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8C747)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仁王佐张凯姜志胜赵战芝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源性
  • 2篇髓源性
  • 2篇祖细胞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源性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新生
  • 1篇炎性
  • 1篇载脂蛋白
  • 1篇载脂蛋白E基...
  • 1篇脂蛋白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机构

  • 4篇南华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王佐
  • 4篇王仁
  • 3篇姜志胜
  • 3篇张凯
  • 2篇赵战芝
  • 1篇刘峰涛
  • 1篇李爽
  • 1篇杨向东
  • 1篇杨简
  • 1篇马小峰
  • 1篇林小龙
  • 1篇赵岳
  • 1篇黄贤生
  • 1篇李国华
  • 1篇陈娜平
  • 1篇苏维

传媒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RG4基因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对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进行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人胎肝文库PCR扩增FRG4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RG4基因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多序列同源性比较、跨膜区段、亲疏水性分析、功能结构域预测等。结果表明cDNA文库基础上运用热启动PCR获得FRG4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RG4基因与人类的突触相关蛋白有99%同源性;定位在X染色体的短臂2区2带2亚带2次亚带;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无跨膜区段;有一结构域BSD;该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为一水溶性蛋白。
王仁姜志胜王佐赵战芝李国华杨向东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跨膜区功能结构域
苦瓜蛋白通过阻止核因子κB核转位抑制炎性因子生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苦瓜蛋白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蛋白核转位的影响,探讨苦瓜蛋白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脂高胆固醇组、高脂高胆固醇苦瓜蛋白组、普食苦瓜蛋白组。12周后眼球采血,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γ干扰素(IFN-γ)及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壁IκB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IκB表达。结果 ApoE-/-小鼠经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后,血液中炎症因子NF-κB、IL-1β、TNF-α、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n=5),但抗炎因子IL-10仍维持较高水平。经苦瓜蛋白干预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并不上升。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苦瓜蛋白显著降低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小鼠动脉血管壁细胞核内NF-κB蛋白水平,阻止其核转位。与普食组比较,高脂高胆固醇组IκB被显著降解(0.19±0.05比0.74±0.15,P<0.05,n=5),但其经苦瓜蛋白干预后,这种降解作用得到显著的抑制(0.19±0.05比0.36±0.07,P<0.01,n=5)。结论苦瓜蛋白通过减少IκB降解抑制NF-κB蛋白核转位而发挥抑制炎性因子生成的作用。
黄贤生王仁马小峰陈娜平张凯王佐
关键词:苦瓜蛋白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核因子ΚBIΚB
载脂蛋白(a)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纤溶酶原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PC)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影响血管发生能力。目的研究Apo(a)对EPC血管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编码人Apo(a)全长eDNA序列的pSG-5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株后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Apo(a)蛋白;从转Apo(a)基因小鼠、野生型对照鼠及正常对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经Apo(a)处理后移植下肢缺血实验小鼠,于移植后第3、7、14天后观察Apo(a)对EPC黏附、迁移及血管发生能力的影响。结果Apo(a)能显著降低EPC黏附、迁移能力,EPC血管腔样结构严重破坏;体内实验揭示,EPC归巢至Apo(a)转基因小鼠缺血组织血管周围的数量及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结论Apo(a)能损伤EPC黏附、迁移及归巢,最终损伤EPC的血管发生能力。
王仁张凯刘峰涛赵战芝赵岳林小龙王佐姜志胜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
改良法分离培养兔骨髓源性早晚期内皮祖细胞
2011年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分离培养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比较两种内皮祖细胞生物学性状。方法 4周龄左右的新西兰兔,于每侧胫骨取骨髓2 mL,密度梯度离心后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培养瓶,48 h后将悬浮的细胞收集再次贴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其向内皮祖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功能学测定,对比前后两种贴壁细胞生长状况。结果早期获取的单个核细胞,半小时后就开始贴壁,3天左右即可长出长梭形的细胞,胞体较大,有血岛样克隆形成,随后培养可形成管腔样结构,10天左右即可呈漩涡状融合整个培养瓶,但这种细胞传代能力差,为早期内皮祖细胞;第2次贴壁的晚期细胞于贴壁后呈椭圆形生长,贴壁后5~7天即可出现集落,片状生长,最后呈铺路石样融合,并可连续传至10代以上,为晚期内皮祖细胞。第2次贴壁的内皮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明显失去CD133+,而CD34+表达有所升高,大部分第1次贴壁内皮祖细胞可以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荆豆凝集素l,第2次贴壁内皮祖细胞功能学鉴定结果与第1次贴壁的结果类似。结论改良后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能有效分离培养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第2次贴壁的内皮祖细胞生长能力更强。
王佐张凯王仁苏维李爽杨简姜志胜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差速贴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