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205)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6
相关作者:黎道洪杨卫诚梅杰徐承香苏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洞内
  • 6篇群落
  • 5篇动物
  • 5篇环境因子
  • 4篇洞穴动物
  • 4篇群落结构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动物群落结构
  • 3篇洞穴
  • 3篇蜘蛛
  • 3篇群落多样性
  • 2篇洞穴蜘蛛
  • 2篇多样性
  • 2篇重金属富集
  • 2篇金属富集
  • 1篇动物体
  • 1篇樱桃

机构

  • 14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黎道洪
  • 4篇徐承香
  • 4篇杨卫诚
  • 4篇梅杰
  • 3篇苏晓梅
  • 2篇叶子郯
  • 1篇巴家文

传媒

  • 6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动物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岩溶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洞穴蜘蛛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被引量:5
2009年
对中国洞穴蜘蛛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探讨了洞穴蜘蛛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其进化机制。我国洞穴蜘蛛目前已知16科27属80种,其中暗蛛科、弱蛛科、泰莱蛛科和巨蟹蛛科物种最多;在属级阶元上,以弱蛛属Leptoneta14种、泰莱蛛属Telema10种、龙角蛛属Draconarius和中遁蛛属Sinopoda各9种,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8种居多。我国洞穴蜘蛛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海南、云南、北京、浙江、广西等喀斯特洞穴较为密集地区,在河北、河南、湖北和湖南也有部分报道。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洞穴蜘蛛类群或优势类群及区系成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洞穴蜘蛛中约有20%~30%的种类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食物匮乏以及缺乏温度和光周期的季节调节等特殊环境,出现了一些地表生境蜘蛛类群中所没有的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缺乏体色素、眼退化甚至无眼、附肢延长、全身生有很多具较敏锐触觉和嗅觉功能的感觉毛、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而新陈代谢缓慢、代谢率降低、产生的后代少、单个卵粒包含更多的营养等。
巴家文黎道洪
关键词:蜘蛛洞穴物种多样性
广西大岩洞洞穴动物体与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2007年7月,通过对广西大岩洞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调查,共获标本3324号,隶属26科30属50种。其中,斑灶马、螺类、蜘蛛、两栖类4类动物类群3052号,隶属42种;同时测定了所采集的水样、土样及4类受测动物体内重金属Fe、Mn、Cu、Cd、Pb、Hg、As的含量,计算了水、土样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水、土壤中Mn含量最高,水样6.75mg·L-1,土样2112mg·kg-1,4个类群中斑灶马、螺类与两栖类Mn含量最高,分别为45.3、858和254mg·kg-1,蜘蛛体内Cu含量最高达79mg·kg-1;几种受试动物(或类群)除斑灶马对水中Fe含量富集系数<1000外,其余均对水中所测重金属富集系数>1000;几种受试动物(或类群)都对土壤中Pb、Cd、Hg有富集作用,富集系数>1;同种动物类群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同,不同类群动物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也有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量与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呈正相关,洞穴动物对重金属的残留与富集,除了元素之间产生的协同、拮抗等复杂作用对重金属的影响外,还与洞穴土壤和洞穴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密切相关。
杨卫诚黎道洪
关键词:洞穴动物重金属
喀斯特洞穴动物适应黑暗环境生活的适应性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以1龄洞穴鲤鱼和1龄地表鲤鱼为例对比研究洞穴动物的适应性特征,主要根据可量性状(外形、骨骼和内脏)及可数性状(鳍和鳞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洞穴鲤鱼的体形比地表鲤鱼小,生长速度缓慢,季节生长不明显,主要影响因子是洞穴内食物贫乏和水温较低(15℃左右);在可数性状中,洞穴鲤鱼的臀鳍条、围尾柄鳞和鳃耙有增多趋势,即增加了感觉细胞的附着基底;为适应洞穴水流域的狭窄通道,洞穴鲤鱼的体长相对地表鲤鱼而言有延长现象。此外,还对洞穴动物的概念及其它适应性特征作了简要的概述。
黎道洪
关键词:鲤鱼
贵州屯上洞洞穴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2009年7月对贵州施秉县屯上洞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454号,隶属3门9纲16目19科20种。对7个动物类群(鲤鱼、泥鳅、红点齿蟾、小戴溪蟹、盲蛛、常雕囊马陆和斑灶马)、洞穴土壤和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动物类群重金属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的污染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动物体内对重金属镉(Cd)和铜(Cu)有明显的富集。各元素在3个光带(有光带、弱光带和无光带)土壤中的平均值含量中镉(Cd)和汞(Hg)超过了我国的土壤背景值,按顺序排列为:Cu>Pb>As>Hg>Cd;水体中为:As>Cu>Pb>Hg>Cd。单项污染指数显示Cd为轻污染(1.4);Hg为中污染(2.93)。综合污染指数显示3个光带的污染系数平均值为1·22,属于轻污染,说明该洞虽有重金属污染但并不严重。
叶子郯黎道洪
关键词:洞穴动物重金属富集
