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73)

作品数:13 被引量:151H指数:6
相关作者:冯文凯许强黄润秋石豫川肖锐铧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斜坡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边坡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环境质量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扫描
  • 1篇电站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心墙
  • 1篇心墙坝
  • 1篇岩层
  • 1篇岩层变形
  • 1篇岩石
  • 1篇应力集中
  • 1篇有限差分
  • 1篇有限差分法
  • 1篇三维数值模拟
  • 1篇山体

机构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铁西南科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环...

作者

  • 11篇冯文凯
  • 6篇黄润秋
  • 6篇许强
  • 3篇石豫川
  • 2篇杜杰
  • 2篇肖锐铧
  • 2篇魏昌利
  • 2篇陈倩
  • 2篇李长顺
  • 1篇何军
  • 1篇刘汉超
  • 1篇马坤
  • 1篇刘鹏
  • 1篇韩永昌
  • 1篇胥良
  • 1篇赵宇
  • 1篇何川
  • 1篇吉锋
  • 1篇左雅娅
  • 1篇刘金涛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灾害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坡震裂变形发育分布规律及危险性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山体出现震裂变形,潜在危害严重。以青川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实例调查统计以及振动台模拟研究,初步分析了斜坡震裂变形的基本形成机理,系统总结了斜坡震裂变形的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震裂斜坡稳定性的内因和外因,初步提出了危险性分级评价标准。震裂斜坡具有不同于一般滑坡的独特变形特点和规律,其危险性预测方法也有别于一般滑坡,建议结合已经全面开展的应急治理工程对震裂斜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冯文凯黄润秋许强
关键词:发育特点
土质边坡震裂机制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研究地震中土质边坡(包括覆盖层边坡)在强震作用下破裂的成因机制,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资料,采用震动台模拟试验进行了研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斜坡震裂变形破坏与斜坡外形结构特征具有相关性。坡面转折点应力最易集中,破坏的可能性较大。震动条件下土质边坡完全破坏也具有一般性的规律,即以"一垮到底"的方式堆积于坡脚。本次震裂边坡形成机制研究初步显示了一定规律,但在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还需进行更深入研究。
左雅娅冯文凯
关键词:土质边坡应力集中动力响应
岩石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力学行为启示被引量:27
2009年
岩石的微观结构特征往往能很好反映其宏观特性,深入研究其微观结构特征对宏观特性的把控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常见砂、泥岩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的电镜扫描实验,从微观结构特征上充分解释了其软化特性、抗冲击特性及波的传播特性等宏观力学特性方面表现的异同,并据此建议工程施工爆破中针对硬岩应注意爆破药量和爆破方式对岩石强度的影响,软岩应特别注意水的影响。同时,认为地震中硬脆岩石的大规模破坏和破碎可能与其微观结构也存在一定联系并建议进行深入研究。
冯文凯黄润秋许强
关键词:岩石微观结构电镜扫描施工爆破地震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概述被引量:15
2011年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刘金涛冯文凯胥良吕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震裂斜坡形成机理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震裂斜坡是强震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分布范围广、震裂变形严重、潜在危害大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了深入系统地分析其震裂机理及变形破坏机制模式,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震裂斜坡及其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在对强震中的地震波效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双面斜坡为例,首先对震裂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强震中的体波效应将导致斜坡体处于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剪应力和反压应力的交替作用之下,其形成的拉-剪破裂效应和潜在的楔劈效应是斜坡震裂变形的重要力学因素之一。同时,面波效应将导致坡体表面处于鼓胀拉力和扭力的作用之下,是坡体表部整体震裂破碎甚至破坏的另一重要力学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均使坡体应力场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更为严重。在此基础上,对强震中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模式进行了归纳,认为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旋转-拉裂型、旋转-剪滑型、鼓胀-拉裂型和滑移-拉裂型。研究成果为震裂斜坡稳定性分析以及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参考。
冯文凯黄润秋许强肖锐铧
滑坡动态稳定性分析与治理工程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水库区水位的调节及降雨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以三峡库区紫阳城滑坡为例,采用地下水浸润线简化求解公式,对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的常规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库水位上升时,常规分析方法评价结果是稳定性偏高;而库水位下降时,评价结果反而偏低。因此,采用动态评价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并据此对该滑坡防治工程进行了优化分析评价。
冯文凯何川石豫川刘汉超吉锋
关键词:降雨
地震波效应与山体斜坡震裂机理深入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为深入研究其力学机理,通过实例详细调查及地震中体波效应和面波效应的深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波的作用使山体斜坡表部岩土体尤其是坡肩部位受到量值和方向不断变化的拉张应力作用,该作用在垂直平面内表现为全方位动态变化特点,导致坡肩岩土体具有旋转倾倒和正、反拉作用;与此同时在坡体内部伴随出现潜在剪动作用力及岩土体的开裂和压碎现象,尤其在潜在滑动面上剪切作用力更为集中;此外坡体表面还受到鼓胀拉力和扭力的共同作用。据此可将地震波作用效应划分为4种重要表现形式,即拉-剪破裂效应、界面动应力效应、潜在的楔劈效应和超空(孔)隙水压力激发机制。分析结果与实例及振动模拟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冯文凯黄润秋许强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一颗印沟泥石流评价及震后预测被引量:3
2010年
一颗印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理县境内,具有典型泥石流沟谷特征,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大型泥石流。"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形成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同时导致沟谷流通区中出现多处堵塞,初步推测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通过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数据,获得地震前后沟谷的流域特征信息,对比分析地震前后沟谷内物源分布情况及稳定状况后,得出地震后沟谷内不稳定物源量增多,同时受震后堰塞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成倍增长等结论,这些将为合理评价地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冯文凯杜杰石豫川陈倩魏昌利李长顺
关键词:汶川地震
斜坡震裂变形力学机制初探被引量:61
2009年
为了深入分析斜坡在地震中的震裂变形破坏形成机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斜坡震裂变形和破坏现象的详细调查,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振动台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单面和双面斜坡震裂变形的力学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地震中地震波的作用,将使坡体应力场出现重大变化,坡体尤其是坡面上将出现量值和方向不断调整变化的反复拉剪作用,是坡体(面)震裂变形甚至破坏的重要原因。分析还认为,拉剪作用有3种表现形式,即初动拉剪加速破裂效应、重复拉剪破坏效应和双坡共剪破裂效应,并结合实例对3种破坏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为预测震裂斜坡破坏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依据。
冯文凯许强黄润秋
关键词:边坡工程地震斜坡
探地雷达在斜坡震裂变形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震裂变形,形成了众多次生潜在灾害。这类震裂变形的深部特征是控制斜坡稳定性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关键。本文以探地雷达为主要手段,结合探槽开挖验证对比,选择实例震裂边坡,对震裂变形的深部特征及探地雷达图像显示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斜坡震裂变形破坏深度一般不超过2m,裂缝近垂直向下发育,少数微倾坡外,探地雷达反射图像显示为双曲线特征,总体构成封口状"八"字形。研究成果为快速、有效探测震裂裂缝,尤其是垂向裂缝的深部扩展特征提供了有效参考方法,同时也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冯文凯许强黄润秋赵宇肖锐铧
关键词:探地雷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