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3515120007)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何东进游巍斌纪志荣巫丽芸谭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武夷山风景名...
  • 6篇风景
  • 6篇风景名胜
  • 6篇风景名胜区
  • 3篇遗产地
  • 1篇遗产
  • 1篇遗产资源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指标
  • 1篇预警指标体系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人口特征
  • 1篇森林地表
  • 1篇森林火灾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预警
  • 1篇石刻
  • 1篇世界遗产
  • 1篇世界遗产地
  • 1篇体系构建及应...

机构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游巍斌
  • 6篇何东进
  • 4篇纪志荣
  • 3篇巫丽芸
  • 2篇刘翠
  • 2篇谭勇
  • 2篇郑晓燕
  • 2篇洪伟
  • 1篇覃德华
  • 1篇颜欢欢
  • 1篇陈炳容
  • 1篇胡静
  • 1篇王磊
  • 1篇游惠明
  • 1篇陈晓芳
  • 1篇侯栋梁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居民旅游感知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被认为是评价旅游发展状况最直接的因素。为充分了解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内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情况,进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调查了武夷山双遗产地核心旅游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及其发展需求,运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及其与人口社会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能从基础建设、环境体验、经济观念、收入就业、原始文化、美誉传承和商机分配7个维度(公因子)揭示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状况。居民普遍认为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旅游开发改变居民经济意识的同时,居民观念也更加积极与开放;居民已对文化习俗的改变有所认知。但居民旅游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受到外来人口对自身旅游收益分配的冲击,承受着因环境和居住体验改变导致的负面影响。人口特征不同的居民对经济观念的感知差异程度最突出,对原生文化与基础建设的感知差异次之,对收入就业、商机分配的感知差异较小,对环境体验、美誉传承的感知无差异。性别、年龄和家庭年收入不同的居民对7个公因子感知均无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规模、家庭年旅游收入和家庭旅游收入比例不同的居民对公因子的感知均有不同程度差异。不同村庄居民对基础建设、经济观念、收入就业和商机分配感知有显著差异(P<0.05);政策制定应关注各村庄居民对基础建设、经济观念、收入就业和商机分配感知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游巍斌俞建安陈炳容刘翠纪志荣巫丽芸朱建琴何东进
关键词:旅游开发人口特征感知
世界双遗产地生态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及应用——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25
2014年
基于遗产地内涵与标准的深入分析,提出符合世界遗产地保护目的的双遗产地生态安全概念,构建"压力-状态-调控"遗产地生态安全预警框架模型并筛选预警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受自然和人类生态过程作用最强烈且频繁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引入可拓学中的物元模型理论对景区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结果表明:景区生态安全预警准确率达84%;1997和2009年景区总体生态安全等级均处于Ⅰ级安全水平,即属于无警状态,但2009年生态安全系统风险增加,较1997年更趋于向更低水平的安全等级(Ⅱ)转变.2个时期处于敏感预警等级的单项预警"重警源"指标(限制因子)有所差异;1997—2009年间景区生态安全系统压力增加的同时其调控能力也在增强,但系统仍面临生态安全压力.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茶园面积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干旱程度、生态环保建设投入是制约景区未来(2009年之后)生态安全状态的主要限制因子.总体而言,景区生态安全状态较好(无警水平),但就个别预警指标而言,依然存在风险,需要针对上述限制因子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维持景区生态安全的良好状态.
游巍斌何东进覃德华纪志荣巫丽芸俞建安陈炳容谭勇
关键词:可拓分析世界遗产地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摩崖石刻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摩崖石刻景观不仅是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武夷文化的有机组成与参照系统.应用Arcgis软件系统分析了武夷山景区内摩崖石刻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北宋至今的1054年间,景区内共统计石刻403方,水平格局上,石刻景观集中分布于九曲溪与云窝-天游峰两大热门景区;垂直格局上,平均海拔高度248m以上的石刻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100~300 m,其中位于200 ~300m的石刻数量占总数一半以上.对景区内已考定占总教74%的298方石刻进行时间格局分析,其年均值为0.3824,历朝历代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石刻的热点区域随朝代变更发生空间转移,石刻分布也随时代变迁趋向高海拔.
