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15)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马晓国张燕萍李雅琴农燕凤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三聚氰胺
  • 6篇氰胺
  • 3篇罗非鱼
  • 2篇饲料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水体
  • 1篇乙氧基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生物体
  • 1篇生物体内
  • 1篇水生
  • 1篇水体
  • 1篇同系物
  • 1篇农业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迁移
  • 1篇前处理

机构

  • 6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马晓国
  • 3篇张燕萍
  • 2篇农燕凤
  • 2篇李雅琴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水温23-28℃下,将体质量80-100g的吉富罗非鱼饲养在模拟养殖系统中,投喂10g/kg的三聚氰胺饲料10d,然后再喂养不含三聚氰胺的饲料10d,考察了不同时间下吉富罗非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饲料暴露的第1d,显著诱导了吉富罗非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诱导率分别为104.2%、15.6%、27.7%和75.8%。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4种酶的活性均有所下降,在暴露第6d、10d、10d和第6d开始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2.2%、17.4%、5.9%和9.0%。在停止投喂含三聚氰胺的饲料后,再次诱导过氧化氢酶、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依然受抑制。试验结束时4种酶的活性均恢复到暴露初期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饲料三聚氰胺暴露的10d中,吉富罗非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活性均呈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在停止暴露10d后,上升到正常水平。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扰乱了吉富罗非鱼肝脏酶系的正常功能,停止暴露后可逐步恢复正常。
李雅琴马晓国樊少峰
关键词:饲料三聚氰胺吉富罗非鱼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污染水体中鱼体内三聚氰胺的累积及其在清洁水体中的消除被引量:2
2013年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受试动物,在室内用水族箱进行模拟养殖试验,设定污染水体中三聚氰胺初始浓度为0.2 g·L-1,考察罗非鱼在其中饲养1周期间体内三聚氰胺的累积情况。再将鱼转移至不含三聚氰胺的清洁水体中饲养1周,考察鱼体内三聚氰胺在其中的消除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能在鱼体内迅速富集,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均与鱼在污染水体中暴露的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鱼肉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几乎成线性增大,拟合所得方程为y=5.598 8x+12.897,相关系数为0.995 9。内脏对三聚氰胺的富集速率先快后慢,且其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鱼肉的2~3倍。在试验后期,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分别高达51.55 mg·kg-1和93.89 mg·kg-1,此时罗非鱼表现出明显的中毒迹象。将罗非鱼转移至清洁水体中养殖后,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均迅速下降,尤其是后者的消除速度甚快,一周后两者的浓度分别降至0.13 mg·kg-1和0.21 mg·kg-1。此时,罗非鱼中毒症状逐渐消失,活动趋向正常。
张燕萍马晓国樊银明
关键词:三聚氰胺罗非鱼
三聚氰胺在罗非鱼肝脏内的累积及对EROD和GST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水族箱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20 d试验期内,水体中初始质量浓度为0.05 g L-1的三聚氰胺在罗非鱼肝脏中的累积规律及不同暴露时间,对罗非鱼肝脏中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三聚氰胺在罗非鱼肝脏中的质量分数先迅速上升,在第2天高达4.15 mg·kg-1。随后逐渐下降,在第20天降至0.8 mg·kg-1,恢复到暴露初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肝脏中EROD和GST的活性在第1天被轻微诱导之后,分别在第2天和第4天开始被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0.7%和69.4%。随后两者的活性上升并分别在第7天和第10天开始被显著诱导,诱导率各为122.9%和47.7%。总体上看,EROD和GST的活性皆呈现出诱导-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但在暴露结束时,这两种酶的活性又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34.1%和20.3%。结果显示,罗非鱼肝脏中EROD酶和GST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水体中三聚氰胺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李雅琴马晓国张燕萍樊少峰樊银明
关键词:三聚氰胺罗非鱼
农业环境样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技术
2013年
农业环境样品(土壤、植物、水产品、水体、底泥等)中三聚氰胺含量较低,且基体成分复杂,故样品前处理是三聚氰胺检测中不可缺的步骤,而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三聚氰胺分析方法。从农业环境样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前处理方法(酸碱提取、有机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和分离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两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农燕凤马晓国
关键词:三聚氰胺前处理
三聚氰胺在水生生物体内转化规律的研究
2014年
[目的]对三聚氰胺在模拟养殖水体中生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以罗非鱼、田螺为试验动物,采用室内静水养殖,对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三聚氰胺进入水体后,能被水生生物迅速吸收。在试验初期水生生物体内的三聚氰胺以原体的形式排出体外,在试验后期一部分三聚氰胺经脱氨基作用逐步水解为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以其原体和同系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结论]该研究可为三聚氰胺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樊银明马晓国
关键词:三聚氰胺同系物
饲料中三聚氰胺在养殖水体中的分布与迁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进入水体系统后的迁移情况。[方法]利用室内模拟水生态系统,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测定不同暴露时间水体、金鱼藻、沉积物以及罗非鱼和田螺肌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结果]给药期间水体、金鱼藻、沉积物以及罗非鱼和田螺肌肉中三聚氰胺含量都呈增加趋势,金鱼藻对三聚氰胺的吸附性较强。停药期间罗非鱼肌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显著下降,水体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金鱼藻、沉积物和田螺肌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试验后期,各介质中三聚氰胺的浓度逐渐趋于稳定。[结论]该研究为了解三聚氰胺在养殖水体中的分配和迁移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樊少峰马晓国樊银明张燕萍农燕凤
关键词:三聚氰胺养殖水体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