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491008)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郭清海魏晓阳叶露常军坦袁建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污染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效应
  • 1篇水排
  • 1篇平原区
  • 1篇污染成因
  • 1篇污染成因分析
  • 1篇流体
  • 1篇流体来源
  • 1篇环境效应
  • 1篇江河
  • 1篇废水
  • 1篇废水排放
  • 1篇
  • 1篇
  • 1篇城市地下水
  • 1篇脆弱性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郭清海
  • 2篇袁建飞
  • 2篇常军坦
  • 2篇叶露
  • 2篇魏晓阳
  • 1篇蒋方媛

传媒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温地热流体来源氟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以西藏羊八井热田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产生的高氟废水直接排入了流经羊八井热田的藏布曲(河)。利用离子色谱仪(IC)测定了藏布曲水样的氟浓度;通过浸提实验提取了藏布曲河床沉积物中的总氟和各种存在形态的氟,并确定了其含量。藏布曲河水的氟浓度明显受到地热废水排放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的分布也与地热电厂排污口的位置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然而,河床沉积物中的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残余态氟和总氟的分布与地热废水排放无显著联系,表明地热废水来源氟在进入藏布曲后主要向河床沉积物中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转化。藏布曲河床沉积物是地热废水来源氟的一个汇。
魏晓阳郭清海袁建飞叶露常军坦
关键词:污染
城市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太原市属于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是区内最重要的供水水源。然而,该地区代表性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与常规污染物分布特征表明,区内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在研究区南部,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等。
蒋方媛郭清海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富砷地热废水排放的水环境效应——以西藏羊八井热田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西藏羊八井热田是我国目前唯一用于地热发电的高温热田,地热电厂产生的高砷废水直接排入了藏布曲(河)——热田内最主要的地表水体。通过地热废水、藏布曲(河)河水、羊八井河水和藏布曲南溪水的砷含量的对比,阐明了地热废水排放与其他水体汇入对藏布曲河水砷含量变化的影响。地热废水中的砷在排入藏布曲后受到了河水稀释作用与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影响。计算了藏布曲不同河段内砷的综合衰减系数,并与河床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分配系数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的拟合曲线符合指数关系。这表明随着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加强,河水中砷的天然衰减将相应呈指数形式增加。
郭清海叶露魏晓阳常军坦
关键词:
湖北省钟祥市汉江河谷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以MAPGIS为工作平台,以地下水类型、盖层岩性、地下水埋深为评价指标,利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GOD模型开展了湖北省钟祥市第四系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分值在0-0.7间,其中极低脆弱性区(评分值=0-0.1)、低脆弱性区(评分值=0.1-0.3)、中等脆弱性区(评分值=0.3-0.5)、高脆弱性区(评分值=0.5-0.7)和极高脆弱性区(评分值=0.7-10.0)的面积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3%,0.0%,64.1%,35.6%,0.0%。换言之,钟祥市汉江河谷平原区浅层孔隙水总体上具有中等脆弱性和高脆弱性,且脆弱性最高的地段几乎全部分布在汉江沿岸。为解决钟祥市工农业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风险性与地下水具有较高脆弱性这一对明显的矛盾,应加强汉江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袁建飞郭清海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