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SH015)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嵩昱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石门坎
  • 2篇农村
  • 2篇西部民族地区
  • 2篇西部民族地区...
  • 2篇民族地区农村
  • 1篇动因
  • 1篇神话
  • 1篇特质
  • 1篇体育
  • 1篇内在动因
  • 1篇农村基础教育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认同
  • 1篇文化融合
  • 1篇文化特质
  • 1篇西部民族
  • 1篇理石
  • 1篇美学
  • 1篇美学分析
  • 1篇美育

机构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何嵩昱

传媒

  • 4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传教目的下的美育操作透视——“石门坎现象”的美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从美学与美育的角度对"石门坎现象"进行解析,发现英国传教士将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审美化、艺术化,以"先美育,后布道","先办学,后传教"等方式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传播基督教,使宗教在浑然不觉间植入石门坎苗民的情感,进入苗民的生活。"石门坎现象"实为西方传教士传教目的下的一次美育操作。
何嵩昱
关键词:基督教美学美育
柏格理石门坎办学经验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以课程与教材教法为例
2018年
20世纪的贵州威宁石门坎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应苗族和黔滇川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石门坎学校创办者柏格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教育模式,全面拓展教育对象的认知,将石门坎的教育推向了辉煌,塑造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成功范例。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学制、教材、办学形式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农村教育主要是为农村服务,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也主要是为民族地区的农村服务,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发展服务。对大部分西部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在完成学业之后主要的就业空间仍然还是在西部农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制定应该紧紧围绕为民族地区农村建设服务的宗旨,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满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的需要。
何嵩昱杜晓华
传教士柏格理对贵州体育的影响
2018年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从柏格理来石门坎的历史背景;柏格理传播的体育思想;柏格理对贵州体育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揭开柏格理来贵州所传播的体育思想和做所的体育工作,并肯定柏格理为贵州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所做的贡献。
杨昌能
关键词:石门坎体育
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被引量:4
2012年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陲小镇石门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教育神话",伯格理等人采用独特的办学方针、教育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推动了石门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所展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何嵩昱
关键词:石门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
“石门坎现象”与苗族文化关系研究——从苗族文化特质角度探析石门坎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被引量:4
2011年
"石门坎现象"是苗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和一场速度惊人的宗教皈依运动。从苗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原始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苗族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的态势与功能,将为诠释"石门坎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探明方向。
何嵩昱
关键词:苗族文化文化认同文化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