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638)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用国兰英华单蕾周晋石雁梅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乙型
  • 8篇细胞
  • 7篇造血
  • 7篇造血干
  • 7篇肝炎
  • 6篇乙型肝炎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树突
  • 5篇干细胞
  • 5篇病毒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树突细胞
  • 3篇免疫
  • 3篇病毒感染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脐带
  • 2篇脐带血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李用国
  • 7篇兰英华
  • 4篇石雁梅
  • 4篇周晋
  • 4篇单蕾
  • 2篇宋术鹏
  • 2篇黄艳欣
  • 2篇严勤
  • 2篇范荣山
  • 1篇张莹
  • 1篇蔡华峰
  • 1篇石艳梅
  • 1篇陈姝
  • 1篇孙静霞
  • 1篇王永晨

传媒

  • 3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及树突状细胞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同时亦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迫使病毒变异。目前研究证实,在HBV感染中存在抗原提呈功能的缺陷,特别是DC功能的缺陷,而且这种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和抗原提呈功能缺陷导致感染HBV后会成为HBV携带状态。
陈姝兰英华李用国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慢性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HBV感染对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健康脐血CD34^+细胞,在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Ⅲ配体(F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3和10%FBS的IMDM培养基中扩增,同时加入高拷贝HBV,观察干细胞扩增与病毒复制规律;干细胞扩增后,在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作用下诱生树突状细胞,对干细胞及树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感染HBV的造血干细胞自然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干细胞(P〈0.01);加入细胞因子后细胞增殖增加(P〈0.01),细胞内HBVDNA复制也增加(P〈0.01),但其干细胞增殖仍低于正常干细胞加细胞因子组(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HBV感染干细胞后胞质内出现Dane颗粒;HBV感染的干细胞经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后,其免疫表型CD80、CD86、CD1a、HLA-DR的表达均低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HBV可以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并随干细胞增殖而复制增加,HBV不仅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而且下调干细胞分化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
石雁梅兰英华单蕾蔡华峰孙静霞王永晨周晋李用国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树突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造血干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
2007年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低反应状态或免疫耐受有关,机体的免疫反应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机体启动免疫反应的第一步是由抗原提呈细胞捕获抗原并将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来完成的。树突细胞是体内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此树突细胞的功能直接影响免疫应答的效果。造血干细胞是树突状细胞的主要来源,因此造血干细胞在产生免疫细胞以及参与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造血干细胞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重建产生的影响可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石雁梅李用国周晋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树突细胞造血干细胞免疫重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中HBV的感染、复制及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9例,健康者7例骨髓液,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骨髓液CD34+细胞,取部分干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以感染HBV的干细胞(2.2.15细胞)为阳性对照,并设健康人骨髓干细胞为阴性对照。余两组干细胞分别分为两组,一组在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Ⅲ的配体(FLT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3(IL-3)和10%FBS的IMDM培养基中孵育,另一组在无细胞因子的同样培养基中孵育。第0、1、6、12d进行PCR病毒载量检测并做细胞计数。结果患者组骨髓干细胞经免疫组化染色后为变为棕黄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经原位杂交后细胞染色为蓝紫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而阴性对照组均未染色。对患者组骨髓干细胞加细胞因子和无细胞因子第1、6、12d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t=0.818,P<0.05;t=3.599,P<0.05;t=2.967,P<0.05)。加细胞因子患者组第6、12d细胞内病毒载量明显高于不加细胞因子患者组(t=3.36,P<0.05;t=5.71,P<0.01)。结论 HBV可以感染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且可随干细胞的增殖不断复制。感染了HBV的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石雁梅兰英华单蕾周晋李用国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方法留取健康产妇的脐血,分离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和高载量HBV阳性血清(107IU/m L)共同培养。于培养12天时提取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HBV感染组CD34+造血干细胞经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可见HBs Ag染色呈阳性表达,与阳性对照组Hep G2.2.15细胞系一致。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内有HBV病毒颗粒。在HBV感染的CD34+造血干细胞中RT-PCR检测到HBV S基因的条带。结论 HBV可以体外感染脐血来源CD34+造血干细胞。这为进一步从干细胞角度研究乙肝慢性化的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黄艳欣严勤兰英华范荣山宋术鹏李用国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造血干细胞脐带血
