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SH013)

作品数:16 被引量:109H指数:7
相关作者:范和生李三辉唐惠敏刘凯强黄薇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社会
  • 3篇心理
  • 3篇社会转型
  • 3篇乡村
  • 2篇三农
  • 2篇三农问题
  • 2篇社会心理
  • 2篇社会治理
  • 2篇农村
  • 2篇拉美
  • 2篇会心
  • 1篇滴滴
  • 1篇调适
  • 1篇定势
  • 1篇动力系统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心理调适

机构

  • 16篇安徽大学

作者

  • 11篇范和生
  • 6篇李三辉
  • 4篇唐惠敏
  • 2篇刘凯强
  • 2篇黄薇薇
  • 1篇姚德薇
  • 1篇陈义平
  • 1篇龚世星

传媒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学术前沿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术界
  • 1篇求实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界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共同体重建与农村文化生态的实现被引量:10
2015年
共同体是具有关联性的人类群体平等共处、利益共享、和谐共生的生活形态。随着当前农村改革进程的推进,现代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渗透,不断瓦解着传统的、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高度集体化的农村生产与生活共同体,但也为重构新型乡村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基础、动力支撑以及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乡村治理科学化、壮大农村合作经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等途径重建乡村政治、经济、伦理和文化共同体,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范和生唐惠敏
关键词:乡村建设三农问题
制度变革动力系统与当代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合力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动力问题是研究制度变革的根基问题。探究制度变革动力系统对于我国当代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合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依据马克思的制度变革理论中关于动力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以新制度主义为代表的关于制度变迁的合理观点,重点分析制度变革动力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演化特点,并进而探讨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变革创新合力模式的要素构成、路径生成和实施目标。
龚世星陈义平
关键词:动力系统社会管理制度
“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理论陷阱?被引量:7
2015年
智利、日本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只不过是落后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遭遇发展瓶颈,而难以在短时间内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消解社会不稳定性因素的正常状态。过分强调"中等收入陷阱"对于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陷阱。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攻坚期,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中等收入瓶颈"。突破"中等收入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完善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
范和生唐惠敏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
符码消费镜像中的心理异化及实践逻辑——兼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学被引量:9
2016年
生产力解放伴随的经济大幅上扬推动我国从商品稀缺社会逐步迈入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亦由追求生活必需品的单纯物质消费嬗变为以物品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满足的符码消费。符码消费中更多的不再是对物的片面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荫蔽在符码含义镜像后的价值判断。符码消费在日臻丰富国民消费结构的同时,诸如消费主义盛行、消费主体被奴役、耐用品消费与炫耀性消费间断裂、生态消费危机等心理异化衍生乱象在我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期中也日渐凸显。借鉴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学中完整的"物—符码消费—符码价值"理论逻辑系统,尝试筑建赋有我国特色属性的消费互构体和塑造合理的国民消费模式。
范和生刘凯强
关键词:心理异化实践逻辑消费社会学
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安全被引量:7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其中又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为主,这给农村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之下,农村社会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活安全等方面呈现一系列问题,而这些安全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农村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在给乡村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决定了农村生产效益的低下,而生产效益的不高又限制了农村生活的改善;农村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住生活环境,而农村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着生产发展。
范和生李三辉
关键词:农村社会生产安全环境安全
阶层分化与认同视野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形式。当前的研究提供了三种解释范式:"体制论"或结构论范式、"利益论"或利益博弈论范式、"发泄论"或宣泄论范式,分别代表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视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阶层论"或阶层认同论的解释范式,认为社会阶层分化、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阶层认同矛盾、社会集体认同分裂是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深层原因。减少阶层冲突,使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合理化,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重塑社会认同,是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方向。
姚德薇
关键词:阶层分化阶层认同
民国时期民众心理的嬗变及镜鉴调适逻辑
2016年
民国时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社会生活动荡和演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新制与旧统共存、革命与反动互激、内忧与外患交迫。在此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民众社会心理基调虽略显低沉,却在不断地经历着重构,这一过程深受社会现状和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势的影响。在镜鉴民国时期民众的社会心理嬗变历程、探寻民众对整体背景社会认同的基础上,通过树立良性心理疏导机制、完善心理支持系统、构建心理强化模式等,以期探寻有益于当前转型期中国民众社会心理调适的实践逻辑。
黄薇薇
关键词:民国时期心理定势心理嬗变心理调适
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被引量:30
2015年
乡村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协调好政府与社区、社区与村民的关系,走出政府强大、社区弱小的关系困境,消解乡村治理共同体式微的风险。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过渡性、模糊性状态需要重视治理主体问题,建设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作为一个重要次级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要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社会稳定中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范和生李三辉
关键词:乡村社会治理
社会转型时期乡村人口流动与乡村安全研究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导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它已成为我国转型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使得农村人口处在不断地流动之中,如此持续性和季节性的流动给乡村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乡村生产安全、乡村生活安全、乡村教育安全、乡村治安等方面,而安全问题的化解需要从政府、乡村组织及个体等层面的合作寻求突破。
李三辉
关键词:人口流动化解
论农村土地流转的“革命性”
2014年
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农村土地生产方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以往的农村土地制度只解决了"耕者有其田"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土地尽其力"的问题。土地流转的"革命性"具体表现在: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是通向城乡一体化的桥梁。文章在全面论述农村土地流转变革性意义的基础上,对流转下的土地确权问题、土地制度的立法问题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范和生李三辉
关键词: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