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56)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罗佳波俞励平陈燕张秀明梁晓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黄
  • 3篇麻杏石甘汤
  • 2篇伪麻黄碱
  • 2篇小鼠
  • 2篇麻黄碱
  • 1篇递质
  • 1篇电泳法测定
  • 1篇盐酸
  • 1篇盐酸甲基麻黄...
  • 1篇盐酸麻黄
  • 1篇盐酸麻黄碱
  • 1篇盐酸伪麻黄碱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法
  • 1篇神经递质
  • 1篇生物碱
  • 1篇睡眠
  • 1篇睡眠时间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去甲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南华工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罗佳波
  • 2篇俞励平
  • 2篇陈燕
  • 2篇张秀明
  • 1篇王有志
  • 1篇兰树敏
  • 1篇林壮民
  • 1篇曾永长
  • 1篇安春志
  • 1篇梅清华
  • 1篇梁晓亮
  • 1篇高玲
  • 1篇王晓可

传媒

  • 2篇中药材
  • 2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C-ESI-MS/MS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Kromasil 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90∶10)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离子化方式,以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扫描定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m/z148→m/z84(Glu),m/z134→m/z74(Asp),m/z104→m/z87(GABA),m/z76→m/z30(Gly)。测定SD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结果 4种氨基酸在4.8 min内即可完成测定,Glu在103~12 875 ng/mL线性关系良好,Asp和GABA在102~12 750 ng/mL线性关系良好,Gly在61.20~7 650 ng/mL线性关系良好。各神经递质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1%~107%(RSD≤9.1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测定,可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陈燕王有志安春志罗佳波
关键词:液质联用法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盐酸甲基麻黄碱的含量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盐酸甲基麻黄碱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0 cm×55μm ID,有效长度52 cm);以60 mmol/L硼砂+10%(体积分数)甲醇(pH 9.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2 kV;重力进样10 s(高度15 cm);检测波长210 nm;以盐酸小檗碱为内标。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盐酸甲基麻黄碱浓度分别在20.0~160.0μg/mL(r=0.9999)、7.5~60.0μg/mL(r=0.9991)、2.0~10.0μg/mL(r=0.9993)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0%、97.0%、97.8%,方法精密度(RSD)依次为2.31%、2.21%、2.0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麻杏石甘汤的质量控制。
俞励平王晓可罗佳波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法麻杏石甘汤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
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d,末次灌胃后45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麻杏石甘汤10、5g/kg(以生麻黄计)组能完全消除麻黄的中枢兴奋性。
张秀明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
麻黄“上沫”成分的热分析TG-DTG-DSC及热解-GC-MS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以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麻黄"上沫"进行热分析研究,并进一步通过热解-GC-MS技术解析麻黄"上沫"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麻黄"上沫"质量丢失的主要温度范围在250-560℃,以305℃和506.3℃时的质量丢失速率最大,在364.8℃和508.2℃各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麻黄"上沫"为有机化合物,在450℃条件下,热解-GC-MS检测,初步鉴定出28种化学物质。首次为麻黄入药需先煎去"上沫"的制法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俞励平梁晓亮曾永长罗佳波
关键词:热分析
HPLC-UV法同时测定麻黄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检测麻黄中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和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苯基柱(Alltima Phenyl,250mm×4.6 mm,5μm);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6∶4);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 5种生物碱在13.5 min内即可达到完全分离,E在2.000 8~40.016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PE在1.003 6~20.072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E在0.199 2~3.984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P在0.200 0~4.00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ME在0.200 4~4.008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各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104%(RSD≤5.76%)。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可为麻黄及含麻黄的中西药制剂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陈燕兰树敏林壮民梅清华高玲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HPLC-UV
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即:生理盐水组(NS),盐酸麻黄碱组(E),麻黄(MH)高(H)、中(M)、低(L)剂量组,炙麻黄(ZMH)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MX)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多功能自主活动仪测定小鼠在灌胃前及灌胃后0.5、1、2、3、4h时1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结果: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灌胃后30min时,E组与NS组、ZMH-L组、MX-L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灌胃后1h,MX-M组与NS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胃后3h,MH-M组与MH-L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灌胃后30min,与MH-L组比较,ZMH-L组和MX-L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有降低趋势;灌胃后1h时,与MH-L组比较,ZMH-L组的自主活动次数有降低趋势;灌胃后2h,与MH-L组比较,ZMH-L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亦有降低趋势;灌胃后4h,与MH-L组比较,MX-L组的自主活动次数有降低趋势。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小鼠自主活动数为指标,与等剂量MH比较,ZMH-L和MX-L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中枢兴奋作用。
张秀明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麻杏石甘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