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351)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7
相关作者:韩明勇戴建建张颖林琦袁苑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血管
  • 5篇植入
  • 5篇植入治疗
  • 5篇CT引导
  • 4篇细胞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放射性
  • 2篇多糖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炎症
  • 2篇脂多糖
  • 2篇乳腺
  • 2篇通路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细胞分泌
  • 2篇恶性

机构

  • 1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3篇韩明勇
  • 7篇张颖
  • 7篇戴建建
  • 6篇林琦
  • 5篇袁苑
  • 5篇徐瑞彩
  • 4篇张鹏飞
  • 4篇毕玉莉
  • 4篇姜曼
  • 4篇徐晓娅
  • 4篇袁冰
  • 3篇许继映
  • 3篇李冉冉
  • 2篇帅欣艳
  • 2篇刘亚坤
  • 2篇杨琦
  • 2篇韩觉明

传媒

  • 1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肺转移相关受体通路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肺转移的受体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9种肺癌细胞系的增殖状况和培养上清液中VEGF水平,筛选出差异表达VEGF且增殖无明显差异的两株细胞系。将两株细胞分别接种于SCID小鼠背部观察肿瘤生长,肺癌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建立肺转移模型,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肺转移瘤及血管密度。应用两种VEGFR中和抗体(MF-1和DC101)腹腔注射治疗肺转移小鼠,观察肺转移瘤数改变。结果 9种肺癌细胞系分泌VEGF水平不同,其中最高的是A549(182.7 ng/mL),最低的是SPCA1(13.39 ng/mL),A549细胞和SPCA1细胞的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在小鼠背部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SPCA1细胞,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增多。A549细胞形成肺转移瘤数为SPCA1细胞的2.3倍。抗VEGFR-1治疗使肺转移瘤数明显减少,而抗VEGFR-2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VEGF通过VEGFR1通路促进肺转移。
徐晓娅毕玉莉姜曼许继映张鹏飞韩明勇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肺肿瘤动物模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234例肺癌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等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NLR(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男性、有吸烟史、病理分期晚、分化程度低的患者NLR较高;高NLR者中男性患者、吸烟患者比例更高,肿瘤最大径较大,肿瘤分期晚。结论 NLR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NLR增高提示肿瘤分期偏晚、肿瘤较大。NLR可作为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可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帅欣艳韩觉明徐晓娅姜曼毕玉莉韩明勇
关键词:肺癌预后
LPS通过PGE2-EP2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肺血管生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肺血管生成的相关信号途径。方法12只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注射LPS和PBS,作为LPS组(n=6)和PBS组(n=6),建立小鼠炎症模型。采用 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肺血管密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离正常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MPVECs)并培养,分别给予VEGF、PGE2、Celecoxib、EP受体拮抗剂 A H6809和4种 EP受体激动剂(ONO-AE1-259-01、ONO-DI-004、ONO-AE-248、ONO-AE1-329)进行刺激,观察内皮细胞成管情况,检测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 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LPS组小鼠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PBS组小鼠(P<0.01)。单独使用PGE2或VEGF能促进血管生成;Celecoxib可抑制VEGF诱导的肺血管生成,仅EP2受体激动剂 ONO-AE1-259-01能使 MPVECs 上清液中 VEGF 水平升高(P <0.05),而 EP2受体拮抗剂A H6809抑制MPVECs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水平(P<0.05)。结论 LPS 可以诱导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并使VEGF表达水平升高;Celecoxib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LPS通过PGE2-EP2信号通路介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张鹏飞徐晓娅姜曼毕玉莉许继映韩明勇
关键词:脂多糖血管生成
乳腺癌MCF-7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MCF-7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生长至70%-80%融合,随机分为Media组、T-sup组、VEGF组、SU5416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中细胞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表达水平,CCK-8、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法(ELISP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edia组与T-sup组HUVEC培养上清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T-sup组VEGF、PGE2和IL-6表达水平较Media组升高(P〈0.05),IL-12水平降低(P〈0.05)。T-sup组HUVEC培养上清能够促进T细胞凋亡,并抑制IFN-γ表达和CD8+T细胞活化。VEGF组中VEGF、PGE2和IL-6水平较Media组升高,IL-12水平降低,SU5416组中各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ed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VEC免疫功能抑制,其免疫抑制作用与VEGF相关。
李冉冉张鹏飞袁冰房菲菲韩明勇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免疫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鼠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肉瘤生长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小鼠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肉瘤生长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脂多糖组(LPS组)、纤维肉瘤组(PC组)、脂多糖+纤维肉瘤组(LC组)、脂多糖+纤维肉瘤+塞来昔布组(Cele组),PBS组小鼠腹腔注射PBS缓冲液,其余各组小鼠给以脂多糖(LPS)建立炎症模型,实验第5天处死LPS组、PBS组小鼠,其余组小鼠皮下接种纤维肉瘤细胞,同时Cele组小鼠给予塞来昔布,接种肿瘤第21天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及肿瘤体积,处死小鼠后取肺组织观察外形改变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CD31染色比较PC组及LC组小鼠肿瘤的血管形态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PBS组相比,LPS组小鼠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增多,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炎症细胞;与PC组相比,LC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MVD增加,血管紊乱。结论炎症反应对纤维肉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抗炎治疗可抑制纤维肉瘤的生长。
毕玉莉韩明勇徐晓娅姜曼许继映帅欣艳韩觉明
