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991)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沈赞姚阳李洪涛赵晖顾春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预后
  • 2篇血管
  • 2篇阴性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三阴
  • 2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细胞肺癌
  • 2篇腺相关病毒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骨转移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ICAM-1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9篇沈赞
  • 4篇姚阳
  • 3篇李洪涛
  • 3篇赵晖
  • 2篇林李家宓
  • 2篇顾春荣
  • 2篇陈慧
  • 1篇时翠林
  • 1篇周晓辉
  • 1篇杨晨
  • 1篇蒋建龙
  • 1篇何忠惠
  • 1篇陈平
  • 1篇高宗礼
  • 1篇盛友华
  • 1篇王智煜
  • 1篇孙元珏
  • 1篇杜雪菲
  • 1篇郭跃武
  • 1篇丰涛

传媒

  • 7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介素-2治疗前后恶性胸腹水白细胞抗原DR、淋巴细胞微核含量及T细胞亚型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方法:胸腹腔注射白介素-2(200万国际单位,每周2次,共2周)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7例。采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术(TCT),采用免疫标记EnVison二步法观察T细胞免疫表型、HLA-DR及癌细胞免疫表型HLA-DR的表达。采用Giemsa-Wright染色观察PFLMNF。结果:A组胸腹水患者白介素-2治疗后,T细胞CD3、CD4、HLA-DR免疫表达信号增强,PFLMNF在治疗后患者中明显减低。结论:白介素-2可以上调人恶性胸腹水癌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提示IL-2对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蒋建龙盛友华何忠惠顾春荣顾燕慧李洪涛沈赞
关键词:白介素-2恶性胸腹水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
血清MMP-9和ICAM-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和预后的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例健康对照者和70例初治NSCLC患者空腹血MMP-9和ICAM-1的表达,其中40例NSCLC患者伴骨转移Ⅳ期,30例Ⅰ-Ⅱ期。结果伴骨转移Ⅳ期NSCLC患者血清MMP-9、ICAM-1水平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且两者均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MMP-9、ICAM-1水平与Ⅳ期伴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相关,且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Ⅳ期伴骨转移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P-9和ICAM-1均伴随NSCLC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进展而升高,对MMP-9和ICAM-1表达的分析有助于评估Ⅳ期伴骨转移NSCLC患者的预后,同时积极针对患者转移灶的治疗可以明显延长Ⅳ期伴骨转移NSCLC患者生存期。
卞晓洁陈平杨晨王智煜李洪涛沈赞姚阳赵晖
关键词:MMP-9ICAM-1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 1结构域对人前列腺癌裸鼠骨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1结构域(kringle1domai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K1)基因对人前列腺癌裸鼠骨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向裸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骨移植瘤模型;分别向移植瘤和裸鼠尾静脉内注射PBS、携带有HGFK1基因或增强型绿色萤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病毒上清液rAAV-EGFP和rAAV-HGFK1,观察肿瘤生长、体内转移和裸鼠生存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移植瘤组织中Ki67、E-cadherin和CD31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前列腺癌裸鼠骨移植瘤模型,rAAV-HGFK1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PBS和rAAV-EGFP组(P<0.05),抑瘤率达46.69%;rAAV-HGFK1组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比PBS和rAAV-EGFP组明显延长(P<0.05);PBS和AAV-EGFP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rAAV-HGFK1组(P<0.05);rAAV-HGFK1组肿瘤组织中Ki67和CD31的表达明显低于PBS和AAV-EGFP组(P<0.05),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高于PBS和AAV-EGFP组(P<0.05)。结论:HGFK1具有抑制人前列腺癌裸鼠骨移植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可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
刘增军沈赞赵晖杜雪菲丰涛李洪涛林李家宓姚阳
关键词:疾病模型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ICAM-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0
2017年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侵袭性强,预后差,治疗手段匮乏。该研究通过检测人TNBC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蛋白的表达,研究ICAM-1蛋白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TNBC及其对应的50例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在59例TNBC及5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阳性率。分析ICAM-1蛋白的表达与TNBC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浸润、Ki-67、p53和E-cadherin等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中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0)。ICAM-1与淋巴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分别为0.036、0.027和0.048),与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脉管癌栓、Ki-67水平、p53和E-cadherin表达等无关。ICAM-1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较ICAM-1低表达组短(P=0.036),但对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没有显著影响。另外,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ICAM-1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95%CI:1.6-6.4,HR=2.7,95%CI:1.3-5.9,P均<0.05)。结论:ICAM-1蛋白可以作为判断TNBC恶性程度的指标,ICAM-1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刘子梅余文熙孙矗袁媛沈赞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免疫组化预后
