键词:微生物修复复合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