贵州山岚桥洞内动物重金属富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2009年6月对贵州安顺市山岚桥洞内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了采集。共获标本637号,初步鉴定隶属于2门4纲7目12科25种,合并为螺类、马陆、盲蛛、斑灶马、山蛩虫5个类群。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仪测定洞内水、土壤及洞穴中5个类群动物体内的Pb、Cd、Hg、As、Cu、Zn、Cr、Ni8种重金属含量,计算水、土壤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水、土壤及动物体内的Zn含量最高,水样为112.90μg/L,土样为224.60mg/kg,5个动物类群体内,螺类146.80mg/kg,马陆252.20mg/kg,盲蛛556.80mg/kg,斑灶马233.30mg/kg,山蛩虫722.50mg/kg;5个类群动物对洞穴土壤中Cd、Cu和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洞穴水中As、Cu、Zn、Ni等有明显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大于1000。同种动物类群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同,不同类群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有差别。洞穴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除了与元素之间相互关联外,还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梅杰黎道洪徐承香
关键词:重金属
贵州屯上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2009年7月对施秉屯上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454号,隶属3门9纲16目19科20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黑暗带群落(1.554 5)、有光带群落(0.779 0)、弱光带群落(0.505 7)以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0.624 9)。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与湿度(H)和温度(AT)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1);群落优势度(C)与土壤中镁的含量(SMg)呈显著的正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温度(AT),以及重金属元素镁(Mg)。
叶子郯黎道洪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环境因子
贵州郑家小洞内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6月对安顺郑家小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551号,隶属3门6纲10目20科29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D(3.7268)、群落多样性H(′4.2703)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3.0910)最高。两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B-C群落(0.560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D)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分别与湿度(H)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群落多样性(H′)与钾(SK)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钾(SK)。
徐承香黎道洪梅杰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环境因子
贵州黑洞内一个食物链层次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从食物链层次上对贵州黑洞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进行了探讨,该洞内的典型食物链是土壤(有机质和无机物)→马陆和斑灶马→蜘蛛类→红点齿蟾,由于喀斯特洞穴内仅有少量低等植物分布而食物贫乏,故食物链的最初营养级不是生产者(植物)而是土壤,在该洞内各条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均是红点齿蟾。物质从初级营养级逐级传递到顶级营养级是逐级减少,最后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封闭式的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通,能量的流通也是逐级减少,但是开放式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金字塔型不明显是因为顶级营养级的红点齿蟾不仅取食第3营养级的蜘蛛类还取食第2营养级的马陆和斑灶马。
黎道洪
关键词:食物链黑洞
贵州紫烟洞和莲花洞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紫烟洞和莲花洞内肉眼可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标本的采集,紫烟洞共获标本661个,隶属3门5纲32科68种或类群。莲花洞共获标本265个,隶属3门5纲18科25种或类群。根据2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紫烟洞有光带(ZY1)、紫烟洞弱光带(ZY2)、紫烟洞黑暗带(ZY3)、莲花洞有光带(LH1)、莲花洞弱光带(LH2)和莲花洞黑暗带(LH3)。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最高的群落分别是ZY1、ZY1、ZY1、LH1、ZY1。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2洞穴内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中Ca含量、温度、湿度、N2、O2、水中Ca含量、CO2、pH值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其中湿度和CO2为负影响。
苏晓梅黎道洪杨卫诚
关键词: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贵州郑家小洞内动物重金属含量及与土壤和水体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对安顺郑家小洞内的动物和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共获动物标本551号,隶属3门6纲10目20科29种(或类群)。对5个动物类群(螺类、马陆、斑灶马、蝙蝠粪和山蛩虫)、洞穴土壤和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各动物类群的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的污染指数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蝙蝠粪便中Zn的含量最高(670.5 mg/kg),间接说明了洞穴外围环境中的Zn污染较为严重,马陆对Ni与斑灶马对Cr和Ni无富集能力。各元素在3个光带土壤中的平均值含量都超过了我国的土壤背景值,按顺序排列为Zn>Ni>Cu>Cr>Pb>As>Hg>Cd,水体为Zn>Cr>Ni>Cu>Pb>Hg>As>Cd。单项污染指数表明Hg、Ni和Zn为重污染,在3个光带中的平均值分别为5.11、3.18和3.20。从综合污染指数看,3个光带的平均值为2.17,属轻污染,说明该洞穴有重金属污染但不严重。
徐承香黎道洪梅杰
关键词:洞穴动物重金属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