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1-518)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颢陶艳玲程梅张斌陈虎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干细胞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分化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间充质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脐带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造...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机构

  • 5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哈尔滨血液病...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张颢
  • 4篇陶艳玲
  • 3篇徐曼
  • 3篇扈江伟
  • 3篇陈虎
  • 3篇程梅
  • 3篇张斌
  • 2篇展昭民
  • 2篇杨在亮
  • 2篇邱林
  • 2篇陈波
  • 2篇张伯龙
  • 2篇马军
  • 2篇王志国
  • 1篇肖亮
  • 1篇程焕臣
  • 1篇夏国强
  • 1篇汤永永
  • 1篇盛红霞
  • 1篇王军

传媒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用组织贴壁法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从整根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技术,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分离UC-MSCs,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检测UC-MSCs向脂肪、成骨及软骨分化的潜能;用RT-PCR检测多能干细胞标志多能干细胞标志Oct-4,Sox-2,Nanog mRNA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UC-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及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81.56%和18.44%;UC-MSCs能够向脂肪、成骨和软骨分化;表达Oct-4,Sox-2,Nanog基因。结论组织贴壁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培养UC-MSCs的方法,培养的细胞为更原始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
张颢张斌程梅陶艳玲扈江伟徐曼陈虎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脐带全层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从人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软骨和软骨损伤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采用微团细胞培养在软骨诱导液中向软骨细胞分化,阿尔辛蓝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RT-PCR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聚集蛋白聚糖(ACAN)基因情况。结果人脐带全层来源的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漩涡状贴壁生长,细胞高表达HLA-I类分子、CD73、CD90、CD166及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CD31、CD80、CD86及HLA-DR。细胞诱导分化21d后,阿尔辛兰及甲苯胺蓝染色阳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ACAN,而对照组无表达。结论人脐带全层为成体MSCs提供一种新而方便的来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扈江伟张颢徐曼汤永永王军盛红霞杨在亮张斌陈虎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
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行同胞相合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行同胞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5例MDS进行allo-PBSCT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CSA/MTX/MMF)。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移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中位时间移植后12.4d(9~14d),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移植后13.25d(10~23d),2例出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HVD),2例出现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例发生Ⅱ度口腔溃疡,发热4例,其中1例败血症,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出血性膀胱炎(HC)2例,1例出现纯红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8~22个月),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性难治性贫血(MDS-RAS)移植后7个月复发后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无病存活4例。结论改良BU/CY方案用于MDS移植预处理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好。
张颢陶艳玲王志国陈波杨在亮邱林展昭民张伯龙马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Y
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例,另选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皆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高于对照组(P<0.05),PPARγmRNA和FABP4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PmRNA和BGLAP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存在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失衡。
程梅张颢陶艳玲程焕臣王志国陈波肖亮夏国强邱林展昭民张伯龙马军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特性干细胞
全骨髓直接贴壁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张颢张斌程梅陶艳玲扈江伟徐曼陈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