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2040)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杨红明刘玲英胡泉柴家科王一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烧伤
  • 4篇细胞
  • 3篇烧冲复合伤
  • 3篇复合伤
  • 2篇脂肪
  • 2篇烫伤
  • 2篇抗原
  • 2篇肺损伤
  • 1篇代谢反应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异丙酚
  • 1篇异泊酚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活性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6篇杨红明
  • 5篇刘玲英
  • 4篇柴家科
  • 4篇胡泉
  • 3篇侯玉森
  • 3篇王一贺
  • 2篇樊军
  • 2篇马丽
  • 2篇郁永辉
  • 2篇庄淑波
  • 2篇罗红敏
  • 2篇褚万立
  • 2篇胡超
  • 2篇冯永强
  • 1篇李百玲
  • 1篇京萨
  • 1篇段红杰
  • 1篇许明火
  • 1篇魏雪菁
  • 1篇姚咏明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取12只新生比格犬脐带共12根,脐带长(13.0±1.5)cm。PBS液冲洗后,各取4根脐带注入1%Ⅰ型胶原酶分别消化脐静脉5、7、10 min后,收集细胞并行锥虫蓝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待细胞爬满培养瓶后以1∶2比例传代。取Ⅰ型胶原酶消化7 min获得的第3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进行细胞鉴定;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消化5、10 min后未收集到或偶尔收集到血管内皮细胞;消化7 min可见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呈多角形,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呈"铺路石"样生长,细胞核较大,多为单核,少数细胞为双核,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vWF和CD31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培养细胞vWF阳性表达率为99.0%±0.7%,CD31阳性表达率为98.0%±1.2%,提示培养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MTT检测示,随培养时间延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速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酶消化法从犬脐静脉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操作简便,且细胞数量多、纯度高。
胡泉柴家科刘玲英侯玉森王一贺李百玲杨红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脐静脉细胞培养细胞鉴定
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规律及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对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30% 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30例,其中17例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3例除常规治疗外还应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镇静治疗(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于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情况。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h内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25.07%±14.8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45%±7.9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3、5天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27.76%±11.36%、27.11%±14.49%)明显低于丙泊酚治疗组(分别为35.44%±11.55%、37.47%±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应激激素的过度释放而减轻烧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进而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
胡超杨红明魏雪菁马丽冯永强褚万立
关键词:二异丙酚烧伤HLA-DR抗原
烧冲复合伤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随着军事冲突、恐怖袭击、生产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烧冲复合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烧冲复合伤由于存在两种致伤因素,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肺部是烧冲复合伤受损最严重的器官,肺部受损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可以影响到全身组织的供氧,是导致休克等其他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既往研究发现,烧冲复合伤后,肺部大量肺泡壁破裂,毛细血管断裂,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肺水肿和肺出血,影响肺通气换气功能,导致全身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因此,在对烧冲复合伤的治疗中,肺部损伤的治疗尤为关键。本文就烧冲复合伤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胡泉柴家科杨红明
关键词:烧伤高能量冲击波肺损伤
烧伤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烧伤对小鼠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影响。 方法取3~4月龄雄性BALB/c小鼠40只,体重(20 ± 3)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将背部置于90℃热水9 s制备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对照组小鼠背部置于37℃热水中9 s,作为对照。造模前后检测小鼠空腹体重、体温;造模后7 d取BAT及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称重并行大体、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 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造模前两组小鼠空腹体重、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1、2、3、4周实验组小鼠空腹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1、2、3、7 d实验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造模后7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WAT重量明显降低、BAT重量增加(P 〈 0.05),WAT及BAT细胞均变小,细胞数增多,细胞质及线粒体较紧密;实验组BAT及WAT中UCP-1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小鼠烧伤后BAT参与了机体的高代谢反应。
庄淑波柴家科郁永辉尹回男刘玲英樊军王一贺侯玉森
关键词:烧伤高代谢反应棕色脂肪组织小鼠
烧伤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烧伤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探索烧伤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伤组及烧伤1、4、7、14、21 d组,每组8只。各烧伤组大鼠背部制备30%总体表面积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对应时间点收集血清;假伤组不作处理,取血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各组血清培养3T3-Ll前脂肪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选择增殖能力最低组血清作为后续刺激血清。取3T3-Ll前脂肪细胞分别采用假伤血清(A组)、烧伤血清(B组)、假伤血清成脂诱导(C组)、烧伤血清成脂诱导(D组)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诱导培养7 d后行油红O染色,进行脂肪细胞计数并测量吸光度(A)值,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re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MTT检测示,与其余各组比较,烧伤4、7 d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其中7 d组最低(P<0.05),取烧伤7 d组大鼠血清作为后续刺激血清。倒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后A、B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诱导培养后C、D组细胞呈脂肪细胞样变,其中C组最显著。油红O染色示,C组细胞染色呈阳性,D组为弱阳性,余均为阴性;脂肪细胞计数以及A值比较示,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B组PPAR-γ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P<0.05),但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LPL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PPAR-γ、LPL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大鼠烧伤7 d血清可致3T3-Ll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下降。
