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424)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冒韵东侯振刘嘉茵朱媛媛崔毓桂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氧
  • 3篇异位症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异位症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1篇低氧环境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异症

机构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作者

  • 3篇冒韵东
  • 2篇刘嘉茵
  • 2篇侯振
  • 2篇崔毓桂
  • 2篇朱媛媛
  • 1篇严正杰
  • 1篇高超
  • 1篇高莉

传媒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氧与EMs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EMs异位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明显增高;HIF-1α通过调节雌激素产生、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炎症等相关基因,促进EMs发展;HIF-1α是EMs有氧糖酵解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抑制HIF-1α的表达有助于抑制EMs的发生发展,表明HIF-1α在EMs的病理形成中的作用。本文介绍HIF-1α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其在EMs中的作用。
朱媛媛崔毓桂冒韵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低氧诱导因子-1Α雌激素血管生成有氧糖酵解
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接受体外受精(IVF)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内异症合并不孕接受IVF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的326例患者的326个刺激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141例,未妊娠组185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窦卵泡计数、基础FSH(bFSH)、CA125及CA199水平、[VF刺激周期前内异症期别和是否手术以及IVF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所采用的方案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1)妊娠率:IVF刺激周期促排卵治疗后妊娠141例,未妊娠185例,妊娠率为43.2%(141/326)。(2)基本情况:两组患者行IVF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前年龄、BMI、bFSH、窦卯泡计数、CA125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6例患者中,不孕年限〈5年者妊娠率为50.O%(87/174),高于不孕年限≥5年者的35.5%(54/152);I~Ⅱ期内异症患者妊娠率为56.1%(46/82),高于Ⅲ一Ⅳ期患者的42.5%(79/186,内异症分期仅在268例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前接受手术治疗者中比较,因为未手术患者无手术评分);IVF刺激周期超促排卵治疗前接受手术治疗者的妊娠率为46.6%(125/268),高于未手术治疗者的27.6%(1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周期采用长方案者妊娠率为48.2%(79/164),高于短方案者的38.3%(62/162),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孕年限〈5年、内异症期别为Ⅰ~Ⅱ期、IVF前进行手术治疗者的妊娠率显著增加(校正OR值和95%CI分别为2.003,1.263~3.1
侯振冒韵东刘嘉茵
关键词:妊娠率
低氧环境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Prohibitin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常氧和低氧环境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s)的增殖,探讨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正常内膜组织(正常对照组)和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各分为两份,分别置于常氧(21%O_2)与低氧(1%O_2)环境中培养。运用Br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以光密度值(OD)代表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HB表达。结果在常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OD值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低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OD值[(1.400±0.65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90±0.021)](P<0.001),且显著高于常氧环境的在位内膜OD值[(1.156±0.044)](P<0.05)。无论是常氧还是低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17±0.450)%vs.(7.247±0.707)%及(4.983±0.393)%vs.(9.867±0.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氧环境,在位内膜组ESCs的PHB表达[(0.747±0.02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90±0.021)](P<0.05);在低氧环境,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ESCs的PHB表达水平均较常氧环境的PHB表达水平降低[分别为(0.358±0.071)vs.(0.590±0.021)和(0.458±0.054)vs.(0.747±0.0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PHB,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PHB表达升高;低氧环境下ESCs的PH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与促进ESCs增殖、抑制ESCs凋亡相关,因此PHB在EMs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朱媛媛吴夏迪侯振高超高莉严正杰刘嘉茵崔毓桂冒韵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低氧PROHIBITIN细胞增殖
低氧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基质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2015年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在位细胞葡萄糖、乳酸及三磷酸腺苷(ATP)的改变,探讨低氧在E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A组)和10例正常内膜组织(B组),分别置于常氧(21%O2)与低氧(1%O2)培养箱中48h,测定葡萄糖消耗、乳酸及ATP的生成。结果常氧下,两组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及ATP生成水平相似(P>0.05)。低氧下,A组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均高于B组[(14.58±3.59)mmol·L-1·10-6cell vs.(8.58±5.54)mmol·L-1·10-6cell和(0.99±0.19)mmol·L-1·10-6cell vs.(0.58±0.29)mmol·L-1·10-6cell](P<0.05),而ATP生成水平相仿[(8.72±0.35)nmol×106cell vs.(8.70±0.53)nmol×106cell)(P>0.05)]。结论低氧可能提高EMs在位内膜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从而可能有利于EMs的疾病发展。
吴夏迪曲娟冒韵东李冬菊戴卫红黄洁王玮丁卫崔毓桂刘嘉茵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低氧葡萄糖乳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