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2009GB2F300342)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隋启君杨琼芬白建明何云昆李先平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马铃薯
  • 1篇适应性
  • 1篇马铃薯品种
  • 1篇机械损伤
  • 1篇褐变

机构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篇白建明
  • 2篇杨琼芬
  • 2篇隋启君
  • 1篇卢丽丽
  • 1篇包丽仙
  • 1篇李先平
  • 1篇何云昆
  • 1篇李山云
  • 1篇李文鹏

传媒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被引量:22
2009年
以云南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会-2、合作88为对照,2007年冬季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富有乡对来自欧洲法国的19份栽培马铃薯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以期明确欧洲马铃薯品种在云南马铃薯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中的可能性。以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蒸煮品质、外观品质(薯形、薯皮类型、皮色、肉色、芽眼)、淀粉含量、炸片品质等6类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评价性状的多样性信息(PIC)丰富,其和云南生产品种的相似度差异明显。大部分欧洲马铃薯在云南昆明的小春作条件下难于直接利用,可以利用欧洲马铃薯品种的优良性状来拓宽云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淀粉含量方面,其中H-43表现出产量和对照持平,且外观品质优于对照,可以进行生产试验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杨琼芬李先平卢丽丽包丽仙白建明何云昆隋启君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适应性
抗机械损伤褐变马铃薯品种(系)的筛选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机械损伤条件下的褐变。筛选试验表明,4℃褐变24 h后,品种(系)云薯301、S03-259、S04-801和JS05-53-275的褐变度变化值为0.004~0.081,而且初始褐变度都很小,因此这4个品种(系)可作为抗机械损伤褐变品种(系)加以研究和开发利用。
李山云隋启君白建明杨琼芬李文鹏
关键词:马铃薯褐变机械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