庄淑波柴家科郁永辉段红杰刘玲英樊军侯玉森王一贺
关键词:烧伤血清成脂分化
烧烫伤合并颌面部骨折患者最佳骨折复位时机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总结临床病例,探讨烧烫伤患者在合并颌面部骨折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选择骨折复位时机。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2003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烧烫伤患者合并颌面部骨折病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7~45岁,平均(35±12)岁。下颌骨骨折36例60处,上颌骨骨折12例20处。烧伤面积34%~76%总体表面积( TBSA)。两组患者均进行烧伤治疗和颌面部骨折治疗。根据患者骨折复位手术时间分组:治疗组:休克期后感染期前(伤后1~3 d)手术;对照组:休克期后(伤后4~6 d)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内固定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对观察指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7.69%、内固定感染率0、平均住院时间(30±3) 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36.36%、内固定感染率18.18%、平均住院时间(47±4)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30、1.976, t=7.949, P值均小于0.05)。结论烧烫伤患者合并颌面部骨折,在休克期之后感染期之前(伤后1~3 d)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可以降低颌面部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又能早期实现经口进食,为患者提供良好营养支持,更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陈帅高全文宋慧锋许明火京萨陈保国
关键词:烧伤颌骨折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烫伤+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后两组大鼠制作30%TBSAⅢ度烫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林格液或乌司他丁+林格液抗休克,创面涂碘伏抗炎。假烫组于37℃水浴中12 s行假烫。各组分别于伤后1、3、5、7 d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并分离获取大鼠脾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脾组织HMGB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脾组织HMGB1水平在伤后1~7 d显著升高(P<0.01),伤后3 d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0.66±0.10、0.22±0.05(t=10.91,P<0.01);乌司他丁治疗后1~7d HMGB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伤后5 d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32±0.07、0.63±0.07(t=9.61,P<0.01)。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CD4^+CD25^+Treg表达在伤后逐渐上升,伤后3 d时达到峰值(5.42±0.56)%;乌司他丁治疗后,CD4^+CD25^+Treg于伤后3、5、7 d显著低于烫伤组(P<0.01),伤后5 d时最低(2.23±0.21)%。结论:严重烫伤后大鼠脾脏HMGB1水平的持续升高对其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具有显著的影响;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抗炎药物能够降低伤后HMGB1的表达,改善烫伤大鼠的免疫功能。
胡超杨红明姚咏明马丽冯永强褚万立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调节性T细胞烫伤乌司他丁
西维来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西维来司钠在重度烧冲复合伤犬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Beagle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致伤组、复合伤对照组、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每组8只。除未致伤组不致伤外,其余3组犬均致重度烧冲复合伤,伤后均按Parkland公式输入生理盐水;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和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同时再分别给予西维来司钠O.5、2.0mg·kg^-1·h^-1治疗,均为24h连续静脉滴注,持续2d。对复合伤犬,伤后6h行CT检查观察肺部损伤情况;伤后2、6、12、24、48h,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PaO2、PaCO2,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及TNF-α、IL-8浓度;伤后48h将犬放血处死取肺组织测算肺湿干质量比。未致伤组犬于以上相同时相点行相关检测。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1)复合伤对照组和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部分扫描层次内有渗出性改变,未致伤组和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各扫描层次均未见明显异常。(2)4组犬各时相点MAP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未致伤组犬各时相点RR值与另3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3组复合伤犬伤后6、12、24、48hEVLW和PVPI与未致伤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复合伤十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伤后12、24、48hRR值、EVLW与复合伤+大剂量两维来司钠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复合伤+小剂量西维来司钠组犬伤后24、48hPVPI与复合伤+大剂量西维来司钠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3)未致伤组犬各时相点PaO2、PaCO2与另3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值均小于0.05)。复�
王一贺杨红明胡泉侯玉森罗红敏刘玲英
关键词:烧伤急性肺损伤西维来司钠烧冲复合伤
丙泊酚对烧冲复合伤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烧冲复合伤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复合伤对照组、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致重度烧冲复合伤,4组犬均按Parkland公式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在补液同时分别连续输注2、5 mg·kg^-1·h^-1丙泊酚注射液,持续72 h.4组犬在伤前及伤后6、24、48、72 h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4^+单核细胞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表达率;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PBMC凋亡率.结果 复合伤对照组伤后24、48、72 h的ICAM-1水平分别为(10.5±1.1)、(10.8±1.3)、(12.3±1.4)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4±1.4)、(7.4±1.1)、(7.4±1.6)ng/ml(均P<0.05);丙泊酚1组、丙泊酚2组伤后72 h的ICAM-1水平分别为(10.7±1.3)、(8.8±1.4) ng/ml,均显著低于复合伤对照组(均P<0.05),且丙泊酚2组显著低于与丙泊酚1组(P<0.05).复合伤对照组伤后24、48、72 h的LFA-1水平分别为(7.3±1.3)、(8.4±1.3)、(9.6±1.7)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1±1.2)、(5.4±1.3)、(5.8±1.2) ng/ml(均P<0.05).丙泊酚2组伤后72 h的MHC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复合伤对照组和丙泊酚1组[(46±13)%比(26±15)%和(32±12)%](均P<0.05).丙泊酚1组和丙泊酚2组伤后48、72 h的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1.71±0.26)、(1.82±0.31)和(1.81±0.24)、(1.96±0.24),均显著高于复合伤对照组的(1.41±0.34)、(1.34±0.26) (P <0.05).伤后72 h复合伤对照组、丙泊酚1组凋亡率分别为(2.57±0.21)%、(1.64±0.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81±0.11)%
王一贺杨红明胡泉侯玉森罗红敏刘玲英
关键词:烧冲复合伤细胞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