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6B07)

作品数:9 被引量:203H指数:8
相关作者:哈斯刘连友杨志鹏孙永亮李小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沙地
  • 6篇毛乌素沙地
  • 4篇毛乌素沙地南...
  • 2篇沙柳
  • 2篇沙丘
  • 2篇树干
  • 2篇树干茎流
  • 2篇土壤
  • 2篇结皮
  • 2篇茎流
  • 2篇灌丛
  • 2篇风蚀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学
  • 1篇植物
  • 1篇沙生
  • 1篇沙生植物
  • 1篇生物结皮
  • 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篇水分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山东省环境监...

作者

  • 6篇哈斯
  • 5篇刘连友
  • 3篇杨志鹏
  • 2篇唐艳
  • 2篇李小雁
  • 2篇刘怀泉
  • 2篇李双权
  • 2篇吴永胜
  • 2篇杜建会
  • 2篇孙永亮
  • 1篇王帅
  • 1篇贾振杰
  • 1篇马育军
  • 1篇王志
  • 1篇张萍
  • 1篇武建军
  • 1篇庄燕美
  • 1篇孙炳彦
  • 1篇孟祥亮
  • 1篇屈志强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与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35
2008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量及树干茎流的实验观测,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分配中的百分数。实验期间降雨总量为136.5 mm,沙柳灌丛的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34.0、98.5和4.0 mm,占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4.9%、72.2%和2.9%。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和10 min最大雨强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截留量、穿透雨量占降雨量的百分比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双曲线函数关系。
杨志鹏李小雁孙永亮刘连友张晓影马育军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柳树干茎流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为探明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特征,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总数从丘顶到丘间地呈递增趋势,除丘顶与迎风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地貌部位结皮层微生物数量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地貌部位结皮层、0~5和5~10cm土层微生物垂直分布有变化,其变化规律为:除迎风坡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递减、迎风坡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和丘顶真菌数量随剖面的加深呈递减外,其他各地貌部位微生物数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微生物类群的组成表现为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丘间地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与丘顶相比有所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比例有所减少。结皮下0~5和5~10cm土层微生物分布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同步,说明土壤水分可能是影响微生物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
吴永胜哈斯李双权刘怀泉
关键词:生物结皮微生物毛乌素沙地
风蚀地貌形态与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辨析了雅丹、风蚀坑等主要风蚀地貌的概念,雅丹是典型的风蚀正地貌形态,通过回顾雅丹地貌形态与过程的研究历史与进展,发现目前对其发育过程的认识尚不清楚,并且只关注了对残存土墩的观测和分析,没有充分重视凹槽的形态动力学过程;风蚀坑是典型的风蚀负地貌形态,特别是草原景观转变为沙地景观的临界阈现象,目前已经对独立风蚀坑的形态、气流特征、沉积物粒度以及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由于风蚀坑形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由单因素观测转向综合分析其形态动力学过程。认为对风蚀过程机理及其模拟的研究中,在利用风洞模拟实验、野外观测等手段对风蚀过程微观尺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通过遥感和GIS手段从景观尺度对风蚀地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王帅哈斯
关键词:风蚀地貌地貌学发育过程
白刺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被引量:69
2008年
白刺灌丛沙堆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广泛,但对其的研究程度较低。选择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地三种生境下发育的白刺灌丛沙堆,通过典型样方(100 m×100 m)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了沙堆形态、沉积物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在三个样区,沙堆总底面积和总体积从小到大依次为戈壁、沙漠、荒漠草地,沙堆密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荒漠草地、沙漠、戈壁,表明植物生长状况和沙源是控制沙堆单体规模的主要因素。沙堆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种生境下沙堆水平尺度与高度之间存在良好的二次多项式相关,且目前的沙堆尚处在垂向增长阶段。灌丛沙堆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细砂为主,其粘土、粉沙和粗砂含量均少于丘间地,表明灌丛沙堆沉积物属短距离风力搬运、分选产物。沙堆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迎风坡脚至背风坡脚趋于变细,由沙堆顶部垂直向下至底部趋于变粗但变化不明显。
张萍哈斯岳兴玲庄燕美
关键词:白刺灌丛沙堆沉积物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它的形成和发育对荒漠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生物土壤结皮的厚度、各类型结皮盖度、机械组成和结皮及其下层剖面土壤容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对不同地貌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丘顶微生物结皮少量分布,迎风坡以浅灰色的藻类结皮为主,背风坡以黑褐色的藻类结皮为主,丘间地以苔藓结皮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结皮层微生物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优势成分不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其形成和发育是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的统一。
吴永胜哈斯李双权刘怀泉贾振杰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点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固沙灌木沙柳和籽蒿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分析了冠层和降雨特征参数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确定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结果表明:沙柳和籽蒿的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7.6%和2.7%.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在较小降雨量时,茎流百分数随降雨量的增加较快.超过一定降雨量范围时(沙柳3—5mm,籽蒿5—7mm),茎流百分数开始接近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分枝较多,树冠体积较大,分枝与地面夹角较小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灌木树干茎流的形成.树干茎流量、茎流百分数随最大10min雨强(,10)均呈指数增长趋势.其中,沙柳和籽蒿的茎流百分数分别在,10〈3.0mm·h^-1和I10〈2.0mm·h^-1降雨条件下随雨强的增加较快,之后出现稳定的趋势.
杨志鹏李小雁刘连友武建军哈斯孙永亮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柳树干茎流
毛乌素沙地南缘3种灌草丛形态与阻沙能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灌草丛形态对其沙丘形态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草丛沙堆形态参数的测量,定量分析了针茅、沙蒿、沙柳3种主要灌草丛形态对其沙堆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灌草丛的阻沙能力。对灌草丛及沙堆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3种灌草丛沙堆的长度、宽度与灌草丛的冠幅长度、宽度存在显著相关;沙堆高度与灌草丛高度微相关、与冠层高度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沙堆水平分量与灌草丛高度也存在较强相关关系,相关性强弱依次为针茅、沙柳、沙蒿;沙堆体积与灌草丛体积相关性显著,相关性强弱依次为针茅、沙柳、沙蒿;研究结果证明,阻沙能力沙蒿最强,其次为针茅、沙柳。
唐艳刘连友哈斯王志孙炳彦杜建会
关键词:灌丛毛乌素沙地南缘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0-10cm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变化骤减。丘间地自表层至70cm深度范围的土层,受植被、降雨、太阳辐射等外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丘顶四月表层被灌木老枝覆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丘顶0-30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增加粗糙度,降低下垫面起沙起尘率,从而为维持水分平衡、防沙治沙提供手段;30-80cm间的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较4月土壤含水量丰富,是由于7月正值雨季,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较高。风况、植被条件、沙面活动程度决定各部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根系分布与植被决定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与拐点出现的土层深度。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相似,均以细砂为主,垂直结构中细砂、极细砂含量较高,其次为粉砂。黏土、中砂、粗砂、极粗砂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极细砂、细砂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
唐艳刘连友杨志鹏杜建会孟祥亮
关键词:土壤水分粒度
沙生植物构型及其与抗风蚀能力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24
2011年
沙生植物在风蚀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的适应结果使其形成了特定的构型特征。构型特征不同,其抗风蚀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过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体或群体组合,探讨沙生植物对近地面流场的影响和固阻沙作用。对于构型特征,主要从构件水平上探讨不同构型特征的沙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而其抗风蚀作用的差异,还缺乏量化研究和系统探讨。本文评述了沙生植物构型及其与抗风蚀效果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需要优先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从而为完善沙生植物抗风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屈志强刘连友吕艳丽
关键词:根系构型沙生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