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1035)

作品数:2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红旗许立秋王智慧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左翼
  • 8篇文学
  • 6篇诗歌
  • 6篇诗人
  • 6篇左翼文学
  • 5篇作家
  • 4篇杂文
  • 4篇杂文创作
  • 4篇左翼作家
  • 3篇游击
  • 3篇中国诗歌
  • 3篇中国诗歌会
  • 3篇中国左翼
  • 3篇中国左翼文学
  • 3篇诗歌创作
  • 3篇诗歌创作论
  • 3篇蒲风
  • 3篇国诗
  • 3篇创作论
  • 2篇叙事

机构

  • 25篇嘉应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25篇陈红旗
  • 1篇许立秋
  • 1篇王智慧

传媒

  • 14篇嘉应学院学报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郭沫若学刊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创造周报》的兴衰浮沉
2015年
1920年代的文学生态环境与《创造周报》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创造周报》发轫成功的原因在于:创造社的拥护者对《创造周报》的期待视野;《创造周报》初期刊载内容所传达的文学观念的进步性;栏目设置的多样性对青年读者的吸引力。《创造周报》上刊载了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以及《创造周报》的办刊宗旨。《创造周报》终刊的原因是:创造社同人生活的困苦不堪;出版社经理赵南公的不支持;创造社元老们陷入精神困境,以及刊物本身的缺陷导致读者的流失。
张利灵陈红旗
关键词:《创造周报》创造社
游击谋略、骂世心态与抗争立场——1930-1937年间左翼作家的杂文创作(上)
2015年
在1930-1937年间的杂文中,左翼作家主要嘲骂了日帝、国民党、"右翼"文人和各种假恶丑的社会现象,也向读者传递了他们的批判立场、忧患意识、价值取向、抗争立场和民族国家关怀精神。左翼文艺界认为杂文的"辛辣"风格和"匕首"特性可以在与敌人短兵相接时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也正是在这种近战过程中,左翼作家们的愤怒、失望和振奋、希望交织在一起,从而衍生出了这一时期杂文的游击谋略、骂世心态与抗争立场。
陈红旗
关键词:杂文创作
批判、讥嘲与揭露:1927-1930年间革命作家的杂文创作
2015年
革命作家对旧文化、旧思想、国民劣根性、帝国主义等的斗争思维和批判立场,使得1927-1930年间的杂文充满了批判精神和时代特征,并延展出了这一时期杂文的多重趋向:批判、讥嘲与揭露,进而充满了敏锐的视角、感愤的激情和正义的力量。
陈红旗
关键词:革命作家杂文创作揭露
游击谋略、骂世心态与抗争立场:1930-1937年间左翼作家的杂文创作(下)
2015年
在1930-1937年这段混乱的社会转型期中,旧有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和历史都为左翼作家的杂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嘲骂素材。从《海燕》《夜莺》等刊物上刊载的杂文可知,"抗争"和"救国"成为左翼文艺界介入现实的直接手段:他们通过杂文创作彰显了自身的爱国情怀、民族立场和抗争立场,也通过激昂的情绪表达点燃了日益颓废迷茫的民众尤其是进步青年的抗日激情和胜利信心。1930年以后的左翼文人已经不再像前人那样把杂文看作文学的"边角余料",他们在政治压力空前的时代里用杂文开辟了另外一条文学道路,从而获得了应有的身份认同、时代光环和文学史地位。
陈红旗
关键词:杂文创作《夜莺》
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诗人——任钧论(上)
2013年
任钧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是1930年代崛起的讽刺诗的先驱和抗战文学的先行者,更是新诗坛中一名重要的现代客籍诗人。任钧在1937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辛辣地讽刺了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猛烈地抨击了日帝的侵略行为,也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左翼作家的国家关怀意识。
陈红旗
关键词:中国诗歌会
从“大众诗歌”的战士到“国防诗歌”的歌者——客籍诗人温流论
2015年
作为一名忠实的"大众诗歌"战士,客籍诗人温流不仅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诗歌的创作理路,而且提升了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精神维度。"国防诗歌"口号提出之后,温流凭着一腔热血表达了自己保卫国防的决心,也为民众发出了争自由解放的"呐喊"。温流的诗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音乐美,这与他对客家山歌等的借鉴是分不开的。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温流歌谣体诗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
陈红旗
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诗人——任钧论(下)被引量:1
2013年
1937年以后任钧的诗充满了抗日激情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渴望,揭露了重庆大后方的政治黑幕,也彰显了其认同"国防文学"口号的立场和限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钧在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纯朴的爱家爱乡的客家精神的导引下,爱国激情被再次点燃,创作了很多情绪激昂的颂诗,并继续延展着中国诗歌会的诗魂。任钧的诗作也存在"以力伤美"等艺术缺陷,但瑕不掩瑜,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爱国诗人。
陈红旗
关键词:中国诗歌会
从文学寻梦到皈依革命:左翼文学演变的一种精神轨迹
2016年
与"五四"文学反帝反封建的启蒙主旨不同,以"革命文学"、"左翼文学"为主体的1927-1937年间的激进文学是一种从寻梦开始到皈依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的文学。革命/政治推动和加快了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的变革,力促激进作家去寻求新的梦想的实现;同时,革命/政治也拘囿了新文学的发展向度,改变了它作为一种纯文学的艺术品格。
陈红旗
关键词:左翼文学革命文学
底层叙事与民族认同:1930-1937年间的左翼小说被引量:1
2015年
与晚清以来的革命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在思想主题、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叙述视角与情节建构等方面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突破了以往革命小说主要叙写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理路,注重书写底层民众阶级意识的觉醒;用深沉的反帝爱国思想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层透视替代了原来显明的斗争意图或政治说教,用严肃的使命意识和悲壮的献身精神替换了以往的浪漫情调和简单呐喊;仍然采用习见的压迫/反抗的叙事模式,但增加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成分,并意识到了政治斗争背后的经济因素和社会性质问题;通过叙述妇女的悲惨遭际和命运,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左翼小说的兴盛本身就是一股"激愤"思潮推动的结果,它传递了中华民族屈辱史背后沉重而急切的抗日情绪和民族意识。左翼作家们对天灾人祸尤其是日帝之害的厚重书写逐渐演变为一种结构左翼小说情节的叙述策略,并彰显了左翼小说的多元性和深邃感。
陈红旗
关键词:左翼小说阶级意识叙事模式民族认同
论左翼文学精神及其流变
2015年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王智慧
关键词:左翼文学政治意识形态消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