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348)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蔡景龙安纲樊树强刘振中徐斌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瘢痕
  • 7篇瘢痕疙瘩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化生
  • 3篇基因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受体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TΒR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单发
  • 1篇单发性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构象
  • 1篇单链构象多态...
  • 1篇单链构象多态...
  • 1篇冻存
  • 1篇多态

机构

  • 4篇山东大学第二...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蔡景龙
  • 5篇安纲
  • 3篇樊树强
  • 2篇朱桂英
  • 2篇徐斌
  • 2篇刘振中
  • 2篇潘博
  • 1篇闫宏山
  • 1篇赵剑萍
  • 1篇王吉昌
  • 1篇董红
  • 1篇闫宏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_1Ⅱ型受体基因在瘢痕疙瘩中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瘢痕疙瘩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βRⅡ)PolyA与CA重复序列两个基因突变热点的改变情况,论证瘢痕疙瘩是否与肿瘤具有相同的基因改变。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标本20例、正常皮肤标本8例,提取标本中的DNA;在TβRⅡ基因PolyA位点和CA重复序列两个突变热点两侧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仪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PCR产物纯化后自动测序仪鉴定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类型。结果PCR-SSCP显示,20例瘢痕疙瘩标本的TβRⅡPolyA位点有4例、CA重复序列有1例显示泳动条带较正常加快,且均缺失了1bp;基因测序发现,4例SSCP阳性的瘢痕疙瘩标本TβRⅡPolyA位点均出现一个A的缺失突变,正常皮肤基因序列正常;CA重复序列基因测序未见异常。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TβRⅡPolyA和CA重复序列位点表现出类似肿瘤中所发现的基因缺失突变。
安纲蔡景龙董红朱桂英樊树强王吉昌徐斌闫宏
关键词:瘢痕疙瘩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
瘢痕疙瘩TβRⅡ数量和亚细胞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通过对瘢痕疙瘩(K)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数量、亚细胞分布研究,探讨K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0例K、8例正常皮肤组织及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TβRⅡ的表达状况,比较K与正常皮肤TβRⅡ表达数量和亚细胞分布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显示TβRⅡ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角质层、汗腺、毛囊及小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在K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角质层、基底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TβRⅡ荧光表达强度K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βRⅡ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非连续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在K成纤维细胞中连续表达于细胞膜,弥散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结论:K中TβRⅡ的数量和亚细胞分布与正常皮肤存在差异,可能为K重要的发病机制。
安纲蔡景龙潘博李惠斌
关键词:亚细胞分布
瘢痕疙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04年
李惠斌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手术治疗放射疗法激光疗法
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及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及与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正常皮肤和8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分别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并作生长曲线比较细胞增殖情况。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细胞梯度降温后置入液氮(-196℃)中保存4~6个月,进行细胞复苏培养,以2%台盼蓝确定细胞活力,并观察复苏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状况。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曲线基本相同,但瘢痕疙瘩原代成纤维细胞萌出生长较正常皮肤快,生长融合后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有明显的交叉重叠现象;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经冷冻保存4~6个月后,复苏率超过80%,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形态与生长特性基本相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可成功冻存和复苏。
李惠斌蔡景龙潘博刘振中安纲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冻存
综合标准在瘢痕疙瘩诊治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6
2004年
李惠斌蔡景龙刘振中赵剑萍
关键词:瘢痕疙瘩
转化生长因子β_1Ⅱ型受体CA重复序列基因在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类似于肿瘤。最近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receptor Ⅱ,TβRⅡ)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而肿瘤细胞中最常见的是该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TβRⅡ基因突变的热点CA重复序列,以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与肿瘤细胞同样的基因突变。
樊树强蔡景龙安纲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正常皮肤基因表达异常
单发性与多发性瘢痕疙瘩转化生长因子-β_1Ⅱ型受体Poly A位点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βreceptorⅡ,TβRⅡ)PolyA位点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单发性与多发性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差异。方法瘢痕疙瘩标本20例,单发性14例,多发性6例,提取组织中DNA;在TβRⅡ基因Poly A位点两侧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仪扩增TβRⅡDNA;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PCR产物纯化后,利用自动测序仪鉴定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TβRⅡPoly A位点表现出基因缺失突变,其阳性率多发性瘢痕疙瘩为50%(3/6),单发性瘢痕疙瘩为7.1%(1/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与单发性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蔡景龙安纲徐斌朱桂英樊树强闫宏山
关键词:瘢痕疙瘩A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