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8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82)
-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孟琢胡佳佳尹梦程少峰王立军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说文解字》正篆与重文的义符替换现象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正篆和重文是《说文解字》中的固定用语。一般的观点认为,《说文》中的正篆与重文就是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异体字。仅从形体差异的程度来看,正篆与重文之间差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书写上的差异;2.构字方式上的变化;3.同一种构字方式,构件选取上的不同。本文把异体字间采用同一种构字方式,而义符不同的现象称为义符替换。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中将其分为三类:1.两个义符是近义义符;2.两个义符表示字所指事物不同的质地或类别;3.两个义符是针对不同的角度选择的。本文以《说文》中正篆与重文之间的义符替换为研究对象,则着眼于解释《说文》。通过分析许慎在义符不同的异体字中如何选择正篆,为什么如此选择,与它所属的《说文》部首有什么关系,来更好地来理解《说文》。
- 胡佳佳牟丹
- 关键词:《说文解字》重文
- 论《说文解字》的类聚思想被引量:3
- 2019年
- 《说文解字》具有自觉的类聚思想。这一思想源自先秦两汉类聚思想的历史脉络,受到早期'小学'形义类聚的启发。在《说文叙》中,阐明了'理群类'的文化理念、部首对类聚的统摄作用,以及部首具有的'象类''义类'的不同功能。《说文》类聚思想体现在部首体系的整体结构中,通过'以象为聚'的聚合与'以义为分'的判分统摄全体汉字,建立起严密的形义体系,全面展现汉字之'理'。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奠定了传统'小学'的方法特点,影响了中国哲学对'理'的思考,对汉民族文化的关联性思维特点的形成,更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 孟琢尹梦
- 关键词:类聚
- 《说文解字》取今文经学考
- 2016年
- 在东汉经学融合今古文风气的影响下,《说文解字》一方面坚持古文经学的基本立场,一方面对今文经学加以吸收,这一态度和许慎《五经异义》对今古文经说的兼收并蓄是一致的。《说文》在经学流派、经本、经说等层面,多元地吸收了今文经学的学术成果。具体而言,《说文》引《易》从孟氏,收字多取三家《诗》,在训释中充分吸收了《白虎通》义理声训和《五经异义》等文献中的今文经说。《说文》对今文经学的吸收,体现出"小学"与经学兼顾的二元标准,主要受到了形义统一规律的制约。
- 孟琢尹梦
- 关键词:《说文解字》今文经学收字训释
- 《说文解字》中的“象(某)形”训释研究
- 2019年
- 许慎在对《说文》"9353"个正篆形体进行分析时,会使用"象形""象……形""象……"等训释用语(可总称为"象(某)形")。前人多以许慎在《说文·叙》中所提到的"六书"中的"象形"来理解这些训释,认为被训释字就是"象形字"。本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以"象"和"形"为关键字,检索了《说文》中有关字形分析的文本。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象(某)形"训释的对象,有时是整体的字形,有时是构件,有时甚至是书写的笔画。《说文》中用"象(某)形"训释的字也并不能等同于"六书"中的"象形字"。许慎在《说文》中采用"象(某)形"训释的目的,是要解释先民造字时所选择的形象与物、事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汉字的构意和取象。这是许慎贯穿《说文》始终的"形义统一"的思想。指出篆形分析的"象(某)形"不等同于"六书"的"象形",实践上不但可以准确理解有关篆文的形义关系,理论上也有助于避免长期以来用六书的"象形"定义来比照、衡量篆文形体的象物和象事而产生的一些误解和混乱。
- 胡佳佳张艳鸿
- 关键词:《说文解字》象形汉字构形学构意笔意
- 试论汉字表形部件声化对谐声关系的影响——以《说文》中部分声母方面的特殊谐声为例
- 2014年
- 谐声字与声符之间的谐声关系是上古音研究,尤其是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材料。有些学者根据历史比较法的原则直接利用《说文》中跨出谐声通例的特殊谐声来构拟上古复辅音声母,并用亲属语言等材料辅助说明。我们认为,《说文》中的特殊谐声现象是多个层面的原因造成的:字形因素、语音因素和语义因素等。在利用《说文》谐声材料进行上古音研究之前,应该对材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汉字表形部件声化是早期谐声字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所反映出来的谐声关系在造字领域产生,往往还要兼顾汉字的构形系统,因此不宜于直接作为上古音的研究的材料。
- 程少峰王立军
- 关键词:《说文》谐声字声化
- 《说文》小篆与秦刻石篆文字形之差异被引量:1
- 2017年
- 秦篆是《说文》小篆的重要来源之一,秦刻石文字保存了秦篆的历史面貌。《说文》小篆与秦篆存在字形差异,将其进行比较,能够体现《说文》的收字原则与编纂精神。在构形层面,《说文》和秦篆之间具有构形优化、构形简化等差异,体现出《说文》构形系统的制约。在构意层面,《说文》和秦篆之间具有构意凸显、构意分化、理据重构等差异,体现出《说文》对汉字表意性的强化与坚持。《说文》小篆和秦篆的异同状况反映出《说文》形体来源的现实性和复杂性,体现出《说文》形体优选的内在规律,证实了《说文》形义系统的存在。
- 孟琢
- 关键词:秦篆构形构意
- 论《说文解字》对《尔雅》的继承与改造
- 2018年
- 《说文》对先秦两汉“小学”传统进行了自觉的吸收与扬弃,其中的典型现象是《说文》对《尔雅》的继承与改造.《说文》充分吸收了《尔雅》中的词义训释与名物释义,并根据自身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将《尔雅》中的字形、释义纳入部首体系,将词义训释改造为构意训释,将专科释义改造为社会性的词义训释,将随文释义的直训改造为义界.《说文》对《尔雅》的改造源自形义统一原则和词义训释规律的推动,以义界为训释改造的主要形式.在对《尔雅》的继承与改造中,《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优化.
- 孟琢
- 关键词:《说文解字》《尔雅》词义训释义界
- 论《说文解字》的训释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深刻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许慎依据《说文》自身的性质对前代训释进行改造与优化。《说文》的训释优化包括训释优选、训释改造两个层面,它受到形义统一原则的制约,遵循词义训释的客观规律,符合训释体系的内在需要,并受到儒家经典中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通过不同优化机制的综合与协调,《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扬弃与改造,成为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经典。
- 孟琢
- 关键词:说文词义训释经学传统
- 论《说文》文字学思想与《周易》的历史渊源
- 2013年
- 在《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分析说解和《说文叙》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字学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滥觞。《说文》的文字学思想与《周易》具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具体而言,《说文》对文字起源的认识受到了《周易》'设卦取象'思想的影响,《说文》对文字性质的认识受到了《周易》'立卦尽意'思想的影响,《说文》对文字功用的认识受到了《夬卦》卦辞的影响,《说文》对文字结构的认识受到了'重卦'分析法的影响。《说文》文字学思想和《周易》的历史渊源,是由《周易》的性质和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 孟琢
- 关键词:《说文解字》《周易》八卦
- 《说文解字》对于单笔构件的构意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列为正篆的单笔构件的说解及其在所组构的小篆中所体现的构字意图,尝试还原许慎在处理这些单笔构件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解释《说文》,从而理解其所体现出的汉字发展的形义统一性与系统性。
- 胡佳佳樊雨婷
- 关键词:《说文解字》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