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G0800-07-ZS-162)
- 作品数:2 被引量:7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吉涛韩作振王兆鹏樊爱萍迟乃杰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研究被引量:36
- 2009年
-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附枝菌群落呈半闭合的房室状,与肾状菌十分相似。房室状附枝菌群落可能是在微生物丘外部边缘受局部高能微环境(如水流、波浪等)的影响形成的。在其形成后,其保存状态则是由附枝菌的钙化作用及早期成岩作用决定。由于附枝菌构成其微生物岩的生长骨架,且该微生物岩不具备清晰的中型构造,故可称其为附枝菌格架岩,作为对微生物岩分类命名的又一补充。附枝菌格架岩一般生长于台地边缘或台地外部斜坡环境,其生长过程受水动力条件、阳光照射及海水清澈度等影响。
- 韩作振陈吉涛张晓蕾于学峰
- 关键词:张夏组
-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8
- 2009年
-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与综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微生物碳酸盐岩是由钙化微生物(蓝绿菌、微藻等)在微生物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种类繁多,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均一石、核形石和纹理石等。它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但主要繁盛于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自显生宙以来,随着后生动物的繁育微生物碳酸盐岩总体呈衰退趋势。另外,微生物对白云石的直接沉淀、碳酸盐泥丘及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的发展使得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分类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 韩作振陈吉涛迟乃杰王兆鹏杨仁超樊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