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0921062)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锐明陈奋宁徐亚东王国灿张克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古地理
  • 2篇岩相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造岩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构造岩
  • 2篇构造岩相
  • 1篇新元古代
  • 1篇疑源类
  • 1篇元古代
  • 1篇札达盆地
  • 1篇始新世
  • 1篇孢粉
  • 1篇孢粉组合
  • 1篇裂变径迹
  • 1篇裂变径迹年龄
  • 1篇南缘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变化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辽宁省国土资...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作者

  • 3篇张克信
  • 3篇王国灿
  • 3篇徐亚东
  • 3篇陈奋宁
  • 3篇陈锐明
  • 2篇骆满生
  • 2篇宋博文
  • 1篇张传恒
  • 1篇梁银平
  • 1篇王自强
  • 1篇王岸
  • 1篇刘超
  • 1篇高维
  • 1篇李明
  • 1篇陈林
  • 1篇吴旌
  • 1篇李涛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华北古陆南缘豫西新元古代大型疑源类及古地理环境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华北古陆南缘豫西元古宙地层中白草坪组出现大量大型具刺疑源类,通常大型疑源类首现于新元古代地层,而华北古陆这类的疑源类却首现于中元古地层,因此,其起源和演化谱系就成为许多学者仍需深入探讨的未解之谜。近年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视为标准剖面,但是,下马岭组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打破了该组原有的中、新元古代地层的位置,同时也打破了生物演化序列的完整性。新的年龄意味着蓟县剖面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可能缺失1200~900 Ma地质记录。从生物地层上分析,豫西的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出现大量大型疑源类有可能填补蓟县剖面中生物的空缺。本文通过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岩相分析,探讨其发生可能和地层及构造意义。
高维张传恒王自强
关键词:新元古代疑源类古地理
西藏西南部札达盆地新近纪的孢粉组合被引量:3
2013年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是形成于晚中新世的断陷盆地。研究剖面位于札达县城南4km的多几东,发育一套良好的河湖相沉积地层。结合前人得出的古地磁结论和地层综合对比,托林组的时代为9.2~2.6Ma,香孜组的时代为2.6~1.7Ma。沿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及对应的植被类型:①孢粉组合1-2(9.2-约5.6 Ma),为亚热带—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其中9Ma左右气候较寒冷干旱,经历了一次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的转变过程;②孢粉组合3-5(5.6-约3.1Ma),由亚热带—温带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期间存在一次暖湿气候的波动;③孢粉组合6(2.8-约1.7Ma),为寒冷干旱气候下生长的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
吴旌徐亚东张克信陈奋宁陈锐明陈林
关键词:札达盆地孢粉组合古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被引量:6
2013年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青藏高原始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和青藏高原始新世期间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从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的角度揭示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Ⅰ(55-51Ma)和强隆升期Ⅱ(45-34Ma)。
宋博文张克信梁银平王国灿徐亚东陈锐明骆满生陈奋宁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始新世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被引量:2
2013年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古新世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讨论: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昆仑,北部的阿尔金、祁连、西秦岭,东北部的松潘-甘孜和南部的冈底斯陆缘弧带,以及北部的阿拉善古陆和南部的上扬子古陆和印度古陆为隆起剥蚀区。西宁-兰州、成都和班戈地区零星分布个别构造压陷湖盆。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海区的古地理格局为萨嘎以西为残余洋盆,以东为前陆盆地。由此提出,白垩纪晚期—古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起始于东部构造结,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是自东向西进行的。
梁银平张克信宋博文王国灿徐亚东陈锐明陈奋宁骆满生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古新世青藏高原
西藏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新近纪冷却剥露——来自裂变径迹年龄的证据被引量:3
2013年
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约30km的南北剖面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3~2.4Ma之间,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1.9~0.6Ma之间;在空间上,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及纬度都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区域热年代学资料,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揭示出研究区高喜马拉雅经历了3个阶段的冷却剥露过程:①中新世中期至约13Ma,藏南拆离系(STDS)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引发的高喜马拉雅岩石区域性的构造剥露;②中新世晚期伴随STDS韧性变形的结束,缓慢冷却剥露阶段;③上新世前后,5.8~2.7Ma以来,快速并不断加速的冷却剥露作用。综合对比研究区构造地貌特征及热年代学空间格局,提出上新世以来高喜马拉雅快速并加速的剥露作用,是由流域以河流切蚀为代表的地表作用过程驱动。
李明王岸刘超王国灿李涛Garver John I
关键词:裂变径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