乙型肝炎病毒在造血干细胞内复制及对其免疫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载量HBV感染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细胞(HSC)的一般规律,以及探讨HBV感染HSC后诱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状态。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CD34+HSC。把CD34+HSC分为HBV感染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SC内病毒感染情况。分3组将HSC接种于24孔板连续培养12d,各组分别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不同病毒载量HBV(A组1×10^7拷贝/mL,B组1×10^5拷贝/mL,c组1×10^3拷贝/mL)的血清,于培养的0、1、6、12d检测各组细胞数,上清液及细胞中HBVDNA拷贝数。用两步法诱生的DC作为刺激细胞,以异基因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12d的HSC中可检测到HBsAg的表达,而未感染的HSC中无HBsAg阳性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12d的HSC中可检测到HBVDNA,未感染的HSC中无阳性细胞。C组第1天的细胞增殖与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第6、12天细胞增殖高于A、B组,且第6天的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5,t=6.327;均P〈0.05)。在第12天A组细胞内可检出1×10。拷贝/mLHBVDNA,B组可检出1×10^3拷贝/mL,C组则12d内均不能检出。上清液检出情况与细胞内相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HBV感染组诱生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DC与T淋巴细胞的比例达到0.05时,t=3.156,P〈0.05;在比例达到0.1、0.5时,t=4.873,t=5.103,均P〈0.01)。结论HBV可以在CD34’HSC内复制并随HSC扩增而同步增加。HBV感染的HSC诱生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减低,即HBV感染HSC后其分化的免疫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
单蕾兰英华石艳梅张莹李用国
关键词:乙型树突细胞病毒载量CD34
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
2010年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HSC)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分子的表达,评价其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骨髓液9例,健康者7例后用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骨髓液CD34+细胞,在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Ⅲ的配体(FLT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3和10%FBS的IMDM培养基中孵育并进行扩增,在干细胞扩增基础上,在GM-CSF和IL-4作用下诱生D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对DC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HSC经诱导为DC后,其免疫表型CD80、CD86、CD1a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1a(t=3.94,P<0.05),CD80(t=7.08,P<0.01),CD86(t=3.65,P<0.05),而HLA-DR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SC来源的部分DC的表面分子表达低下可能与HBV感染HSC后出现病态的免疫细胞分化有关.
石雁梅兰英华单蕾周晋李用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骨髓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在造血干细胞内复制规律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脐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后的复制规律。方法从健康产妇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HSCs,与HBV阳性血清(107IU/m L)孵育24 h后,反复洗涤并培养,连续测定细胞内HBVDNA。另以不同滴度HBV阳性血清(A组104IU/m L、B组106IU/m L、C组108IU/m L)与CD34+细胞共培养,测定第0、1、6、12天上清中HBVDNA、细胞内HBVDNA和HBsAg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及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连续测定细胞内HBVDNA,第12天较第0天明显升高(P<0.01)。不同滴度HBV感染CD34^+HSCs的细胞内HBV DNA,A组基本没有增加,B组(P<0.001)和C组呈现逐渐递增趋势(P<0.05)。上清中HBVDNA定量3组均呈上升趋势,第12天与第0天相比,B组明显增加(P<0.01),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有所增加(P<0.05),但病毒载量呈现低水平复制状态。细胞内HBsAg定量A组略增高,B组和C组呈明显增加趋势。各组间细胞形态和数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脐血来源CD34^+HSCs支持HBV复制,暴露于越高载量的HBV,越容易受到感染,感染后未发现对HSCs生长的抑制作用。
黄艳欣兰英华严勤范荣山宋术鹏李用国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脐带血病毒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