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113)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田忠邓军范强卫望汝李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掺气
  • 2篇水流
  • 2篇自掺气
  • 2篇明渠
  • 2篇明渠水流
  • 2篇掺气浓度
  • 1篇底流消能
  • 1篇动态规划
  • 1篇有压
  • 1篇闸孔
  • 1篇中隔墩
  • 1篇山区河流
  • 1篇竖井
  • 1篇水力
  • 1篇水力特性
  • 1篇推求
  • 1篇自由出流
  • 1篇最短路径
  • 1篇消力池
  • 1篇消能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6篇田忠
  • 5篇邓军
  • 3篇范强
  • 2篇卫望汝
  • 1篇王韦
  • 1篇张法星
  • 1篇王晶
  • 1篇冯学敏
  • 1篇张印
  • 1篇史润泽
  • 1篇李南
  • 1篇丁灿
  • 1篇吕利
  • 1篇李睿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竖井旋流泄洪洞竖井壁面新型掺气方式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传统的旋流竖井泄洪洞在高水头大流量运行过程中,存在发生壁面空化空蚀的风险,提出壁面全程掺气旋流竖井。通过试验,对竖井段掺气水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竖井壁面的压力、空腔长度,掺气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的掺气方式,竖井沿纵向全程产生了稳定的掺气空腔、掺气效果明显,整个竖井壁面均为含气浓度较高的掺气水流,减免了整个竖井壁面出现空化空蚀破坏,并且竖井壁面压力稳定,不会对竖井壁面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吕利邓军王晶张印
关键词:掺气坎模型试验水力特性
“X”型宽尾墩在底流消能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低Fr底流消力池消能率低的问题,提出进口“X”型宽尾墩+底流消能的消能模式,即在消力池进口设置“X”型宽尾墩,以达到分散水流、增加消能率的目的。通过试验,观测该型消能方式的水流形态、水深沿程分布、时均及脉动压强等水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水流形成了底流+纵向拉伸水流+挑射水流的入池方式,水流分散入池,充分利用了消能水体;水跃长度为跃后水深与跃前水深差的6.8~13.3倍;消力池底板时均压强变化平稳,脉动压强均方根为进口流速水体的0.03~0.18倍;与传统底流消力池相比,消能率提高了2~3倍。对于低Fr底流消能,进口“X”型宽尾墩+底流消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消能方式。
范强田忠史润泽
关键词:消力池底流消能消能率
A numerical model for ai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self-aerated open channel flows被引量:1
2015年
The self-aeration in open channel flows, called white waters, is a phenomenon seen in spillways and steep chutes. The air distribution in the flow is always an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issue. 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s a numer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ai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self-aerated open channel flows, by taking the air-water flow as consisting of a low flow region and an upper flow region.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air concentration is 0.5. In the low flow region where air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0.5, air bubbles diffuse in the water flow by turbulent transport fluctuations, and in the upper region where air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than 0.5, water droplets and free surface roughness diffuse in the air. The ai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btained from the diffusion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easured data both in the uniform equilibrium region and in the self-aerated developing reg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merical model provides a reasonable description of the self-aeration region in open channel flows.
卫望汝邓军张法星田忠
关键词:SELF-AERATION
洞塞流场的2维激光测速试验研究
2014年
为了详细了解有压洞塞水流的时均及脉动流速分布,为洞塞体型设计提供依据,应用2维激光流速仪对顺直、台阶及收缩式洞塞的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洞塞内部,时均流速在洞塞进口0.133倍管道直径后分布均匀;洞塞出口后的主流再附着点位于洞塞出口后的1~2倍管道直径处,洞塞出口3倍管道直径后的断面流速分布基本均匀;总体而言,在回流区以外,径向流速均较小,约为轴向流速的10%;3种体型洞塞的脉动流速的大小为时均流速的10%~30%,在洞塞段及洞塞后扩散段较大,最大值位于时均流速梯度较大的剪切层附近;对同一断面而言,轴线上的脉动流速小于两侧的脉动流速。上述成果表明,从流速分布角度而言,洞塞长度宜大于0.133倍管道直径,洞塞间距宜大于3倍管道直径。
田忠邓军冯学敏
关键词:流场
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推求与验证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传统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在大开度、接近堰流情况下流量系数偏小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无坎宽顶堰在平板闸门与弧形闸门条件下闸后收缩断面水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基于闸后水流收缩断面特性来确定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该流量系数公式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公式计算所得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符合实际,且流量在大开度下与堰流情况接近、衔接良好。
李睿田忠邓军
明渠水流速度对自掺气发展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针式掺气浓度仪对有压出口后明渠水流表面自掺气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研究了不同出口流速条件下掺气发展区的掺气浓度分布及其沿程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流速对自掺气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大,相同断面处水流平均掺气浓度不断增加,掺气区向渠道底板扩展更加充分;在断面平均掺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水流速度越大,水体紊动程度越高,气泡向渠道底板方向扩散越明显。结合紊动扩散理论分析,认为流速对明渠自掺气扩散的影响包括提高水流掺气浓度和增大水体紊动扩散系数两个方面。
卫望汝邓军
关键词:自掺气流速掺气浓度明渠水流
山区河流防洪避难逃生系统研究
2017年
探讨了山区河流防洪避难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动态规划中最优控制方法及有容量的点线结合型的防洪避难模型。利用Dijkstra算法静态求解灾民撤退的最短路径,利用路阻函数模型动态分析路网的实时交通状况,将路网预警级别划分成4个不同的水平。提出了防洪避难场所的建设与选址原则,开创性地利用界壳理论分析了安置区的人口优化问题,并以盐边县为例分析了防洪避难系统的研究。模型提出的理论具有通用性,也可用于国内其他洪水淹没区的分析研究。
范强田忠唐南波丁灿
关键词:山区河流最短路径动态规划
有压泄洪洞中隔墩空化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有压泄洪洞闸室段设中隔墩后的绕流空化问题,通过减压模型试验,对3种不同体型中隔墩的水流空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测量了中隔墩头部上方及侧面的水流噪声,采用目测法、最大声压级差法、噪声能量比值法对其空化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有压泄洪洞里,3种中隔墩体型都没有发生明显空化,且椭圆形头部最优,依次为尖形、半圆形;中隔墩头部较中部、尾部易于发生空化。此成果对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有参考意义。
李南田忠范强王韦唐南波
关键词:中隔墩泄洪洞空化特性
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内水气结构特征,采用针式掺气流速仪对自掺气发展区内气泡尺寸与数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气泡尺寸与数量随自掺气发展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同一水流断面上,随着掺气浓度的减小,气泡弦长尺寸分布范围与弦长平均值逐渐减小,掺气区内小尺寸气泡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大尺寸气泡则在含气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分析认为从水面附近高掺气浓度区至自掺气区域底缘低掺气浓度区,明渠自掺气水流水气结构发展过程为"水面变形为主—水面变形与个体空气泡共存—个体空气泡",为进一步研究明渠自掺气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卫望汝邓军田忠张法星
关键词:明渠水流自掺气掺气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