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93)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范珠赵燕敏柳琳魏颖慧徐陆忠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给药
  • 10篇鼻腔给药
  • 6篇药动学
  • 6篇神经毒
  • 6篇神经毒素
  • 6篇纳米粒
  • 5篇米粒
  • 4篇微透析
  • 3篇药动学研究
  • 3篇体外
  • 2篇修饰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山梨
  • 2篇吐温
  • 2篇吐温-80
  • 2篇黏膜给药
  • 2篇微球
  • 2篇微透析技术
  • 2篇脑内

机构

  • 17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作者

  • 17篇李范珠
  • 9篇魏颖慧
  • 7篇赵燕敏
  • 5篇徐陆忠
  • 4篇蔡鑫君
  • 4篇潘越芳
  • 3篇冯健
  • 3篇夏爱晓
  • 3篇柴国宝
  • 3篇柳琳
  • 2篇王斌艳
  • 2篇金桂
  • 2篇刘福和
  • 2篇包强
  • 2篇何晓玮
  • 1篇宋倩倩
  • 1篇戴东波
  • 1篇王丛瑶
  • 1篇姚金娜
  • 1篇李颖芳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温-80包裹的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脑内递送的研究
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1)PBCA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ζ电位、包封率;并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评价经吐温-80包裹及未包裹的1PBCA纳米粒大鼠鼻腔给药后脑内递送的特...
刘福和金桂王斌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吐温-80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
文献传递
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跨血脑屏障转运及细胞毒性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olysorbate-80modified neurotoxin nanoparticle,P-80-NT-NP)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体外模型上的通透性及细胞毒性。采用SD大鼠大脑分离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BMECs)建立BBB体外模型,以神经毒素(neurotoxin,NT)组、空白纳米粒(nanoparticle,NP)组和未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 nanoparticle,NT-NP)组作为对照,MTT法考察P-80-NT-NP对rBMECs的细胞毒性;采用Millicell insert培养rBMECs,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P-80-NT-NP在基底侧中NT浓度,计算其表观通透系数。结果显示,当NT质量浓度≤200ng·mL-1时,NT组、NP组、NT-NP组和P-80-NT-NP组均无细胞毒性;NT质量浓度>200ng·mL-1时,NP组、NT-NP组和P-80-NT-NP组的细胞毒性显著大于NT组(P<0.01),且P-80-NT-NP组的细胞毒性较NP组和NT-NP组稍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NT质量浓度为150ng·mL-1时,NT-NP组和P-80-NT-NP组的转运量均显著大于NT组(P<0.01),且P-80-NT-NP组的转运量较NT-NP组亦有显著增加(P<0.05),表明P-80修饰的NT纳米粒能跨BBB转运;但当P-80-NT-NP质量浓度>200ng·mL-1时,对rBMECs产生细胞毒性,为脑靶向纳米粒跨BBB转运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赵燕敏夏爱晓魏颖慧阮叶萍李范珠
关键词:聚山梨酯80血脑屏障细胞毒性
不同粒径神经毒素-Ⅰ纳米粒大鼠鼻腔给药脑药动学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甲基化聚乙二醇(methylated-polyethyleneglycol,Me-PEG)修饰的神经毒素-Ⅰ(neurotoxin,NT-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纳米粒(NT-Ⅰ-MePEG-PLA-NP,NT-Ⅰ-NP),并考察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后脑药动学特征。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纳米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Ⅰ-NP。以尾静脉注射NT-Ⅰ-NP为对照组,4组不同粒径NT-Ⅰ-NP大鼠鼻腔给药,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分析NT-Ⅰ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不同粒径的NT-Ⅰ-NP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大鼠鼻腔给药后小于100nm的NT-Ⅰ-NP的AUC(0-t)分别是100~200、200~300和大于300nm NT-Ⅰ-NP的1.22、1.34、1.60倍(P<0.05),表明粒径小于100nm时NT-Ⅰ在脑靶部位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粒径的纳米粒。结论纳米粒的粒径对NT-Ⅰ的脑内递送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粒径小于100nm的NT-Ⅰ-NP可以明显增加NT-Ⅰ的脑内浓度,这一结果为研究适宜粒径的NP用于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入脑奠定了基础。
包强蔡鑫君李范珠
关键词: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微透析
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制备含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MEM)的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s),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和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NPs,通过光子相关光谱法和透析袋法分别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采用125I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经大鼠鼻腔给药后在脑、心、肝、脾、肺及肾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并以每毫克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表示组织分布情况。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6.1±30.8)nm,Zeta电位为(-29.2±3.1)mV,包封率为(70.6±4.3)%;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双相。与不含任何吸收促进剂组相比,BMEM组脑中的药量显著提高,增加了约19.11倍;其他各组织(除肺外)的药量亦有显著提高(P<0.01)。与冰片(BO)组相比,BMEM组脑和脾中的药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含BMEM的NT-NPs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BMEM可有效增加NT-NPs经鼻腔吸收入脑及其他各组织的药量,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吸收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鼻腔给药
利福平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雾化吸入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利福平PLGA纳米粒,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并评价该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利福平PLGA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考察纳米粒经雾化吸入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28.73±4.07)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84±1.08)%和(3.78±0.14)%。药动学结果显示,纳米粒组的tmax是溶液组6倍,Cmax比溶液组降低30%。[结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可成功制备利福平PLGA纳米粒;经雾化吸入给药后,能显著减缓利福平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并使药物全身暴露减少,具备进一步开发价值。
李颖芳蔡鑫君戴东波徐颖颖李范珠
关键词:利福平纳米粒雾化吸入药动学
盐酸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大鼠鼻腔给药的脑内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阿霉素壳聚糖纳米粒(adriamycin hydrochloride chitosan nanoparticles,ADM-CS-NPs)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交联...
徐秀玲王丛瑶郑杭生陈苹苹金滔李范珠
关键词:盐酸阿霉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微透析
文献传递
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纳米粒鼻腔给药载药入脑的影响
目的:考察中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方法:采用I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125脑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脑内神经毒素浓度的变化,并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
柴国宝夏爱晓蔡鑫君魏颖慧冯健李范珠
关键词:纳米粒鼻腔给药
文献传递
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跨血脑屏障摄取和外排研究
目的研究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olysorbate-80 modified neurotoxin nanoparticle,P-80-NT-NP)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体...
赵燕敏何晓玮姚金娜李范珠
关键词:聚山梨酯80外排
文献传递
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lnt-1.6121,r=0.9946(pH7.4)及lnln[1/(1-Q)]=0.351lnt-0.8271,r=0.9708(pH6.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柳琳徐陆忠何晓玮赵燕敏冯健李范珠
关键词:神经毒素体外释药
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制备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 nanoparticle,NT-NPs),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以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orneol/menthol eutectic m...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鼻腔给药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