Gas6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Gas6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生长促进因子,参与细胞的趋化、识别和黏附过程。Gas6与Ax1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结合,其信号传导通路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恶性转化有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Gas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组织的生长和侵袭性有关。研究Gas6分子机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Gas6的功能研究进展以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陈慧姚阳
关键词:GAS6受体酪氨酸激酶肿瘤
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乳腺癌是一种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骨微环境及两者间相互作用是形成骨转移的共同因素。乳腺癌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整合素、溶骨因子和成骨因子等使肿瘤细胞易于扩散到骨,而骨微环境可以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一旦乳腺癌细胞侵入骨质,肿瘤细胞分泌的因子就会作用于骨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如造血干细胞、T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等),使骨质破坏且分泌相关因子反作用于癌细胞,从而引起转移的级联反应和恶性循环形成。
陈慧沈赞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分子机制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HGFK1对大鼠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是一种有高度新生血管的肝脏恶性肿瘤,进展期肝细胞癌的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近来有报道肝细胞生长因子的Kringle1结构域(HGFK1)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Kringle1结构域(HGFK1)基因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携带有HGFK1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GFK1),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以rAAV-HGFK1进行治疗,继而观察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转移情况。结果:在大鼠肝脏内注射6×105个大鼠肝细胞癌细胞株McA-RH7777后,第10天全部成瘤。通过向瘤内和门静脉内注射rAAV-HGFK1导入HGFK1基因可以明显延长荷肝细胞癌大鼠的生存时间,对照组生存时间为30d,而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49d。在对照的PBS注射组和AAV-EGFP注射组,肝脏和腹腔内转移的发生率都是100%;而肺转移的发生率则分别为100%和83%。而治疗组都没有转移,且腹水的发生率才只有33%。组织学证实AAV-HGFK1对肿瘤的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肿瘤生长的受到抑制、肿瘤内血管密度的减少、以及发生肝内、肺、腹膜等转移机率的下降。HGFK1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毒性实验未发现明显毒性。结论:HGFK1能通过抗血管生成作用达到抑制肝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效果,显著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顾春荣郭跃武赵晖孙元珏姚阳沈赞林李家宓
关键词:肝细胞癌抗血管生成
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HGFK1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环状结构域基因表达产物(the kringle1domai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K1)能够抑制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至今尚未见HGFK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HGFK1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因子以及可能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共收集119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GFK1在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GF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2.7%(27/119)的NSCLC患者存在HGFK1高表达,而正常肺组织中HGFK1的高表达率为68.7%(11/16),显著高于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HGFK1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以及吸烟状态无关(P>0.05),但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GFK1高表达率在病理分级差(G3)的患者组织中较病理分级相对较好(G1、G2)的患者明显降低(11.5%∶31.3%),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中明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11.6%∶38.0%);HGFK1阳性组患者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显著长于HGFK1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17)。结论:HGFK1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肺组织中明显高于NSCLC组织,而不同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有差别,其中,在病理分级较好、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HGFK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组织类型及吸烟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HGFK1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PFS期和OS期显著长于HGFK1表达阴性的患者。
周晓辉杨异高宗礼范理宏沈赞岳麓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被引量:36
2017年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乳腺癌总确诊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异质性很高,临床上具有复发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目前,临床上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该综述介绍了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几条重要的通路和靶点,以及目前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进度,希望为今后TNBC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刘子梅沈赞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靶点
白藜芦醇对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0、12.5、50、100、200μmo/L的Res分别与MDA-MB-231BO细胞作用24、48、72 h;用CCK-8法检测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Re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S期细胞逐渐增多。Res浓度为200μmol/L、作用48 h,MDA-MB-231BO生长抑制率为82.17%±5.37%、早期凋亡率为4.48%±1.23%、晚期凋亡率为9.48%±2.3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药组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Res能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细胞增殖,使MDA-MB-231BO细胞阻滞于S期,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
时翠林孙永宁沈赞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