关键词:纤维肉瘤炎症血管生成脂多糖小鼠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Ⅲ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明确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血液学检查排除凝血及肝肾功能异常。术前依据肿瘤CT影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PD)为120 Gy。于CT引导下行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1、3、6个月行胸部增强CT扫描随访。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19例患者的中位肿瘤体积为20 cm3。术后1个月局部控制率(CR+PR+SD)为94.7%(18/19),术后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4.7%(18/19),术后5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7.5%(14/16),术后7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3.3%(10/12),术后8、9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5.7%、83.3%。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4~24个月),中位局部进展时间7个月(2~2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并发症包括肺内出血7例,皮下血肿1例,轻度气胸1例、中大量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5例,迟发性气胸1例,咯血3例,皮下气肿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效果较好,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较少,操作相对安全,可作为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戴建建袁冰张颖林琦袁苑韩明勇
关键词:近距离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2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瘤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植入计划,根据术前计划在CT引导下行浅表淋巴结转移瘤^(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行质量验证。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复查CT,进行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评估。结果对23例患者、28个靶区病灶进行了治疗,术后1、3、6、9、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6%、82.4%、81.2%、83.3%和85.7%。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6个月),生存15例,死亡8例。靶区病灶的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2个月(95%CI:7.4,16.5),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个月(95%CI:0.3,5.7),P=0.194。术后出现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Ⅰ/Ⅱ级6例,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方法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是局部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林琦张颖戴建建徐瑞彩杨琦耿宝成韩明勇
关键词:局部控制率并发症
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术前术后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后验证与术前计划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探讨其在剂量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10月住院患者37例,对每例患者设计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手术,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手术前后植入参数和剂量学参数。结果 37例患者模板均成功设计打印。术前临床靶体积(CTV)的范围是5.9~133.1 cc,平均为(36.1±31.3)cc;术后验证CTV范围是5.9~133.6 cc,平均(37.1±36.6)cc,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方剂量为100~160 Gy。术前计划粒子数为18~80颗,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为24~84颗,其中2、6、12、14、15、21号患者分别补植了1~9颗不等的粒子。术前计划D90范围107.1~187.8 Gy,平均(144.7±18.8)Gy,术后验证D90范围是103.9~189.3 Gy,平均(143.3±20.3)Gy,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术前计划V100的范围是83.7%~99.9%,平均(96.4±3.1)%,术后验证V100范围是85.2%~100%,平均(96.9±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能够保证术后剂量学指标的质量控制,但术前计划剂量学分布与术后验证仍存在一定差异,多方面原因及经验需继续分析总结。
张颖林琦袁苑戴建建耿宝成徐瑞彩刘亚坤韩明勇
关键词:3D打印剂量学
乳腺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肺预转移小生境的形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诱导骨髓来源细胞(BMDCs)肺预转移小生境的形成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乳腺癌4T1细胞接种至雌性小鼠乳腺,建立乳腺癌小鼠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DCs在肺组织中的聚集,应用小鼠细胞因子芯片检测小鼠血清及4T1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连续腹腔注射处理小鼠,观察VEGF对肺预转移小生境形成的作用。结果接种4T1细胞第0天,荷瘤组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均无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DCs聚集。接种4T1细胞后第7、14天,荷瘤组小鼠肺组织中GFP标记的BMDCs数目分别为(8.7±2.2)个/高倍镜视野和(48.8±3.2)个/高倍镜视野,对照组分别为(1.1±0.8)个/高倍镜视野和(3.1±1.7)个/高倍镜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聚焦显微镜可见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标记的乳腺癌细胞多在BMDCs聚集处定植。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T1细胞上清中VEGF水平高于RPMI1640培养基上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BMDCs数目分别为(22.8±3.6)个/高倍镜视野和(3.1±0.4)个/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小鼠肺组织中转移瘤数目为(36.8±5.4)个,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转移瘤数目为(12.6±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乳腺癌细胞能够诱导肺预转移小生境形成,这一过程与VEGF密切相关。
李冉冉袁冰张颖戴建建张鹏飞房菲菲韩明勇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恶性黑色素瘤调节肺组织微环境并促进肿瘤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转移前期原发黑色素瘤对肺组织微环境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的影响。方法将黑色素瘤细胞B16种植于雌性Balb/c小鼠背部,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B16细胞建立转移模型;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小鼠建立抗炎治疗模型。采用肺组织干湿比和HE染色分析肺组织炎症反应,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在转移前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荷瘤小鼠肺组织明显水肿,肺干湿比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发现B16细胞易于出现在肺组织炎症细胞聚集的部位。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荷瘤小鼠血清VEGF、M-CSF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16培养上清可以显著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肺组织转移瘤显著增多(P<0.001);给予抗炎药物塞来昔布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下降,肺转移瘤数目明显减少(P=0.005)。结论在肿瘤转移前期,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能够调节肺组织微环境,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肺转移;塞来昔布可缓解肺组织炎症反应并抑制肺转移。
袁冰李冉冉韩明勇
关键词:黑色素瘤炎症微环境肿瘤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