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JD720032)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侯艳更多>>
相关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5篇意象
  • 4篇诗学
  • 4篇唐宋
  • 2篇审美
  • 2篇诗歌
  • 2篇宋诗
  • 2篇宋诗学
  • 2篇唐代
  • 2篇唐代诗学
  • 2篇唐宋诗
  • 2篇唐宋诗学
  • 1篇审美张力
  • 1篇审美嬗变
  • 1篇抒写
  • 1篇水意象
  • 1篇唐诗
  • 1篇唐宋文人
  • 1篇图腾
  • 1篇秋风
  • 1篇庾信

机构

  • 6篇贺州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作者

  • 6篇侯艳
  • 1篇曹旭

传媒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唐宋文人对“秋风鲈鱼”意象的审美演绎——兼论中国文化意象之审美再生产
"秋风鲈鱼"意象典出《晋书·张翰传》,《晋书·文苑》载: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
侯艳
文献传递
唐代诗学中的长城意象被引量:1
2012年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侯艳
关键词:文学意象
唐代诗学中长城意象的文化审美张力
长城作为边塞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只是一种地理分界,实具备其他效用,包含时间的累积与空间的交叠。"长城"背后积累了胡汉交锋之历史意象,而这段历史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冲突,长城实际是这两种文化冲突的产物,因而早...
侯艳
文献传递
唐宋诗学中“雪夜访戴”意象的文化审美嬗变
2012年
唐宋诗学中的"雪夜访戴"意象历经了由魏晋情兴向唐代意兴再到宋代理兴的审美流变过程。从魏晋行为的任真绝俗逐渐到直指诗人的心灵本体,形成了全新的可以代表自己时代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文化审美特质。这是时代气象和文人心态及生命与人性精神多元作用的结果,代表并彰显了中国诗学意象、诗学观与诗学精神的文化审美新变。
侯艳
关键词:文化审美唐诗宋诗
岭南意象视角下唐宋贬谪诗的归情被引量:8
2013年
表现回归情结的题材是唐宋贬谪诗的主要内容。唐宋贬谪制及岭南独特的地域因素使岭南不仅成为唐宋文人抒写其贬谪之归情的诗性载体,亦使岭南成为贬谪诗人审美诗意人生构建、文化人格构建的重要方式。唐宋贬谪诗人,将他们悲怨凄怆、忧乐超然的二元审美之归情融汇在岭南意象中,岭南意象成为唐宋贬谪诗中观照贬谪诗人心理与情感的独特视角,深化了贬谪诗之归情题材,使深蕴于贬谪诗之归情中的传统文化审美内涵和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彰显。
侯艳
关键词:贬谪诗
庾信入北诗歌中的流水意象
<正>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四月,庾信衔命使北,自此一去不返,终老北地。以此为界,庾信生平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较为优裕,出入宫廷,风光得意。后期则沦为亡国羁北之人,形如"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①。尽管北人...
刘庆安
文献传递
唐宋诗学岭南意象的时空思维与生命审美抒写被引量:2
2012年
唐宋诗学中的岭南意象彰显了唐宋文人诗性之生命品格,其时空思维模式恰是诗人的情感心理模式的投射。唐宋诗人将自己的历史意识、人文关怀、政治抱负、生命理想投射于自然的方位、地理的幅度之中,使岭南也具有了地理意义和纯审美的功能。从岭南之时空体验中,可以看出唐宋诗人生命审美抒写的不同形态、唐宋诗学生命审美精神与观念的转化及唐宋文化思想、人文精神的变化。
侯艳
关键词:唐宋诗学
洗濯意象与诗歌
作为流水的重要功能之一,洗濯自始便是人类的重要活动,自然也是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因而洗濯意象在诗歌中很常见。洗濯本身是要求洗浴对象的洁净,而对象、内容以及环境不同的话,这一比较单纯的动作在诗歌中往往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刘庆安曹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