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1006)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宁修仁肖天张翠霞张武昌乐凤凤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浮游植物
  • 3篇群落
  • 3篇浮游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色素
  • 2篇群落结构
  • 2篇海洋浮游植物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原生动物
  • 1篇植物色素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珠江口
  • 1篇夏季
  • 1篇小型浮游动物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宁修仁
  • 1篇周文礼
  • 1篇田伟
  • 1篇刘诚刚
  • 1篇孙军
  • 1篇郝锵
  • 1篇张武昌
  • 1篇李欣
  • 1篇黄凌风
  • 1篇乐凤凤
  • 1篇黄邦钦
  • 1篇张翠霞
  • 1篇蓝文陆
  • 1篇翟红昌
  • 1篇肖天
  • 1篇唐学玺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6
2009年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有多少能量通过小型浮游动物传递到桡足类,从而比较沿"浮游植物→中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细菌→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两条食物链到达中型浮游动物的能流大小。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各个能流路径的传递效率,即能量在各个营养级(初级生产——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生产——小型浮游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的传递效率。综述了国内外对上述营养级传递效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的比例平均为每天60%~75%,大大高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每天10%。海洋浮游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0%。其中80%~180%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毛生长率为30%~40%,生产力是初级生产力的21%~34%。在西班牙西北部沿海,桡足类每天摄食2%~51%小型浮游动物生产力。因此,桡足类通过微食物网摄食的能量是初级生产力的0.4%~17%,与桡足类摄食初级生产的10%处于同一量级。不考虑碎屑提供的能流,小型浮游动物对桡足类饵料的贡献为20%以上,甚至可高达50%。
张武昌张翠霞肖天
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
夏季北部湾的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09年8月份对北部湾(18°N^22°N,107°E^110°E)海域12个采水站位的调查,分析夏季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Uterm hl方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60属90种(不包括未定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浮游植物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型种为主,调查区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esi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此外蓝藻门的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thiebaultii)也作为优势种出现。调查区细胞丰度介于0.330~19.765×103/L,平均为4.677×103/L。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丰度由近岸区向湾中部逐渐降低,而且甲藻在调查区的近岸站位出现高值。调查区浮游植物丰度在垂直方向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调查区的近岸站位出现低值区,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孙军李欣田伟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HPLC色素分析技术在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项成熟的分离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基于HPLC的色素分析技术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历程。对这一技术在野外采样、样品预处理、色谱信息获得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的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结合相关研究进行了HPLC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介绍并讨论了此项技术面临的问题、最新进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翟红昌宁修仁唐学玺周文礼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HPLC色素
Phytoplankton pigment pattern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winter被引量:4
2011年
Phytoplankton pigment pattern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CHEMTAX software from February 11 to 23, 2009. We recognized four differ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igments: chlorophyll a (Chl a)-like type, divinyl chlorophyll a (DV Chl a) type, even distribution type, and surface type. The average value of ratios of accessory photo-protective pigments (APP) to accessory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as 0.89±0.63 in the upper 50 m and 0.16±0.06 below 50 m depth. With increasing depth, APP decreased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was attenuated. There was an obvious succession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from inshore to the open sea. Diatoms were dominant in the inshore region, while pelagophytes, Prochlorococcus, cyanobacteria and prymnesiophytes were dominant in the open sea.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lso differed greatly from inshore to the open sea. In the coastal and shelf region, diatoms wer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he whole water column. Cyanobacteria also had a high abundance at the Subsurface Chlorophyll a Maxima (SCM) in the shelf region. In the slope and open sea, Prochlorococcus and cyanobacteria were important groups above the SCM, while pelagophytes dominated below the SCM.
翟红昌宁修仁唐学玺郝锵乐凤凤乔静
关键词:植物色素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0年
溶解有机碳(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成分大部分来自海洋浮游植物的释放。简要回顾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光合作用合成的溶解有机碳(PDOC)释放占初级生产力的比重,PDOC的化学组成,浮游植物DOC释放的途径与机制,PDOC释放的环境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PDOC释放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释放DOC对异养细菌的生态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PDOC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推广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提出建议。
刘诚刚宁修仁郝锵乐凤凤
关键词: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初级生产力
珠江口冬季小型原生动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2009年
分析了2004年2月珠江口小型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和异养甲藻)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在珠江口的丰度为3.4×103~25.6×103个/mL,异养甲藻的丰度为11~312个/mL,纤毛虫的丰度为7~172个/mL。高丰度的原生动物主要集中在广州附近盐度为2~5的河口上段,而低丰度在外海盐度超过30的下段区域,原生动物的3个类群的丰度均从上段往下段呈递减的趋势。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相似,原生动物也与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细菌和浮游植物影响着原生动物在珠江口内的分布。冬季温度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不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营养盐可能是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及细菌的分布而间接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原生动物的丰度表明珠江口部分水域已处于富营养化和超营养化状态。
蓝文陆黄邦钦黄凌风宁修仁袁梁英
关键词:原生动物影响因素珠江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