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B2007038)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光献吴钟凯张希唐白云刘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缺血
  • 5篇缺血预处理
  • 3篇再灌注
  • 3篇腺苷
  • 3篇灌注
  • 2篇蛋白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细胞
  • 2篇肌细胞
  • 2篇灌注损伤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预处...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化工制药...

作者

  • 7篇陈光献
  • 6篇吴钟凯
  • 4篇唐白云
  • 4篇张希
  • 4篇刘海
  • 2篇梁孟亚
  • 1篇郑红升
  • 1篇郑莹
  • 1篇胡运秋
  • 1篇刘雅玲
  • 1篇刘喜利
  • 1篇熊迈
  • 1篇陈艳玲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6例,根据是否采取缺血预处理分为预处理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心肌细胞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IP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细胞因子IL-8、IL-10、TNF-α均在主动脉开放6h时达到高峰,术后5d均恢复到术前水平。预处理组开放后6h、术后1d、术后2d IL-8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灌后两组心肌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多,预处理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d TNF-α呈正相关。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途径达到心肌细胞保护的效果。
唐白云陈光献刘喜利吴钟凯熊迈张希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NF-ΚB炎症因子
不同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αB晶状体蛋白的变化
2009年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αB晶状体蛋白在不同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αB晶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120min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余3组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明显升高(均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血清cTnT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2.898±2.887)、(5.049±4.387)、(7.049±4.387)/xg/L比(22.902±3.146)ug/L,均P〈0.05];MDA含量也均低于缺咀再灌注组[(10.648±3.635)、(11.736±8.903)、(9.834±6.128)umol/L比(16.083±10.423)umol/L,均P〈0.05];SOD含量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82.808±22.407)、(162.266±54.128)、(102.266±34.134)U/ml比(76.757±39.446)U/ml,均P〈0.05]。腺苷预处理组SOD含量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和远程预处理组;cTnT含量则低于缺血预处理组(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余3组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远程预处理均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3种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αB品状体蛋白表达从而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陈光献刘海吴钟凯梁孟亚郑红升
关键词:远程预处理缺血预处理腺苷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
2008年
目的研究静脉与左心室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6组(n=8),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腺苷左心室组、生理盐水静脉组、生理盐水左心室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及腺苷左心室组SOD值[(208.63±23.88)、(178.27±11.56)、(191.31±28.14)U/ml]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45.05±23.18)U/ml,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功能均好于缺血再灌注组。腺苷左心室组SOD值高于腺苷静脉组(P〈0.05);cTnT、MDA值、NF—κB的表达低于腺苷静脉组(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左心室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静脉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陈光献吴钟凯唐白云刘海
关键词:腺苷缺血预处理核因子ΚB肌钙蛋白T
钙网蛋白在不同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3种不同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RT)在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CRT的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p/dt max)有明显提高(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组cTnT、MDA值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SOD值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SOD值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和远程预处理组,cTnT值则低于后2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组、远程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RT表达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远程预处理均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陈光献唐白云吴钟凯梁孟亚刘海
关键词:心肌细胞缺血预处理腺苷再灌注损伤钙网蛋白
急诊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护理上对患者围术期进行密切多系统监护,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心律失常、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7.7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死亡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郑莹陈光献胡运秋刘雅玲张希
关键词:冠脉搭桥急诊围术期护理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6例,根据是否采取缺血预处理分为预处理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心肌细胞bcl-2、Caspase-3的变化,观察IP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细胞因子TNF-α均在主动脉开放6 h时达到高峰,术后5 d恢复到术前水平.预处理组开放后6 h、术后1 d、术后2 d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灌后对照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轻度提高,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灌后IP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提高,与阻断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灌后心肌细胞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显著提高,IP组心肌细胞中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也增高,但比对照组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血清TNF-α与bcl-2呈负相关;术后2 d血清及开放后心肌TNF-α与Caspase-3有相关性.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途径达到心肌细胞保护的效果.
陈光献吴钟凯唐白云刘海张希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BCL-2CASPASE-3TNF-Α
感染性心内膜炎近10年临床特点变迁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探讨IE临床特点的变迁及合理治疗情况。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07例IE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时间分为Ⅰ组130例(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及Ⅱ组77例(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结果Ⅱ组患者与Ⅰ组比较病史增加,住院时间缩短;血细菌阳性率降低,链球菌的比例由52.17%下降到33.33%,而金葡菌由15.94%上升到23.33%;发热、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贫血等临床表现则明显增多;患者死亡率由27.69%下降到16.88%,死亡原因仍以心衰为主。结论在过去的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点有着明显的变化,要引起特别注意。
陈光献张希陈艳玲吴钟凯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