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104-16)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韩粉霞闫淑荣孙君明杨华韩广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2篇胰蛋白酶抑制...
  • 2篇高产
  • 2篇高产优质
  • 2篇大豆新品种
  • 1篇蛋白品质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优质大豆
  • 1篇优质抗病
  • 1篇有性杂交
  • 1篇诱变
  • 1篇诱变效应
  • 1篇杂交
  • 1篇中黄
  • 1篇田间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孙君明
  • 5篇闫淑荣
  • 5篇韩粉霞
  • 4篇杨华
  • 2篇于绍轩
  • 2篇葛一楠
  • 2篇韩广振
  • 1篇张金巍
  • 1篇邵桂花
  • 1篇张晶莹
  • 1篇于福宽
  • 1篇陈明阳
  • 1篇马磊

传媒

  • 2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区主栽大豆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从大豆微核心种质中选择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或高于轮回亲本的中黄20、东山69、迟黄豆-1和泰兴牛毛黄乙等4个品种作为供体亲本,比较分析了4个组合的RP、DP、F2、BC1F2和BC2F2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双亲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其杂交、回交后代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及超轮回亲本个体比例;F2、BC1F2和BC2F2群体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依次降低,BC2F2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及其变异系数接近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在F2群体内呈正态分布,在双亲蛋白质含量高的组合中,其BC1F2群体呈偏态分布,但在BC2F2群体恢复了正态分布,稳定较快;供体亲本与其杂交2代、回交1代和回交2代在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上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张金巍韩粉霞孙君明于福宽马磊陈明阳张晶莹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
空间环境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品质的诱变效应被引量:10
2010年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大豆品种中黄28、中黄29、中黄31为材料,调查了空间诱变后代SP1、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检测SP2、SP3种子的蛋白质组分(11S/7S球蛋白)、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等品质性状分析检测,以为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改良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对空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不同,中黄28和中黄29的SP1代分别获得3株和12株变异株,变异率分别为0.417%和1.667%,而中黄31的SP1代没有发现变异植株,且中黄28的2株(01-SP2-1、01-SP2-2)和中黄29的5株(02-SP2-2、02-SP2-5、02-SP2-6、02-SP2-7、02-SP2-8)变异株在SP2代发生性状分离;空间环境使大豆11S蛋白亚基发生变异,SKTI基因发生突变。空间诱变既可改良农艺性状,也可改良品质性状。
于绍轩韩粉霞孙君明韩广振葛一楠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大豆空间诱变效应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
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中黄47被引量:1
2010年
中黄47(原名中作00-68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系D90为母本,美国引进品种Williams的库尼兹胰蛋白酶抑制剂近等基因系Tia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高产优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37
2007年
中黄37(原代号中作01-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高代品系958020为母本,早熟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闫淑荣邵桂花韩粉霞孙君明
关键词:优质大豆系谱法选育有性杂交
大豆菌核病田间快速接种鉴定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法建立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结果】不同大豆种质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离物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复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差异不显著,病斑长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1,P<0.0001)。【结论】该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豆菌核病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大豆植株抗性进行鉴定和筛选,可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
韩广振韩粉霞孙君明于绍轩葛一楠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