胡静游巍斌何东进俞建安陈炳容王磊郑晓燕颜欢欢
关键词:摩崖石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建阳区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对建阳区历年来3次最大典型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风速偏大时,火灾发生概率较大,且空气温度为最主要气象因子。根据3次森林火灾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看,下午14时左右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时段。且火灾与其发生的前3 d气象要素相关,即前3 d气温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大,火灾越容易发生,各F值均大于F0.01(F0.01=7.5910),达到极显著。风速不仅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还直接影响其蔓延。
颜欢欢
关键词:森林火灾气温相对湿度风速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被引量:23
2014年
武夷山是我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遗产地内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最早的对外旅游窗口,其遗产资源价值高,在武夷山双遗产地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条件价值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受访者支付意愿与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2009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受访游客人均支付价值为29.67元/年。收入、学历、对旅游的热爱程度、遗产保护意识4个受访者特征变量在各分组水平下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对旅游的热爱程度及遗产保护意识越强烈的受访游客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而性别、年龄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游巍斌何东进洪伟刘翠俞建安陈炳容朱建琴纪志荣陈晓芳
关键词:非使用价值遗产地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以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4种森林类型地表可燃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与内业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绝对含水率与熄灭含水率)特征及其与地形、林分等14个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活地表可燃物绝对含水率、熄灭含水率在4种林型间差异较小,死地表可燃物差异较大,其中毛竹林在不同林型中绝对含水率较高,熄灭含水率较低,马尾松近成熟林则相反.在灌木、草本、1小时时滞可燃物(1 hr)、10小时时滞可燃物(10 hr)中,毛竹林绝对含水率大于熄灭含水率,不易点燃;马尾松近成熟林灌木、草本绝对含水率大于熄灭含水率,1 hr和10 hr可燃物绝对含水率〈熄灭含水率,容易点燃.绝对含水率中,不同坡向毛竹林的地表可燃物无显著差异,马尾松近成熟林仅在灌木、1 hr可燃物有差异,1 hr差异表现为阴坡〉阳坡.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活可燃物、死可燃物受不同的环境因子影响,环境因子对死可燃物含水率的解释量高于活可燃物.本研究结论表明,不同林型地表可燃物熄灭含水率比绝对含水率稳定,为评估景区森林点燃风险与火行为模拟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严思晓刘万林雪儿周梦遥张嘉诚张丽平侯栋梁何东进游巍斌
关键词:环境因子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干扰敏感区判识与保护被引量:15
2014年
世界双遗产地独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过程与其景观格局相互作用机制特殊且复杂,构建这类区域景观安全格局并识别其敏感区,对有效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以及实现遗产地的精细化保护与管理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双遗产地中受自然和人类生态过程作用最为强烈且频繁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和相关规划理论,从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着手,运用3S技术构建了风景区的防洪、生物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视觉保护和游憩体验5大景观安全格局,形成综合生态基础设施,判识旅游干扰敏感区,并就各景观安全格局与敏感区提出相应保护措施。维持景区低、中、高3种等级水平安全格局的生态基础设施分别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7.1%、19.1%和40.6%;九曲溪沿线、天游峰景区、武夷宫景区等区域最为敏感脆弱,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矛盾最为突出,山北景区东北部、九曲溪景区南部区域茶园种植密集区的敏感性次之。景区敏感区遗产保护不能仅停留于不建设的被动状态,而应针对不同敏感区保护级别的优先性,主动寻求关键问题的保护技术手段,并制定精细化管理细则。
游巍斌何东进洪伟巫丽芸纪志荣游惠明谭勇郑晓燕
关键词:敏感区判识遗产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